科室: 心血管內科 主任醫師 張梅

  由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初期通常都沒有明顯不舒服的症狀,很容易讓人失去警覺,忽略了這些『無敵殺手』正悄悄的吞噬自己的健康。

  『三高』有多嚴重?國人十大死因,5個和它有關到底,三高的問題有多嚴重?在衛生署公佈的2012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分別排名第2/3/5位,甚至就連高血壓、腎臟疾病,也都和三高有直接和間接的關係。而這些疾病全部加起來的死亡人數有46776人,超過位居第一位癌症43665人。

  受到國人飲食及生活習慣逐漸西化的影響,對心臟血管健康的威脅也日益加大。由此可見,三高衍生的疾病對健康及生命所造成的威脅,也不容忽視。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全國三高調查,2002年與2007年20歲以上國人三高盛行率(經年齡標準化之盛行率)之比較,2007年高血壓盛行率為23.0%(男性26.3%、女性20.1%)。而且不論男女,高血壓盛行率隨著年齡增長,有上升的趨勢。在各年齡層的高血壓盛行率中,60歲之前,男性都超過女性,60歲後,女性反而超過男性。

  而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盛行率為7.6%(男性8.3%、女性7.0%),高血糖盛行率同樣隨著年齡而上升。在兩次全國三高調查中,高血壓、高血糖盛行率均有上升的趨勢。

  至於20歲以上國人高膽固醇盛行率為9.7%(男性10.3%、女性9.2%)/高三酸甘油酯盛行率13.7%(男性18.3%、女性9.8%),這兩項盛行率呈現下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細看各年齡的差異,發現主要是年老族血脂控制有改善,年輕族群(40歲以前)血脂狀況似乎有變差。

  動脈硬化怎麼治?阻塞50%,改變飲食、生活還有救

  三高的問題和動脈硬化密切相關。動脈硬化究竟是怎麼來?關鍵在於:血管壁上的內皮細胞損傷及功能失常。

  內皮細胞原本很健康,但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老化,如果再加上膽固醇過高、糖尿病、高血壓、抽菸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就會造成內皮細胞的功能受到影響。

  一旦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時,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就會源源不絕的進入血管壁內,並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硬化斑塊,造成血管阻塞。

  動脈硬化斑塊就像是一顆顆凸起的大石頭,擋在血流中間,當血液流經時,流速會變得更快,也更容易造成血管壁受傷,堆積動脈硬化斑塊,使受阻塞處變得更加狹窄,並加速動脈硬化的程序。

  當動脈硬化達到某一程度時,不僅血管壁會失去彈性,變得相當脆弱,動脈硬化斑塊也會因血流沖刷而產生裂痕。這些不穩定的動脈硬化斑塊,就像是血管中的不定時炸彈,萬一發生剝離時,便會造成急性栓塞,堵住血管,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

  至於動脈硬化一旦發生後能否逆轉?若動脈血管阻塞程度小於50%,可透過飲食、生活習慣改變及藥物治療,以延緩動脈硬化的程序;但如果阻塞程度已超過70%--80%,動脈感化的程序將很難逆轉。

  危險因子有哪些?年紀大、三高、肥胖、抽菸

  目前醫學界已知有許多危險因子,包括:年紀大、男性、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肥胖、抽菸、早發性動脈硬化疾病家族史等,都會使動脈硬化情形更加惡化。

  1、年齡

  年紀大時,血管壁上的內皮細胞功能就會變差。男性通常較早發生動脈硬化,大約年齡45歲後,就進入動脈硬化疾病危險期;女性則是在停經(約51歲)後,動脈硬化疾病才會逐漸增加。

  2、高血壓

  不論男女,只要在40歲之後,血壓都會明顯往上爬。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2年的調查資料,男性在40歲後,平均1年收縮壓上升0.5mmHg;女性的收縮壓則是增加1mmHg。高血壓除了會對血管壁造成壓力,使血管彈性變差外,也容易合併胰島素功能失常/血脂肪偏高/代謝症候群等問題。

