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呼吸科 主治醫師 王隆

  中醫診法有豐富的內容,舌診是中醫診法的重要內容之一。舌診,又稱望舌,是隨著祖國醫學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診斷方法,幾乎成為每一箇中醫臨證的檢查常規。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民的保健意識逐步增強,舌診作為一種檢測健康、診斷疾病的技術,將會走進千家萬戶,為人類造福。

  舌是人體健康的一面鏡子。

  中醫學認為,舌與內臟有著密切的聯絡,主要是通過經脈的循行來實現的。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乃胃氣所蒸。在生理上,臟腑的精氣可通過經脈聯絡上達於舌,發揮其營養舌體的作用並維持舌的正常功能活動。在這種正常狀態下,舌像呈淡紅色,舌質地紅潤,不淺不深,紅活潤澤,上罩薄白苔,不幹不溼。在病理上,臟腑的病變,也必然影響精氣的變化而反映於舌。用現代醫學的術語來講,就是當機體罹患各種疾病時,會影響到內分泌功能、血液的成分及神經的傳導和消化功能等的變化,均會不同程度地從舌像上反映出來。故舌被稱為臟腑之外候,能夠顯示機體內環境的變化。曹炳章《辨舌指南》說:“辨舌質可辨臟腑的虛實,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淺。”就是說臨床上疾病的輕重緩急、吉凶轉歸都可以從舌像上觀察出來。從生物全息律的觀點來看,任何區域性都近似於整體的縮影,舌也不例外,故前人有舌體應內臟部位之說。其基本規律是: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觀察舌像的變化,有助於辨別疾病,分析疾病的病機變化,評價臨床治療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錯綜複雜的疾病有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假象或類似的徵象,也就是說,一種舌像可能反映多種疾病,而同一種疾病有可能出現兩種或多種舌像。舌是疾病變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客觀依據,但不是必要的臨床表現,分析舌像時,要與脈診等診斷法相結合才具有臨床意義。

  望舌診病要講究方法。

  首先,光線要好,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線為佳。對於體位,一般要求正坐姿勢,重病臥位亦可。要儘量張開口,自然舒展地將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

  注意一些因素的影響。

  飲食常使舌苔形、色發生變化。如某些食物或藥物,會使舌苔染色,稱為“染苔”,有時也可影響舌質變化。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激素,可使舌質較紅;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一般舌苔少,或較乾燥;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可使舌上出現黃褐色、灰黑色舌苔或無舌苔;複方甘草片、金嗓子喉寶等藥物可將舌苔染成黑色;黃連素、核黃素可將舌苔染成黃苔;食花生米可使白苔增厚變膩;食綠色蔬菜如黃瓜、茴香等可染綠苔;兒童食口香糖、冷食或飲料也易染成各色舌苔。

  正常舌像,往往隨不同季節和不同時間而稍有變化。如夏季暑溼盛時,舌苔多厚,或有淡黃色;秋季燥氣當令時,苔多薄而幹;冬季嚴寒,舌常溼潤。再如晨起舌苔多厚,白天進食後則舌苔變薄;剛剛起床,舌色可見暗滯,活動之後,往往變得紅活。

  望舌診病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望舌體和望舌苔。

  舌體主要觀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態。

  正常的舌質應有生氣和光澤,即所謂榮潤紅活,此為有神。表示健康,即使有病,也是善候。如失去光彩則非佳候。所以,舌神之有無,反映了臟腑、氣血、津液之盛衰,關係到疾病預後的吉凶。

  舌色正常時呈淡紅色。身體感染疾病時,舌黏膜上皮增生肥厚或萎縮變薄等,均可引起舌色改變。舌色淡於正常,甚至全無血色,稱“淡白舌”,主虛證、寒證,多見於各種貧血和嚴重營養不良患者。各種原因引起的長期慢性失血或急性大出血,也可出現淡白舌。臨床上以淡白舌的輕重不同來判斷血紅蛋白減少的程度。深於正常稱“紅舌”,多見於熱證,如風熱感冒可見舌尖紅(上以候上)。比鮮紅更深一層稱“絳紅舌”,絳紅舌多因病情逐步發展、從鮮紅舌演變而來,常見於感染性疾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如中醫講的溫病熱如營血即可見絳紅舌。在一些慢性疾病中,紅絳舌的出現常為不良的先兆,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出現絳紅設,且舌苔全無,提示真陰損傷、熱毒內盛,治療起來就很困難。舌色如紅色中帶青或藍色稱為“青紫舌”,而青紫舌比紅絳舌嚴重,祖國醫學將此舌描述為肺氣已絕來表示病情的嚴重程度。現代醫學認為青紫舌多發生於不可逆的微迴圈休克,或某些傳染病高熱期和血液處於高凝狀態,青紫舌還與呼吸功能衰竭有關,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引起的呼吸衰竭等。

