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孫明林

  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ANFH)不是一個單獨的疾病,大都是由多種疾病或病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股骨頭血液供應破壞或骨細胞變性,進而導致骨的有活力成分(骨細胞、骨髓造血細胞和脂肪細胞)死亡引起的病理過程;該病多發生於青壯年,平均發病年齡38歲。病理過程複雜,如早期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使股骨頭塌陷,關節間隙變窄,最後導致骨關節炎,絕大多數患者最終都需要行全髖關節置換。

  因此,在疾病的早期應採取積極的治療方法來緩解或治癒疾病,最終達到保留患者股骨頭或延緩行人工關節置換時間,因為人工全髖關節使用壽命有限,其效果較因其它病行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要差。多數患者又很年輕,一旦置換人工關節,常需多次行翻修手術,給病人及家屬身心帶來了很大痛苦,經濟上也產生沉重的負擔。

  目前儘管股骨頭壞死各種治療方法其臨床效果不能令人滿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採取手術治療其最終結果會更差,最終有約80%的病例發展為骨關節面軟骨塌陷。本文就股骨頭壞死治療進展做一綜述。

  一、非手術治療

  (1).各種減少或避免負重以待股骨頭自身修復的措施,但效果不佳。股骨頭壞死即使不負重仍遭受相當大的肌肉壓力,可致股骨頭塌陷,有人認為負重、不負重和部分負重之間無區別。國外統計了21家醫院182個髖的隨訪結果,顯示臨床體徵改善率僅為Ⅰ期35%,Ⅱ期31%,Ⅲ期 13%。

  (2)脈衝電磁場療法。80年代初許多學者開始使用脈衝電磁場療法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Aaron等比較電磁場與髓心減壓分別治療FicatⅡ期,Ⅲ期的100例患者,並隨訪24~36個月,證實兩種方法均有效,但前者效果明顯大於後者。實驗證實電磁場可延緩股骨頭塌陷程序,不失為一種手術前治療的選擇,但仍缺乏更長時間的隨訪資料,尚需進一步研究和觀察。

  (3)高壓氧治療。Iapicca等在1990年首次報道應用高壓氧(HBO)治療ANFH有效,HBO已廣泛應用於臨床,Reis等報道12例Ⅰ期ANFH患者(髖關節疼痛、無異常X線表現、骨掃描和MRI陽性),接受HBO治療100次(0.2.-0.24Mpa,90min/次,每週6次),81%的患者MRI檢查恢復正常,而對照組只有17%恢復;他們認為HBO療法可以與髓芯減壓術等方法並用,不應將HBO僅僅當作輔助療法。

  姜秀芹等將88例股骨頭壞死病人隨機分為HBO組48例,藥物組40例;結果發現HBO組(0.25Mpa,60 min/次,30-80次)治癒率4.2%,有效率95.8%,對照組有效率60%,差異非常顯著。HBO療法是一種無創的物理治療手段,眾多研究表明HBO結合其他非手術治療或手術治療是治療早期ANFH最佳選擇之一,但HBO治療ANFH的最佳方案以及作用機制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好的發揮其治療的優勢。

  (4)體外衝擊波治療。體外衝擊波在臨床上已經廣泛用於治療骨不連、骨癒合延遲及一些軟組織肌腱炎症。儘管其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機制尚不明確,但是不少學者已經將其運用於臨床治療。Ludwig等將衝擊波用於治療22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女性10例,男性12例,平均年齡54.9歲),衝擊波治療1年後隨訪顯示,患者痛覺評分從治療前的8.5分下降至1.2分,Harris髖評分從43.3分增加到92分。

  4年後又對21例患者進行隨訪,其中的Harris髖平均評分達到88分,痛覺評分為2.2分。Ludwig等認為衝擊波對骨迴圈研究會分期低的患者(Ⅰ期,Ⅱ期)有很好的治癒率,與外科手術的治療結果相一致;23%患者可以延緩全髖關節置換的手術時間。體外衝擊波療法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細胞學及分子學機制如何,究竟何種能量方式及強度的衝擊波是該病的最佳波源,目前仍不清楚,均需進一步探討。

  (5) 介入治療。介入治療是應用Seldinger技術,在電視X線機監視下,將多種有效藥物直接注入供給股骨頭血運的血管如旋股內、外動脈等,以達到治療股骨頭壞死的目的。區域性應用溶栓、解痙及擴血管等藥物,可以改善股骨頭的血供,降低骨內壓,促進壞死骨吸收及新骨形成,創造利於骨壞死區修復再生的環境。大多數報道介入法治療ANFH療效確切,幾乎所有病人治療後均有效,優良率70-80%以上。

