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患者在出院時問我,出院後能不能吃海產品,或者直接問能不能吃碘鹽。還有患者問,甲狀腺腫瘤是不是吃碘太多引起的,做過手術是不是不能再吃碘了。
這個問題不能一刀切的回答,首先要從碘需要量談起。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基金會和國際控制碘缺乏病理事會發布的《碘缺乏病防治監測評估》報告,建議碘攝入量依年齡不同而有差別:學齡前兒童(0―59個月),每天攝入量為90微克,學齡兒童(6―12歲)每天攝入量為120微克,青少年以及成人,每天攝入量為150微克,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每天攝入量為250微克。
歐盟和美國的醫學研究所討論了成人碘攝入可耐受上限,並分別指出可耐受上限為每日600微克和1100微克。以我國食鹽加碘量35微克/克和人均每天攝入食鹽10克計算,我們每天攝入的碘為350微克。扣除烹調和人體代謝的損失,碘的攝入量不會高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量。即使考慮歐美人種與中國人體質的差異,適量降低標準,目前我國日常碘攝取量仍然在可耐受範圍內。
然而類似上海這樣沿海城市的居民,特別是大量食用海鮮的人群,碘的攝入已足量,不需要額外補碘,尤其是患有甲狀腺結節的居民,應儘量少攝入碘。目前上海市有100多個無碘鹽供應點,但其中半數以上是醫院與藥房,對普通市民而言,要購買無碘鹽還是很不方便。大家可在炒菜時候,先爆炒食鹽,這樣能讓鹽中的碘揮發。
但是,如果一昧的少吃碘,就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了。據報道,切爾諾核事件以後, 缺碘地區兒童甲狀腺癌風險比其他地區高3倍, 並且與碘充足地區相比預後較差, 可能與低碘有關, 接受輻射之前或之後補碘可以降低核事件後碘缺乏地區甲狀腺癌發病率。
可見低碘同樣會增加致癌率。實際上,研究表明缺碘和高碘地區的甲狀腺癌發生率均明顯高於碘正常地區。碘攝取量高低不同與甲狀腺癌組織學型別相關:碘缺乏地區濾泡狀癌發病率高;碘充足地區的乳頭狀癌發病率高。
在國家出臺新的補碘方案之前,目前建議愛吃海鮮的朋友儘量少吃碘鹽,以免碘攝入過多;不吃海鮮的朋友不宜專吃無碘鹽,以免碘攝入過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