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精神醫學科 主任醫師 王哲

  遇到想不通的事怎麼辦?在美國,人們或者找心理醫生諮詢,或者到教堂向牧師懺悔。與求得心理寬慰而去教堂一樣,心理諮詢是美國人的“家常便飯”。由於生活壓力大,人情淡漠,美國患心理疾的人比較多。據統計,美國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26.2%的人都曾有過心理疾病或看過心理醫生。

  如同吃感冒藥一樣普通

  “為挽救婚姻,我和希拉里分別尋求心理諮詢,每週一天,歷時一年。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敞開心扉,公開談論自己的感受、經歷、對生活的態度和愛情。我並不喜歡自己的過去,它讓我痛苦,必須面對不幸的童年和痛苦的成長過程。而且我知道自己已經筋疲力盡,憤怒而孤獨,我為自己所做過的錯事感到羞愧,我試著尋求心理平衡。經過長期心理諮詢後,希拉里和我開始交談,我們又重新認識彼此。”

  這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其自傳中的一段獨白。當時,克林頓的性醜聞被媒體曝光,妻子希拉里與他打“冷戰”,兩人備受精神折磨。雖然貴為總統,克林頓也不得不進行心理諮詢。

  近日,美國著名高爾夫球手泰格?伍茲一次車禍“撞”出性醜聞,令其名譽掃地,也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療。

  一名美國華裔高中生先是上學遲到,後開始逃學。學校先請輔導員與學生談話,然後由心理輔導員作心理諮詢,之後要求家長帶孩子看心理醫生,最終解開了孩子的心理疙瘩:原來孩子因網戀而精神恍惚。

  心理諮詢已成為美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用他們的話說,接受心理諮詢就如同吃感冒藥一樣普通。

  美國人之所以視心理疾病為平常事,首先是因為他們從上到下都能勇敢面對心理疾病問題,而不會歧視疏遠“精神病患者”。正如德國一著名心理治療大師所說,那些自認為自己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者,而真正的心理健康者是那些敢於面對心理問題的人。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社會學家張曉東認為,心理疾病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在物質生活難以滿足的情況下,心理問題相對較少;隨著經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心理疾病會越來越突出。中國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公民的心理問題也將日益突出。

  美國南加州心理學博士林慈敏表示,美國人比較敢於面對自己的精神與心理問題,也不認為看心理醫生是見不得人的事。但許多中國人的看法就不同了,即使是在美國的華人,面對心理問題時,勇氣也不如美國人,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去看心理醫生。從這方面來說,接受心理諮詢與治療,首先要跨越文化差異與心理障礙。

  完善的心理諮詢系統

  美國的心理諮詢行業從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開始興旺,並逐步發展和完善,其間一項法案發揮了重要作用。1963年,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簽署了《關於設定社群心理衛生中心的檔案》。該法案頒佈後,大大小小的心理輔導和治療機構便如雨後春筍般地迅速在美國城鎮和社群發展起來。1972年,專門負責解決總統心理問題的“總統心理健康委員會”作為白宮辦事機構也正式成立。這意味著,上至總統,下至普通百姓,都能隨時接受心理諮詢,看心理醫生。

  目前,美國臨床心理醫生、社會工作者和精神護理人員有28萬餘人,約每千名美國人就有一個心理工作者。心理醫生也分許多等級,要想成為既能開藥又能做心理治療的心理醫生,必須要擁有醫學院本科以上學歷和心理學專業學歷,同時應該是一個心理相對健康的人,能妥善地處理好自己的心理衝突,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與之相比,心理學博士只能做心理諮詢及治療,不能開藥。碩士生也可做心理治療,但不能做心理測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