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內科 副主任醫師 張海濤

       1、急性發熱:
  兒童絕大多數急性發熱是由呼吸道問題引起的,其中以病毒性感冒最常見,理論上病毒性感冒不需要用抗生素,但是,由於國內空氣質量和發達國家相差太多,在感冒後期,容易合併細菌感染,尤其是5歲以內兒童,這時需要用抗生素。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還要注意是否伴有其他症狀,如果同時有鼻涕,打噴嚏,眼結膜充血等,那麼一般來說就是感冒,如果伴有咳嗽,在早期大多也是感冒的症狀,兒童感冒發熱的時間絕大多數在3-5天,少數特殊病毒感染,發熱可以到5-7天(如皰疹性咽峽炎等),極端的可以到10天,感冒發熱的頭3天,不用太在意,注意控制高熱就可以了,個人經驗不需要用抗生素,發熱超過5天,應該進一步診斷檢查,以排除其他問題。
  很多兒科疾病在發熱早期是診斷不出來的,病情的過程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診斷依據(如川崎病),所以在疾病早期著急也沒有用。感冒後期如果出現咳嗽加重,應該加用抗生素。
  發熱初次就診時,醫生一般都會開抗生素,但其實絕大多數不需要馬上用,可以根據醫生對病情的診斷自己作出判斷。
  現在很多醫生在體檢後會告訴家長,孩子喉嚨有點紅,或者肺裡呼吸音有點粗,實際上這些描述往往表明醫生的體檢沒有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上海的孩子,咽部多少都有點充血,沒什麼問題。呼吸音粗沒有具體標準,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只是醫生為了給自己留點後路的說法。

  如果單單隻有這些描述,可以不用抗生素,注意觀察病情。
  2、急性發熱的處理:
  嬰幼兒由於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體溫波動大,很多時候,高熱不和病情平行,就是說高熱不能表示病情嚴重,很多孩子體溫很高,但精神不錯。因此,對於高熱不用太著急,而且發熱本身是人體的保護性反應。
  兒童的基礎體溫比成人高,所以發熱的標準也比成人高,具體的標準各家還不一樣,最科學的是和孩子平時的體溫比較,但很難做到。
  一般來說腋表高於37.4度,肛表高於37.8度,可以認為發熱,另外,由於人體早晨的體溫低,傍晚的體溫高,也要具體分析。對於39度(肛表)以下發熱,可以不予處理(有的書上的標準可能更高),注意觀察其他症狀,多喝水。
  對於有驚厥病史的孩子,退熱藥需用的早,同時還要用抗驚厥藥,防止高熱驚厥。
  發熱的處理主要有藥物降溫和物理降溫。家庭的退熱藥目前主要有口服和肛栓,口服的以“對乙醯氨基芬”和“布洛芬”為主,商品名有很多,後者的持續時間比較長,
  有的醫生會說體溫不是很高用對乙醯氨基芬,很高的話用“布洛芬”,這樣的說法不對,體溫不是很高就不要用退熱藥。
  但是如果要用,量一定要足,這2個藥的安全範圍很大的,超過正常用量的10倍也沒有看到明顯副作用。

  “對乙醯氨基芬”的用量至少10 mg/kg,臨床上經常看到家長擔心副作用,就儘量給孩子少吃一點,有時量差一點點,效果就沒有,但是劑量用足,降溫效果就來了。
  “布洛芬”的劑量位8-10 mg/kg。有很多複方的製劑或者糖漿,需要家長細心研究一下具體的含量和濃度,換算一下,按體重算,不要按年齡算。如果孩子對退熱藥一直不敏感的,還可以再增加1/4劑量。退熱藥用過會大量出汗,一定要多補充水分,退熱藥也是比較容易引起藥物過敏的(另外2類是抗菌素和抗癲癇藥),如果身上出現皮疹要十分警惕小心,嚴重的藥物反應會非常嚴重,甚至威脅生命。
  物理降溫:可以用老的熱水袋(灌上冷水,一半多一點),冰箱裡凍一下,別結冰,上鋪薄毛巾,放在脖子底下(不要放在頭底下),讓熱水袋彎過來包住脖子兩側,由於頸部血管在兩側,這樣效果好。腹股溝,肘窩和膝關節後面也可以用冰水袋覆蓋,就是一定要在血管經過的體表冷敷才有效果。