  舌形即舌的形態。舌形有老嫩之分。老是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蒼老,一般見於實證。嫩是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胖嬌嫩,一般見於虛證。舌體腫大,盈口滿嘴,甚者不能閉口,不能縮回,稱為腫脹舌。其成因有三:一是心脾有熱,舌多鮮紅而腫脹,甚者伴有疼痛;一是素善飲酒,又病溫熱,多見舌紫而腫脹;一是因中毒而致血液凝滯,則舌腫脹而青紫晦暗。舌體瘦小而薄,稱為瘦薄舌。主氣血兩虛和陰虛火旺。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氣血兩虛。瘦薄而色紅絳乾燥者,多是陰虛火旺,津液耗傷。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各種形態明顯的裂溝,稱裂紋舌。多見於以下情況:一是陰虛,如發熱時間較長、飲食不多,又用發汗藥物退者容易出現;一是血虛不潤,如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一是脾虛溼侵。這種舌形還可見於一些健康人。舌體邊緣見牙齒的痕跡,稱為齒痕舌或稱齒印舌。有時與胖大舌同見,多是脾虛或氣虛。

  舌態是指舌體的動態。舌體板硬強直,運動不靈,以致語言謇澀,稱為“舌強”。 主熱入心包、高熱傷津、痰濁內阻、中風或中風先兆。臨床見於各種腦炎、腦膜炎、急性腦血管病。舌體軟弱,無力屈伸,痿廢不靈,稱為“痿軟舌”。 久病舌淡而痿,多是氣血俱虛;新病舌乾紅而痿,是熱灼津傷;久病舌絳而痿,是陰虧已極。臨床多見於急性熱病及腦血管病。酒精中毒病人,可出現舌體震顫抖動,不能自主,稱為“顫動舌”。 舌體偏於一側,稱“歪斜舌”。主中風或中風先兆。

  舌苔包括苔色和苔質。

  苔色有白、黃、灰、黑等。正常舌面上有一層薄薄的白色苔,平鋪舌面,顆粒均勻,幹潤得中。白苔除見於正常人外,也可見於病人,是病情較輕、預後較好的舌像,多見於表證、寒證。由於外感邪氣尚未傳裡,舌苔往往無明顯變化,仍為正常之薄白苔。黃苔,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其形成與炎症感染有關,還與發熱體內水分不足、胃腸功能紊亂及舌區域性炎性滲出等有關,如慢性胃炎、胃下垂等常見。用中醫術語講,黃苔主裡證、熱證,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不同。灰即淺黑色,灰苔主裡證,常見於裡熱證,也見於寒溼證。苔灰而幹,多屬熱熾傷津,可見於外感熱病;或為陰虛火旺,常見於內傷雜病。苔灰而潤,見於痰飲內停,或為寒溼內阻。黑苔則是高熱、脫水、急慢性炎症、毒素刺激、中樞神經功能失調、黴菌等疾患的表現,臨床上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如敗血症、急性膽囊炎等,慢性疾病如尿毒症、慢性支氣管炎亦可出現黑苔。黑苔出現常常預示病情程度嚴重,預後較差。檢視時還要注意區別藥物或食物染色造成的假象。

  苔質指其厚薄、潤燥等。厚薄:苔質的厚薄,以“見底”和“不見底”為標準,即透過舌苔能隱隱見到舌體的為“薄苔”,不能見到舌體則為“厚苔”。厚薄可測邪氣之深淺。薄苔多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厚苔多示病邪較盛,並已傳裡;或有胃腸積滯;或有痰溼。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氣的有無,舌苔雖厚,說明胃氣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機體正氣不足,無苔則是胃氣大虛,缺乏生髮之機。舌面上有不規則的舌苔剝脫,剝脫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多屬胃的氣陰不足,若兼有膩苔則表示痰溼未化而正氣已傷。潤燥:可瞭解津液的變化。潤澤說明病中津液未傷。燥苔多見於熱盛傷津。

  觀察舌苔應將苔色和苔質結合起來,不可偏廢。

  總之,中醫的舌像,有其生理、病理基礎,舌象與疾病性質及其發展也有一定聯絡。但舌象只反映出機體生理、病理的一個側面,故作舌像分析時應有整體觀,不能以偏概全,而應該重視中醫的有關理論,不但做到舌質與舌苔綜合診察,更要做到四診合參。        

  在科技騰飛的今天,利用計算機和現代資訊科技對舌像作進一步的定性、定量分析,建立舌診的客觀統一識別標準,將為中醫學的臨床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指導,促進中醫基礎與臨床研究的發展以及中西醫學間的交流,對推動祖國醫學走向世界發揮重要作用。而且,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遠端診療已成為當代醫學診療的重要手段,而舌診的現代化研究成果將為這一技術提供方法和技術上的支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