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與多發病,影響人群範圍較廣,從21 -83 歲均可患病,患病率高達64. 52% 以上。一般而言,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多發病,40-60 歲為高發年齡,而70 歲以後患病率達90%。但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頸椎病患病率呈現年輕化趨勢。傳統的頸椎手術雖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也有一些術後併發症。隨著對頸椎病的基礎研究、影像學診斷技術和微創手術技術的進步,近10餘年來,頸椎病的微創治療方面得到了迅速發展。
目前頸椎顯微脊柱外科技術的範疇包括:
1、經皮穿刺脊柱外科技術:經皮穿刺或微小切口,運用特殊器械和裝置,施行脊柱微創手術。
2、脊柱顯微外科技術:運用手術顯微鏡或高倍放大鏡.放大手術視野進行手術操作。
3、內窺鏡輔助下脊柱外科技術:通過若干個面板通道或微小切口到站脊柱,利用光導纖維成像技術直視下進行手術操作。
常見頸椎顯微脊柱外科術式特點
1、經皮穿刺脊柱外科技術。常見技術分為:
1、頸椎病椎間盤經皮切吸術:適於早期頸椎病。
2、經皮穿刺鐳射汽化頸椎間盤減壓術:適於早期頸椎病,適應證與禁忌證還有爭議。
3、經皮穿刺頸椎間盤髓核成形術:臨床應用時間短,病例量有限。
2、脊柱顯微外科技術:顯微鏡輔助下頸椎前路手術(這是我院主要開展的頸椎顯微外科手術)。
優點:
1、不過分追求“小切口式的微創”,而強調“切口內微創”和精細化操作,從而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其本質上更接近於開放手術,是一種“顯微”的開放手術。
2、提高頸椎前路減壓手術的精確性、有效性和安全性。鏡下顯露清晰度高,令術者對微小組織的辨認非常有把握,其操作的精確性、精細性非常規手術能比。
3、 擴大頸椎前路減壓的適應證範圍。安全性的提高,使得一些被認為從前路減壓較為困難和危險的而施行頸後路手術的病例,也可以納入適應證範圍。
不足:手術切口較內窺鏡輔助下頸椎手術略大。
3、內窺鏡輔助下脊柱外科技術:頸椎間盤內窺鏡手術(MED )
與開放手術相比比較,在椎間盤鏡系統輔助下手術治療頸椎病及頸椎間盤突出症的優點:創傷少、安全性好、操作較簡單、不損傷頸椎骨質結構,對頸椎前後柱穩定性影響少,不影響第二次開放手術。術後頸部瘢痕小。
不足:適應證較顯微鏡輔助下頸椎手術窄;鏡下放大倍數有限;操作較顯微鏡輔助下頸椎手術複雜。
患者在選擇是否接受頸椎微創手術時,應當瞭解以下幾點:
1、頸椎顯微外科手術前景是十分激動人心的,但目前與傳統手術的關係是互相補充,而不能相互取代。
2、微創手術同樣有手術風險,那種“不妨先微創治療,無效後再做手術也不遲”的觀點不正確。
3、適合微創技術的頸椎疾病有一定限度,通常比常規手術適應範圍更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