  題外話:嬰幼兒的靜脈穿刺比較困難,很多家長很擔心輸液的時候會被打好多針,會盯著打針護士,其實這樣的效果適得其反,任何人都是在放鬆的狀態下才能比較好地發揮自己的某項水平,當面對壓力時,一般水平都會打折扣。
  外科醫生一般不願意給家人開刀就是這個道理,內科醫生有風險的操作也不會給自己家人做。家長盯著護士,無疑會給護士壓力,反而容易打不進,打靜脈針很多時候是憑感覺的,一緊張就容易出錯,尤其是經驗不足的護士。
  所以建議各位在孩子打針的時候不要盯著護士,最好讓護士抱著孩子在另外地方打,如果要家長配合,也不要去看打針。醫生自己孩子打針也不會去看護士打針的。
  說件真事:一個男同事自己2歲的兒子生病住院,需要頸靜脈抽血,幾個護士在病房裡抓住哭天喊地的孩子操作,這個醫生在病房外面心疼得留眼淚,但是他不會進去看兒子,因為護士一緊張,操作失敗的話,吃苦的還是孩子。
  3、關於驗血和拍片:
  兒童常見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中,只有中耳炎和化膿性扁桃體炎會有明顯的細菌感染的血象變化,其他疾病很少能看到明顯的血象變化。
  在兒童,即使是氣管炎,支氣管炎,明顯血象變化的也很少,就是支氣管肺炎,絕大多數也沒有白細胞明顯升高。因此,初次就診,驗血的意義不是很大,但醫生一般都會要求(包括排片),主要還是為了保護醫生自己,如果經驗豐富的醫生沒有要求驗血,自己沒有必要要求。
  排胸片很多醫院的報告都會寫:“肺紋理增粗”,其實絕大多數也沒有太大問題,主要也是為了給醫生的治療留有餘地,如果給其他的兒科醫生看,很多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不用太擔心。
  但是,有極少數很重的肺炎,有時只有高熱一個症狀,其他什麼也沒有,體檢也聽不到溼羅音,胸片可以明確診斷。
  因此,如果孩子只有高熱,而且體檢也沒有發現,拍片還是很必要的。輔助檢查只能作為醫生看病的參考,找一個只得信任的醫生是關鍵。
  4、咳嗽咳痰的觀察和處理:
  咳嗽咳痰大多數是從感冒開始的,在初期絕大多數是病毒性的,沒有特效藥,不用太在意,即使恢復很順利,徹底痊癒至少也要7天以上。
  咳嗽主要觀察頻率和程度,頻率比較好理解,程度比較難解釋:一般來說,連聲咳(每次咳嗽都是連續幾聲)比單聲咳嚴重,另外家長要仔細體會咳嗽的聲音主要從哪個部位發出,比較輕的咳嗽大多都是咽部附近發出的咳嗽,隨著病情的加重,可以感覺到咳嗽聲發出的部位會向下,感覺從氣管或者更深的地方發出,聲音會比較發悶,這時往往表明病變已經到氣管了。
  咳痰主要觀察痰液的粘稠程度,幼兒不會吐痰,咳到口腔的痰液都吞嚥到胃裡了,家長看不到痰液,需要觀察孩子每次咳嗽時是否帶有痰液的聲音,以及痰液是否容易咳出來,就是說,如果咳嗽1-2聲,痰的聲音就沒有了,或者不咳了,說明痰液不是很粘稠,容易咳出。相反,如果咳嗽5-6聲感覺痰液還在氣管裡,那麼表明痰液比較粘稠。
  上面說的需要家長自己慢慢體會其中的差別,在病情不是很重的時候,醫生的體檢查不出什麼的,最多聽到呼吸音有點粗,厲害一點聽到一點痰鳴音,但是如果家長能說出比較詳細的情況,可以給醫生的處理做參考。至少我很注重家長的敘述。
  幼兒的咳嗽咳痰普遍恢復比較緩慢,過敏體質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家長不要太著急,注重觀察病情的變化最關鍵,疾病始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是慢慢好起來,就是慢慢加重。
  治療咳嗽咳痰的藥物大同小異,咳嗽糖漿,兒童專用咳嗽糖漿的配方和成人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裡面止咳的成分極少,主要的化痰消炎的,肺力咳合劑就是比較安全的中成藥。
  使用化痰藥主要在痰液比較粘稠的階段,目的是使痰液稀釋容易咳出來,一般用5天左右,會明顯感覺咳嗽時痰液“鬆”了(參照前面的表述),又少數還會同時感到痰液多了,如果感到痰液多了,化痰藥應該停用了,到了這個階段主要要促使痰液排出,或者使痰液量減少。
  嬰幼兒咳嗽能力差,痰液不易排除,可以用拍背,促進痰液流動,具體方法:將手指併攏,手掌輕微彎攏,形成掌心部分略凹陷,輕輕拍背這樣有共振的效果,需要不同的體位都拍,直立,平臥,側臥,每次5-10分鐘。
