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迴圈內科 主任醫師 王鵬

  話藥膳,冬季篇

  每年立冬後,一些病弱體虛者常在家自制藥膳進補,也有不少商家打出冬季藥膳進補的招牌。然而,因食用藥膳不當而致病者大有人在。中國傳統的藥膳絕不是食物與中藥的簡單相加,而是在中醫辨證理論的指導下,由藥物、食物和調料三者精製而成的一種既有藥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可以防病治病、強身益壽的特殊食品。如果不具備中醫藥知識而盲目製作或食用藥膳,難免會誤入歧途。

  藥膳的主要原料之一是中藥。在4000餘種常用的中藥中,有500種可作藥膳原料,其中比較安全且味道可口的大約有60種,如天麻、人蔘、杜仲、茯苓、當歸、沙蔘、陳皮、珍珠粉、冬蟲夏草、草決明、天冬、丁香、黃芪、白芍、黨蔘、枸杞子、甘草、麥冬、鹿茸、山藥、熟地、靈芝、首烏等,以植物藥為主。這些
藥食同源的中藥與食物配伍應用時都需要遵循中醫理論,使它們之間的作用互相補充,協調一致,否則就會出現差錯或影響效果。中醫對藥膳有著嚴格的禁忌。主要包括藥物配伍禁忌、藥膳與食物配伍禁忌、食物配伍禁忌和疾病忌口等。

  藥膳應用的基本原則

  1、辨體施食。根據中醫理論,人的體質可因遺傳、生活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等而有所不同,不同的體質在生理、病理、心理上會有不同的表現。製作和食用藥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辨體施食,即根據各人體質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食物,才能調整體質,在防病於未然的同時,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在運用藥膳時,還要考慮季節時令、地理環境等情況。

  在藥膳治療中,要注意食療中藥材的性味。一般來講,溫性、熱性的食療中藥,如生薑、大蔥、紅棗、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溫裡、散寒、助陽的作用;涼性、寒性的食療中藥,如綠豆、藕、西瓜、梨、荸薺、馬齒莧、菊花等,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就五味而言,酸味食療中藥,能收斂、固澀;苦味食療中藥能清熱、降氣、瀉火、燥溼;甘味食療中藥能補養、調和、緩急止痛;辛味食療中藥有發散和行氣等作用;鹹味食療中藥則能軟堅散結;淡味食療中藥能滲利小便。

  2、美味可口。藥膳使用的多為藥、食兩用之品,並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藥材,通過與食物的調配仍可製成美味可口的藥膳。

  3、優選藥材。藥材的選用一定要新鮮優質。還要注意其色、味的純正,外形的美觀。為保證藥膳療效,還應對藥材與食物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有的需切片、切絲、切丁或切段,有的需粉碎為細末,有的需按中藥炮製的要求進行炮製加工,以減其毒性或副作用。

  4、科學烹製。一般可食用中藥以及無不適氣味的中藥,可與食物一起烹製,若藥物較多或有明顯氣味時,可用紗布將藥物包好,再與食物一起烹製。也可先將中藥煎煮、濾取藥汁,再在食物烹調過程中加入藥汁,以減少對營養和有效成分的破壞。藥膳的烹調,主要以燉、煮、煨、蒸為主,最後都成為湯 ,這樣可在較長時間的受熱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釋放出有效成分,以增強功效。

  5、適量有恆。飲食有節 是中醫重要的養生保健原則,藥膳食療同樣應適量而有節制。短期內不宜進食過多。對於無病者可適當食用某些保健養生膳。患病者還應當以藥物治療為主,配合藥膳。而在疾病康復期或對某些慢性病患者,用藥膳調治可能更為合適。

  值得注意的是,藥膳雖有不少好處,但其針對性和治療效果遠不及藥物,只有兩者配合應用,相輔相成,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 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
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蔔、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