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喉科 主任醫師 李慧軍

       我們發現在診療過程中,不僅是患者,甚至一部分醫生對現代醫學存在認識和理解方面的誤區,常常導致溝通上的障礙。現列出幾種典型的錯誤觀念提請大家注意:
  1、輕檢查,重治療:
  有些醫生不認真進行仔細的臨床檢查和病情分析,而患者也反感輔助檢查,拒做一些必要的檢查而要求直接進行治療,結果常常是導致誤診誤治,延誤治療最佳時機。
  其實,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領域以解剖深在,腔道孔隙多而著稱,而且各部分疾病的發生、發展互有關聯。例如,鼻咽癌經常以頸部包塊、鼻出血為早期症狀,如果只注重頸部或鼻腔檢查而忽略了鼻咽部檢查就不可能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再如,耳聾大體上分傳導性聾和感音神經性聾兩大類,它們的治療方案大相徑庭,而後者只有患病之初就接受正確的系統治療才有可能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如果因檢查不力而導致診斷錯誤,進而治療原則錯誤將導致終生的遺憾。
  更有小兒腺樣體肥大導致的鼻阻塞長期被當作慢性鼻炎來治療,導致患兒發育障礙。所以說如果沒有全域性觀的立體思維,再缺乏必要的影像學、聽力學、內窺鏡等輔助檢查等診斷依據,只憑經驗作出診斷,在當今詢證醫學為主導的時代就很難做到及時、準確地發現真正的病源,進而制定出正確的治療方案。

  同時,沒有足夠依據的治療活動也為醫療差錯、事故以及隨之而來的醫療糾紛埋下伏筆。哈
  2、重藥物、手術治療,輕心理治療以及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根據對門診患者的調查統計,保守的講至少1/3的就診者雖然經過系統檢查但並未查出任何器質性病變,儘管他們抱怨具有明顯的頭暈、頭痛、咽異物感、耳鳴等症狀,這部分病人也可稱之為“亞臨床疾病”患者。他們多伴有休息不好、心理壓力大、敏感多疑、性格乖戾、工作環境惡劣等因素。
  對於他們的治療應該以心理治療為主,對症治療為輔。還有1/3的患者發病明顯與某些不良生活習慣或環境相關,例如,長期濫用嗓音而導致聲帶結節等為代表的慢性喉炎,重要的是適當休聲,改掉不良發音習慣,再配合適當的區域性治療,多能獲得滿意的療效。
  再有,近年來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領域主要常見的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咽炎以及氣道過敏症。
  在這部分疾病中人為因素導致的佔有一定的比例,比如室內花草花粉過敏、寵物毛皮過敏、裝修材料過敏以及菸草、特殊食品過敏等,其實對於過敏性疾病的治療第一位的就是遠離過敏源,能過做到這一點就不必進行其它治療而自愈。
  但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明知病源所在卻偏偏不接受正確的治療和勸導,拒不改正不良習慣,拒不規避過敏源而要求藥物甚至是手術治療,自然導致治療困難和過度醫療的問題。

