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李銳

  在我國,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已經普及到縣鄉一級的醫院。作為篩查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最便捷的手段之一,頸動脈超聲不但在形形色色的體檢套餐中是必查專案,也是神經科的常規檢查。於是,“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象秋天落葉,隨處可見。
  1、什麼是動脈粥樣硬化
  於是不得不說說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管壁上沉積了一層像臘樣的脂類,使動脈彈性減低、管腔變窄的病變。當這些臘樣的沉積物一塊一塊形成時,就稱作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這些斑塊早期是平齊血管內膜的,通常順著血管縱向分佈,然後如果繼續進展,斑塊就慢慢在管壁上向內突入,引起動脈內徑不同程度的狹窄;再然後,如果有誘發因素,動脈斑塊的某個部分破裂,就會像火山噴發一樣,誘發一系列的變化,形成血栓或整個血管被血栓堵塞。
  這個過程所用的時間因人因病而異,通常,一個人頸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塊大約從青春期(15歲左右)就開始隱隱發育,至40歲左右變得明顯,而到60歲左右,查遍頸動脈沒有發現一枚動脈硬化斑塊的人就屈指可數了。
  2、為什麼會發生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高血壓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重要因子。高血壓致使血液衝擊血管內膜,導致管壁增厚、管腔變細。管壁內膜受損後容易使膽固醇、脂質沉積,加重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因此,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子。頸部的血管壁上有斑塊形成,在頸動脈分叉處側壁及彎曲處的內側壁和頸動脈竇部,這些部位的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響形成湍流等非層流狀態,從而易使內膜受損,有利於脂質沉積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樣病變。

  其次容易誘發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因子包括:年齡增長、吸菸、血脂異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血糖異常升高、缺乏鍛鍊、身體內經常有炎症、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飲食不健康等。這些因素會使動脈硬化斑塊加速發展或提前出現,也會更多地使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發生“火山噴發”,誘發腦血管疾病,因此,良好控制這些因素反過來就可以治療和延緩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
  3、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很危險嗎
  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體檢報告中或多或少會出現“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字眼。如何看待這種檢查結果?我們告誡:不必談斑變色,應科學對待。首先,應該注意這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否突出於血管壁,如果沒有,那麼就可相當放心,因為前文述及,這是動脈硬化斑塊形成的早期。如果突出於血管壁,那麼超聲科的醫師通常會報告斑塊處的血流頻譜變化,它可反映血管管腔是否發生了狹窄,如果提示有管腔狹窄情況,醫生則需要進一步進行其他形式的檢查如CTA或DSA,以明確這個病變的具體情況。當然,這個判斷應該由您的醫師去考量。
  4、怎樣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預防包括調整生活、飲食習慣,多參加健身活動,禁菸限酒,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控制良好的血壓,不吸菸等等。並不是所有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都必須用藥物治療。例如,一個身體健康(指他不吸菸、生活方式健康、無高血壓和糖尿病、無其他卒中危險因素)的60歲的人,查體發現右側頸總動脈竇部一枚11.4mm*2.7mm大小的低迴聲斑塊,血流訊號正常,動脈內中膜厚度0.87mm。他就無需進行藥物治療。

  而當頸動脈動脈硬化斑塊生長到一定程度,開始影響頸動脈的血流時,就必須進行相應的評估和治療,以防止發生血管事件。通常,當斑塊生長導致血管管腔狹窄超過70%以上時,或者雖然狹窄程度不重,但是該斑塊是不穩定斑塊時,則應該進行積極的治療。嚴重的頸動脈狹窄通常有一些非特異的症狀如頭昏、頭沉,有時會出現一過性腦缺血發作,甚至發生腦卒中。
  其治療方法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藥物治療,比如抗血小板藥物和他汀,這是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主力軍;另一方面是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一種通過外科手術把動脈硬化斑塊從血管裡面剝除出來的手術)或頸動脈支架成形術(通過血管內介入方法把狹窄的動脈用支架撐開來的方法)。
  另外,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的藥物對於頸動脈硬化的治療具有輔助作用。平時多樣化的飲食結構、初榨橄欖油的適量食用、多攝取新鮮水果和蔬菜也有很好的軟化血管的作用。三文魚、金槍魚,沙丁魚,劍魚等含有較多的Omega-3,可輔助軟化血管。可見,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飲食對於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防治多麼重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