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副主任醫師 成立民

  風溼性膝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的退行性疾病,中老年患者中尤為多見。它不僅可以使患者疼痛,還會一定程度的影響患者膝關節的功能,特別表現在能使患者上下樓梯痛、行走不便,如果任由此疾病發展下去,甚至可能引起關節畸形、殘廢。

  膝關節炎常規的治療方式是藥物控制+手術治療。但是近來一些研究表明,力量訓練和有氧運動能夠有效的改善膝關節炎患者膝關節的運動功能。因此,2014年國際骨關節炎研究協會(OARSI)推薦膝關節炎患者經常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鍛鍊,以這種非藥物性的治療方式對抗這一種疾病。然而不幸的是,一方面超過2/3的臨床醫生並不把他們的建議當回事,另一方面,少數遵循他們建議的患者也因為不能嚴格實施甚至直接放棄他們推薦的系統化的鍛鍊方式而並未從中得到好處。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很好理解,本身膝關節就不舒服的患者還進行長期的、有一定強度的鍛鍊確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另外,這種病本來就容易發生在體力不佳的中老年人群中,他們的身體條件顯然不支援他們進行如此的體育鍛煉。

  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病人就只能無休止的吃藥甚至進展到不得不手術的地步嗎?當然不是這樣。

  一篇發表在《Arthritis Care & Research》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認為,膝關節炎患者每天走路-不要求多,3000步以上,就能有效的避免關節炎帶來的身體機能的限制。他們選擇了1788名患者,然後用計步器統計了超過七天的每天的走路步數,並平均成每天的走路量,之後評估了他們在當時以及兩年後膝關節功能受限的情況(走路速度小於1米/秒或者WOMAC身體功能評分≥28)。

  通過這些實驗,他們發現,在沒有發展成走路速度受限的參與者中,80%每天至少走了5300步。並且他們還計算出能夠預防功能退化的最小步數在3250步到3700步之間。在最小步數基礎上每天多走一定程度會帶來額外的收益,具體數值為每多走1000步則功能退化的概率會降低16-18%。當然,步數也並非越多越好,研究人員就推薦6000步左右為最優的步數,因為這個步數能夠最好的區分會進展為功能退化的患者和不會退化的患者,這之後,一方面退化率降低的幅度並不顯著,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患者身體承受能力了。

  大家走起來!

  因為這一研究成果,我們應該認識到,臨床醫生應該改變觀念,儘量鼓勵膝關節炎患者每天堅持步行。有研究表明2/3的美國膝關節炎患者每週走路小於90分鐘,換算起來,甚至遠小於上述研究中的最小有效步數,明顯對患者的預後極為不利。而走路並非劇烈的活動,每天堅持3000步,不過是大約花20分鐘走2000米左右的距離,即使是慢慢增加步量,也不過是出門一趟買菜再回來的時間罷了,不得不說是大大有利又不會增加額外負擔的事。

  有研究認為80%的膝關節炎患者可能會進展到功能受限的程度,而其中11%的成年膝關節炎患者更可能因為行走不便甚至殘廢不得不接受個人護理,對於他們來說,這顯然嚴重影響到自身的生活質量,同時毋庸置疑也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並不需要進行劇烈的體力活動,僅僅是每天走走路就可以預防功能性退化,從而避免這些讓生活變得艱難的因素,患者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