  這些文章是從症狀及血管造影等方面去判定療效,左立新等對ANFH介入治療前後髓腔血氣分析值的變化研究發現:介入治療可暫時增加股骨頭的血液迴圈,但無法長久地改善股骨頭血液迴圈。

  劉滄君等回顧分析了80例病人的影像學各期表現,通過12-36個月的隨訪觀察,疼痛緩解FicatⅠ~Ⅱ期為94%,Ⅲ~Ⅳ期為12%。介入治療注入藥物的治療機理仍不十分明確,治療前後髓內壓的變化缺乏準確資料,介入治療骨壞死的病理變化過程仍不清楚,介入治療ANFH尚處於探索階段,還有許多問題需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二、手術治療

  2.1 髓芯減壓術是基於股骨頭壞死髓內壓增高為病理基礎設計的治療股骨頭壞死常用的一種手術治療法方法,儘管其確切的療效促有爭議,但由於該療法操作簡單,損傷小,術後臥床時間短,即使手術失敗也不會增加日後進一步手術治療的複雜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Bozic等報道了34例(54髖)長達10年的治療結果,以症狀改善或無放射學惡變為成功評價點,各期成功率分別是Ⅰ期69%(9/13),ⅡA期43%(10/23),ⅡB期10%(1/10)。失敗率以KaplanMerier股骨頭倖存曲線分析,統計學顯著性用Log等級檢驗,使用Cox比例危害和卡方檢驗確定和評價髓芯減壓術後臨床和影象學進展的危險因素。

  結果提示,從病因學看,激素是惡化的原因;從分期看,該術適用於FicatⅠ期、ⅡA期以股骨頭硬化為主的患者,而對ⅡA期以囊性變為主者及ⅡB期的患者,則難以防止頭塌陷。隨著該術式的廣泛應用,有學者提出壞死範圍與療效密切相關。Beltran等根據矢狀位和冠狀位MRI上顯示的壞死範圍進行分組。

  結果表明,壞死範圍50%的15髖中13髖塌陷。因此,作者認為髓芯減壓術對壞死範圍不大的病例,可有效地防止頭塌陷。雖然多數學者認為髓芯減壓術能夠延緩骨壞死的進展,也有手術效果不滿意的諸多報道。Markel等分析了45例(54髖)行髓芯減壓術的療效,其中FicatⅠ期、ⅡA期、ⅡB期各11、32、7髖,各有6、20、6髖在平均術後11.1個月出現頭塌陷,近期失敗率就達64%。

  作者認為髓芯減壓可加速股骨頭的塌陷,在修復股骨頭壞死區時,隨著血運的重建,破骨及骨吸收速度往往大於新骨形成,髓芯減壓可使本已薄弱的軟骨下骨的機械支撐進一步減弱,從而加速了股骨頭的塌陷;尤其是激素致AVN患者,股骨頭骨質疏鬆明顯,髓芯減壓將導致應力集中,加速股骨頭的塌陷因此目前單純的股骨頭髓芯減壓術已很少採用。

  2.2 髓芯減壓術+單純骨移植術。 骨移植經過髓芯減壓清除死骨後,股骨頭內缺少必要的機械支撐。不帶血管蒂的骨移植就是用自體或同種異體的皮質骨或鬆質骨填塞,並使已塌陷的股骨頭關節面騰起,起到支撐和誘導成骨的作用。由於既清除了壞死骨又減輕了骨內壓,同時提供了有限的機械支撐,一度成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治療熱門。

  Rosenwasser等報道採用股骨頭壞死區死骨徹底清除術加鬆質骨移植術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Ⅱ~Ⅲ期的病例,手術取前外側入路在股骨頭頸交界處開窗並在影像增強裝置監視下徹底清除死骨,然後取同側髂骨鬆質骨緊密植入, 經過10~15年隨訪,優良率為87%,認為該術式適用於FicatⅡ~Ⅲ期的病例。

  Mont等報道採用開窗減壓加自體皮質骨移植治療FicatⅢ~Ⅳ期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經平均56個月的隨訪,按Harris評分標準86%的Ⅲ期病例取得優良的結果,而Ⅳ期的病例則僅有33%取得優良的結果,因此認為該術式比較適用於Ⅲ期的病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