  3、重手術期治療,輕長期隨訪:
  有些病人在住院手術期間對治療非常重視,對醫生的遺囑言聽計從,但對術後隨訪卻不以為然,一旦出院就一去不復返了。其實這是非常不科學的,甚至是很危險的。
  對於腫瘤術後病人、內窺鏡手術後病人術後定期隨訪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一次性治癒是醫患雙方追求的理想,但是疾病的轉歸和恢復過程的復發或是併發症的出現也是客觀存在的,隨訪的意義就在於儘早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經濟、簡捷的方式保證手術的效果,避免延誤治療時機,釀成嚴重後果。
  例如對鼻息肉的治療,雖然很難保證不再復發,但只要堅持隨訪,就可以在門診鼻內鏡複查時清除萌芽狀態的復發病變,否則待復發得無法處理再就診就難逃再次住院手術的大麻煩,孰優孰劣自然一目瞭然。
  4、不按用藥原則或方法用藥:
  濫用或牴觸激素、抗生素、減充血劑,認為中藥副作用小,不含激素。典型的濫用抗生素行為有一般病毒性感冒期間、閉合性外傷如閉合性鼻骨骨折、無菌手術及極微創手術或處置後如甲狀腺手術、喉顯微外科手術等非細菌感染可能時大量使用抗生素。
  與此相反,當重度細菌感染時有對使用敏感抗生素抱有顧慮,認為以前從未應用過高階抗生素,擔心用了好藥,以後會不會再得病時將無藥可治等。
  其實細菌的耐藥性多是在他人或外界產生的,進入患者體內就已經可能是耐藥菌株,與患者本人以前用藥經歷關係不大,使用抗生素就應該選用敏感有效藥物,而且應做到全程、足量、按藥代動力學使用,這樣才能有效殺滅致病菌同時防止耐藥菌株的產生。
  對於激素的使用,這裡特指皮質類固醇激素,很多人一提到激素首先反應是發胖等副作用,所以牴觸情緒較大。長期、大量濫用激素的確會產生副作用,但對很多炎性疾病特別是過敏性炎症的治療激素是非常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
  例如自從使用激素衝擊療法治療小兒急性喉炎,患兒的死亡率和急診氣管切開手術率已經明顯降低。其實只有激素、解熱鎮痛劑等才是真正的消炎藥,而大家通常將抗生素稱為消炎藥是一個典型的錯誤。
  隨著區域性激素劑型的不斷推出和更新,安全、高效的鼻噴激素和吸入激素的臨床應用在國內外都已經十分普遍,其副作用已經比全身應用小十幾倍甚至幾百倍,廣泛應用於過敏性鼻炎、咽炎、氣道過敏症、急性喉炎、分泌性中耳炎、鼻-鼻竇炎的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長期應用甚至是終身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激素的副作用,在用藥方法上應該採用適應人體激素分泌規律的清晨至上午給藥頓服的方式。
  有些人認為中藥副作用小,不含激素是不一定正確的,因為很多中藥的治療作用也是來自於激素或激素樣成分,有些中藥含有生物毒素,在使用時配伍禁忌很多。
  至於所謂的減充血劑是指具有血管收縮作用,用於減輕鼻充血、腫脹而緩解鼻阻塞的一類滴鼻或噴鼻藥物。滴鼻淨(鹽酸萘唑啉)和麻黃素曾是典型代表。
  這類藥物只能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適量、適時使用,長時間濫用可以導致成癮、反跳和依賴性以及心血管系統副作用。藥物性鼻炎就是不加控制地長期使用減充血劑的惡果,治療起來非常棘手。
  5、迷信不切實際的廣告用語:
  由於多種社會因素影響,時下很多患者就醫買藥不看療效看廣告。
  某些廣告打著“去根”,“一次治癒、永不復發”,“不開刀、不手術、不出血” 等誘人旗號,更有甚者有些醫療機構僱用假專家、假患者和醫托通過各種渠道大作違法廣告,誇大或不正常宣傳某些療法或藥物,專騙那些缺乏醫療常識而又急於求成的患者以及治療困難或是不治之症的患者。
  以至這部分患者到正規醫院就診時也心存幻想,比照廣告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一旦這樣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也不能接受事實,在徒勞的追尋中浪費寶貴的治療時機和金錢。
  事實上只要冷靜地進行思考就不難理解那些誘人廣告的反科學虛假性。就所謂的“去根”、“一次治癒、永不復發”,來說,其實以目前的醫學水平,只有少數患病後產生終生免疫的傳染病一般不再復發,而對於其它疾病可以做到臨床治癒,但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理論上講完全有可能再發,但只要進行正規治療還可以再次被治癒。
  有些疾病遲遲不能“去根”恰恰是因為治療不規範遷延所至。還有些疾病就目前醫學水平只能控制但不能根除卻是事實,對這部分疾病盲目要求“去根”只能是不切實際的一廂情願。
  就慢性鼻炎和過敏性鼻炎來講由於致病因素很多,罹患機會就很多,要求“去根”、“一次治癒” 完全是不可能的。再者,就“不開刀、不手術、不出血”來講,是否應該進行手術治療完全是依病情而定,輕信藥物治療可以治癒,牴觸必要的手術治療,導致貽誤病情,失去手術時機或病情發展,不得不手術擴大的病例在中耳炎病人中經常可見。
  典型病例是原本是侷限中耳的病變播散至顱內發展為耳源性腦膿腫就不得不進行開顱手術,真可謂花錢遭罪。至於“不開刀、不出血”並不是治療的關鍵,切割吸引絞切器、鐳射束、等離子刀等雖然不具有傳統手術刀的形態,但實質上在手術中的作用是相似的,都可以稱為特種手術刀,不必盲目崇拜某一種形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