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病因非常複雜,它受到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個體體質的敏感性、病毒感染等多重因素影響,令人欣慰的是,哮喘的治療效果,隨著醫學發展在不斷提高,治癒率也不斷的提高,我們現在有更加安全的藥物、呼吸輔助器,對哮喘症狀的控制、預防復發都有了顯著的改善,隨著醫學的不斷髮展,目前哮喘治療的難點,已經從技術層面轉變到心理層面,哮喘的反覆發作,與心理和行為的關係越來越受到重視。
許多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作為一種內源性刺激,與外源性刺激(例如黴菌、粉塵等),同樣能夠誘發或加重哮喘發作,而哮喘的遷延不愈,又影響著兒童的心理和行為,造成身體和心理之間的不良迴圈,給康復帶來很大困擾。
一、哮喘症狀的反覆發作,會給患兒帶來三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影響:
1、急性發作時患兒會出現胸悶、氣喘、劇烈咳嗽,嚴重時憋氣、呼吸困難,使患兒感到緊張和恐懼;
2、哮喘的反覆發作,不斷強化了症狀的身體記憶,在沒有發作的間歇期仍然緊張,擔心再次發作;
3、患兒家長的焦慮和抑鬱情緒(也是影響最大的因素)。兒童尤其是幼童,對照看他的人的情緒非常敏感,因此患兒的心理狀態,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心理影響,由於長期處於對孩子健康的擔憂中,哮喘兒童的父母比一般兒童的父母表現出更多的焦慮和悲觀,尤其是患兒的母親,研究顯示,照看者的焦慮和抑鬱狀態,直接影響到患兒的精神狀態,造成更深的緊張和恐懼。
這些壓力,會給正處在心理髮育重要階段的兒童,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因為對身體的擔心,意識到自己和小夥伴的不同,容易出現沮喪、煩躁、社交緊張、自我評價低,從而直接影響到孩子在小夥伴中的交往體驗,容易產生痛苦、自卑感和孤獨感。有的研究發現,哮喘兒童中,男孩容易形成內向性格,女孩容易產生掩飾心理。
年齡較小的患兒,語言的表達能力有限,很多時候他的害怕、沮喪和痛苦不是用語言表達,而是通過一些行為表達出來,比如膽小、愛哭、過度依賴,易激惹、敵對。出現這些行為表現時,家長要引起重視,給予更多的耐心和關注。重度哮喘患兒行為問題更為顯著,容易表現為社會退縮,不合群,有學者認為,重度哮喘對患兒的心理造成的危害遠超過疾病對身體的影響,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患兒的心理行為狀態。
因此,兒童哮喘的治療應當採取多種途徑聯合的方法,而且要根據患兒的特點靈活選擇,關注藥物治療的同時,要重視心理的保健和疏導。
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何面對疾病,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
1、父母要做好功課,學習哮喘的相關醫學知識,治療管理方法,適當瞭解治療的前沿資訊,避免不必要的悲觀和恐慌。比如有些父母對激素治療不瞭解,過度擔心它的副作用,其實經過學習就可以知道:“醫學界公認,用來治療哮喘的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是安全的,寶貝可以長期使用。”
2、適當管理,避免過度保護,造成社會退縮。比如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改善睡眠,愉悅心情,增加集體參與感等,對患兒的身心都非常有益。
曾經做過研究,臨床上對264個哮喘患兒和250個未患兒童進行對比調查發現,哮喘患兒的運動普遍較少,差異明顯。造成這個現象的很大原因,就是父母和學校的老師對哮喘認識不清,過度保護心理,擔心運動會誘發哮喘發作,也使得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自我限制,不願意參加體育活動。
3、父母的情緒管理
(1)積極應對:
積極樂觀的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行為教育孩子,去積極面對疾病的困擾,因此,父母要特別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為表現。
(2)表達情感:
父母的情緒也需要受到關注,需要適度表達和宣洩。有些患兒的母親在孩子確診後,往往會產生持久的內疚感,自責沒有照顧好孩子,接觸了過敏原,引發哮喘發作,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情緒低落。這種內疚感對母親的心理傷害很大,需要關愛和支援。其實我們都知道,過敏原的接觸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有時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父母無需自責。
(3)關注自己的生活質量:
許多父母在孩子確診後,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無微不至的關懷,認為這就是最重要的,往往忽略了自身或配偶的感受,殊不知,這樣長時間的緊張狀態,容易導致自身植物神經系統的紊亂,出現失眠、食慾下降、興趣減退等,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負性情緒慢慢積累,會出現高興不起來,感情脆弱,或易怒,一點就著,難以控制。調整不好會影響到夫妻的感情,有些情緒失控的家長事後說:“明明知道不應該,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其實這就是長期的壓抑造成的。
父母自身的良好狀態,本就可以營造一種治療方式,夫妻關係好,家庭和睦,其樂融融,孩子的安全感就好,心理狀態自然就會好。因此,建議父母在照顧好孩子的同時,也要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品質。
在歐美國家,非常重視哮喘兒童治療團體的輔助作用,父母們可以在團體裡體會到理解和歸屬感,分享治療經驗和體會,分享最新的診療資訊,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增加康復的信心和勇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