  3、高膽固醇

  一般人說的血脂肪偏高,通常指的是血液中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異常。總膽固醇主要是由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等組成。

  由於壞的膽固醇會經過氧化,穿過內皮細胞而累積在動脈血管壁上,累積多了,使得血管壁增厚,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動脈血管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阻塞、破裂或出血,甚至引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嚴重情形,所以常被視為是動脈硬化的元凶。

  相反的,好的膽固醇扮演著『血管清道夫』的角色,能將壞的膽固醇帶到肝臟代謝,減少其堆積在血管壁的機會,進而預防動脈硬化,保護心血管健康。

  特別提醒,一般人只知道少吃內臟及高脂肪的食物來降低膽固醇,卻不知道過度攝食熱量,例如米飯、麵食、麵包、甜點、含糖飲料等,也會造成膽固醇偏高。

  4、糖尿病

  糖尿病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最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病人體內迴圈的血中葡萄糖量過高。過量的糖分會使血管壁內皮細胞因糖化作用,而發生病變及受損,讓壞的膽固醇有機右乘,進一步傷害心血管。芬蘭有一研究,追蹤有糖尿病與冠心病病人,經7年後發現兩組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相同。所以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2001年第3版成人治療指導建議,將糖尿病視為等同冠心病,即糖尿病患者必須積極治療。

  5、肥胖

  肥胖的人容易有三高問題,1988年美國心臟協會重新認定肥胖是一種疾病,而且是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尤其是腹部肥胖,必須給予積極治療。

  6、抽菸

  香菸內的尼古丁及其他許多微粒及化學毒性物質會刺激/傷害內皮細胞,讓血管容易收縮/不易放鬆,也容易發生血栓。根據調查,吸菸者冠狀動脈心臟病發病率比不吸菸者高出2倍以上;因心臟疾病而猝死,則是高出5至10倍。如果一個人同時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又抽菸,那麼冠心病發病率要比沒有這3項危險因子的人高出16倍。

  那些危機易被忽略?工作家庭壓力、空汙及環境荷爾蒙

  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還有工作及家庭壓力。

  不論是輪班/熬夜加班、超時工作,或是老闆要求太多、飯碗沒保障、公司組織重組等,都會對身體及心理造成負面的影響。根據最新研究發現,如果職場上缺乏公平正義,導致員工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即使經治療,恢復健康後,也很難返回工作崗位上。若是每週工作時數超過50個小時以上,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則會增加3成。

  除了職場環境,家庭也可能帶來壓力,像是夫妻感情失和、婆媳問題、親子關係緊繃,或是家中有長輩、親人過世,以及家中經濟陷入困境等,都會導致焦慮、憂傷,造成失眠/血壓上升,影響心臟血管健康。

  另外,空氣汙染、環境荷爾蒙、噪音、睡眠品質和心血管疾病也息息相關。在臺大醫院2008-2011年冠心病與工作相關因子研究,所收治的冠心病病人中,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就佔了十分之一。

  三高不再是老人專利!有人30多歲就出現動脈硬化現象

  過去一般人常認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老年人的專利,但近來三高疾病已出現年輕化的趨勢。

  根據2002年及2007年全國三高調查結果顯示,30到60歲的青壯年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偏高的比率,經過5年後再追蹤調查,不論男女的盛行率都出現上升的現象。

  有些人是因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身體無法正常代謝膽固醇;但大多數人都是吃太多、動太少,又抽菸、喝酒,以至於血液中壞膽固醇濃度過高。若是膽固醇家族病人,膽固醇值高到260―300mg/dL以上,未經治療的話,許多患者將提早在30歲至55歲時,出現明顯動脈硬化/急性心肌梗塞或是早發性冠心病。

  由於一般男性45歲開始進入動脈硬化加速期,女性則是停經期(約是51歲)開始進入動脈硬化高風險期。為避免憾事發生,建議每個人應提早10年,自35歲起,都應積極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也由於35歲通常是一個人事業正在半山腰努力時期,所以往往容易因投入工作,不知不覺讓健康本錢加速流失。儘管年齡、性別、家族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抽菸,卻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