  有過敏體質得孩子,咳嗽咳痰容易遷延不愈,主要原因是氣道容易有過敏性炎症(抗菌素無效),加上幼兒的氣道口徑小,氣道周圍軟骨發育不全,容易導致氣道痙攣,產生黏液。加用點抗過敏藥和支氣管擴張藥很有必要。
  抗菌素的使用:如果到了氣管炎,支氣管炎,抗菌素還是要用的,臨床上經常看到處理不及時發展程肺炎的。
  抗菌素要用就要足量,包括療程,劑量太小,不能完全殺死細菌,反而容易產生耐藥菌,現在常用的口服頭孢類,說明書上的建議用量普遍偏小,建議按照說明書上的用量上限使用。
  化膿性扁桃體炎最好靜脈給藥,而且療程要足,一般用青黴素治療2天,體溫就會正常,很多家長只願意輸液3天,其實這樣治療的不徹底的,容易形成複發性扁桃體炎,這樣的孩子不少,身體一累就發熱,肯定是扁桃體的問題,輸液3天體溫正常,反覆發作。所以尤其是第一次得化膿性扁桃體得孩子,建議至少輸液5天以上,最好7天。
  說點題外話,有時候,經常有孩子今天去看門診的時候以醫生說:問題不大,有點氣管炎,吃點藥就行了,可以2天后咳嗽明顯加重,再去門診,結果醫生說有肺裡羅音了,肺炎。家長這是往往會前面一個醫生水平差,不服責任。
  其實這些病例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第一次就診的時候,病情還沒有發展到肺炎,不是醫生不負責,幼兒的病情變化很快,學齡兒童一般不會這樣。
  5、關於腹瀉和嘔吐:
  腹瀉和嘔吐是兒科最常見的消化道症狀,病因主要有有細菌感染,病毒性腹瀉,食物消化不良,藥物副作用等,病毒性感冒有時會合並腹瀉,腹瀉的診斷相對比較簡單,大便化驗非常重要,很多時候比孩子的體檢跟重要,門診時最好有大便標本,血常規絕大多數正常,只有菌痢和其他少數細菌性腹瀉會有白細胞升高。
  排除細菌性腹瀉,可以不用抗菌素,但是很多病毒性腹瀉的大便常規也會有少量白細胞,這時比較難排除細菌感染,醫生一般會建議用點抗菌素,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是頭孢二代(希刻勞等)和慶大黴素藥水口服,慶大黴素效果不錯,但本身副作用相對較大,尤其是耳毒性,其敏感性主要和體質有關(當然,發生率極小),和劑量無關。
  以前認為,口服慶大黴素藥水不會吸收入血,是安全的。但是,近來也有學者認為,在腸道粘膜受損傷的情況下,慶大黴素藥水也可能吸收入血,個人認為首選不用慶大黴素,效果不好才考慮。
  頭孢二代對大多數細菌性腹瀉有效,但少數效果不好,頭孢三代對腹瀉的效果要好的多,副作用更小,目前市面上有頭孢他美酯,頭孢克肟,頭孢地尼,第四代頭孢效果更好,如:頭孢吡肟,頭孢泊肟酯。
  腹瀉最危險的是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非常嚴重了),所以補充水分最重要(最好加點鹽),水不肯喝,喝點碳酸飲料也是很好的,應用口腹補液鹽(ORS)需注意:加水量必須比說明書中成人的要求增加一半,如:成人要求加水500ml,嬰兒須加水750 ml。
  判斷是否有脫水,家長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觀察小便的情況,如果小便情況基本正常,肯定沒有脫水,如果半天沒有小便就要考慮去醫院了。
  止瀉藥現在最常用的是蒙脫石(思密達等),它在腸道不吸收的,所以很安全,輕度腹瀉用後可能會有輕度便祕。但是,也經常碰到嚴重腹瀉的孩子用了效果很差,個人經驗可以加大劑量,超出說明書的一倍也沒有問題。
  會吞藥的孩子有點黃連素也很有效,既抗菌又止瀉。腹瀉孩子的飲食應該忌油膩,但是吃奶的孩子,不要停奶。
  很多家長會覺得喂藥特別難,經常被孩子吐掉,可以試試備一個10,20毫升的注射器,把藥水抽到裡面,慢慢打到孩子嘴裡,我自己沒試過,有些家長說效果不錯。
  嘔吐還有要注意的是,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如腦炎,腦膜炎,要注意精神狀態。另外嘔吐後很短時間內查血常規,很多會造成白細胞偏高,其臨床意義大打折扣。最好嘔吐後4-6小時後再查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