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胡永珍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動脈壁變厚並失去彈性的幾種疾病的統稱,是動脈硬化中最常見而重要的型別。非動脈粥樣硬化形式包括小動脈硬化和M?nckeberg動脈硬化。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病變特徵為動脈某些部位的內膜下脂質沉積,並伴有平滑肌細胞和纖維基質成分的增殖,逐步發展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atheroscleroticplaque)。

  它是一種以中等和大動脈斑片狀內膜下增厚(動脈粥樣化)為特徵的病變,可以減少或阻斷血流.斑塊部位的動脈壁增厚、變硬,斑塊內部組織壞死後與沉積的脂質結合,形成粥樣物質,稱為粥樣硬化。

  其特點是受累動脈的內膜有類脂質的沉著,複合糖類的積聚,繼而纖維組織增生和鈣沉著,並有動脈中層的病變。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彈力型動脈,以主動脈、冠狀動脈及腦動脈為多見,常導致管腔閉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嚴重後果。動脈粥樣硬化多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期後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或糖尿病等。腦力勞動者較多見,對人民健康危害甚大,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粥樣硬化斑塊通常是散在的,可以在主動脈至直徑3mm的動脈內膜發生,最常見於冠狀動脈,是冠心病的主要發病原因。粥樣斑塊形成過程中的形態學變化現已基本清楚,但對這些變化的發病機制尚未闡明。對其發病機制的研究多年來一直是醫學界的重點和熱點問題。

  缺血性卒中幕後真凶是頸動脈粥樣硬化,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則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粥樣硬化斑塊導致動脈狹窄,遠端相應供血區腦組織灌注不足。頸動脈狹窄引起的卒中佔缺血性卒中的15%,頸動脈狹窄>70%的患者年卒中發生率為13%,無症狀者為1%~2%,且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不穩定性有關。

  高脂血症是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的一種表現,指血中膽固醇或甘油三酯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現代醫學中稱之為血脂異常。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也就是說,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正常值越多越容易發生腦卒中。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常被稱為“壞膽固醇”。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猝死的危險因素。此外,也是促進高血壓、糖耐量異常甚至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高脂血症還可導致脂肪肝、肝硬化、膽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圍血管疾病、跛行以及高尿酸血癥等。

  導致高血脂症的主要原因與過量飲食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及運動過少有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