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放射科 副主任醫師 於寶林

  什麼是動脈硬化閉塞症?

  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攝入含脂食物增多,人均壽命的延長,60歲以上人中發病率高達79.9%。動脈硬化性閉塞症是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在肢體區域性表現,主要表現為動脈內膜出現粥樣硬化斑塊、中層組織變性或鈣化,腔內可繼發血栓形成,破壞動脈壁,最終使管腔狹窄,甚至完全閉塞,使患肢發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症狀,嚴重時可引起肢端壞死。

  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症有哪些典型表現?

  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的臨床症狀主要由於動脈狹窄或閉塞引起肢體區域性血供不足所致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根據發展程度臨床上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輕微主訴期):感覺患肢皮溫降低、怕冷,或者輕度麻木,活動後容易疲勞,容易發生腳`而且不易控制,面板變薄,缺乏營養,毛髮減少,容易脫落;

  第二階段(間歇性跛行期):患者行走時,由於缺血和缺氧,小腿肌肉產生痙攣,疼痛和疲乏無力,需要停下來休息片刻,等症狀有所改善才能繼續行走,如此症狀反覆;

  第三階段(靜息痛期):當下肢缺血加重,側枝代償嚴重不足,下肢肌肉和神經出現缺血性疼痛,最常見的表現是患者徹夜難睡眠,抱膝而坐,小腿下垂,不能上抬,否則加重缺血,這個時期,患者精神和軀體者感到巨大痛苦;

  第四階段(組織壞死期):缺血肢體出現組織壞死,面板溫度明顯降低,肢體末端出現潰瘍,足趾呈現暗紫色壞死表現,並逐漸向上發展到足、踝甚至小腿,毒素經過血液進入身體,發生全身中毒,嚴重威脅生命。

  動脈硬化性閉塞症應該做哪些檢查?

  1、一般檢查:包活血脂測定,如膽固酶、甘油三酯、脂蛋白電泳等

  2、四肢節段性動脈血壓測量

  3、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是近年廣泛應用的無創檢查方法,簡便易行,能較好地顯示區域性的動脈病變,如管腔形態 內膜硬化斑塊 血流狀態等。

  4、動脈造影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是最精確的檢查方法,對於診斷動脈閉塞性疾病有著重要的價值。清楚顯示動脈的形態, 明確動脈阻塞的部位, 阻塞部位遠端血管以及側支迴圈建立的情況,有助於確定治療方案

  5、CT血管造影(CTA)或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在進治療前獲得更為精確的動脈病變部位及遠端動脈的資訊及圖象。

  腔內介入治療效果好嗎?它和傳統手術方式有什麼區別?

  經國內外病例分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腔內治療支架成型術成功率平均高於90%,併發症低於10%。下肢動脈硬化閉塞首次再狹窄後再次治療一年通暢率80-98%,五年通暢率達到45-80%,比搭橋手術的創傷性小,早中期的通暢率也較高。

  傳統手術方法是比較成熟的方法,其侷限性在於風險相對較大,同時因為這些手術方式常需要全身麻醉,因此不適宜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合併嚴重心腦血管疾患,糖尿病的患者。

  出院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1、運動鍛鍊:跑步機鍛鍊和行走是治療跛行最有效的運動。運動強度:行走速度應設定在3~5分鐘即誘發出疼痛跛行症狀時的速度,然後站立或坐下休息使症狀緩解,而後繼續上述行走。運動持續時間:在每節運動過程中應該重複運動-休息-運動過程。最初鍛鍊時需進行總計35分鐘的行走,隨後每次鍛鍊增加5分鐘直到完成總計50分鐘的行走,並以此強度和時間鍛鍊下去。運動頻率:每週鍛鍊3~5次。

  2、生活習慣及危險因素控制:戒菸、酒,低鹽低脂飲食,控制低密度脂蛋白(LDL)在100mg/dl以下,控制血糖,使糖化血紅蛋白在7%以下,控制血壓140/90mmhg以下,若合併糖尿病或腎疾病則應控制血壓於130/80mmHg以下。

  3、出院後需要長期口服的抗血小板、改善微迴圈的藥物,並定期複查血液凝血指標,調整口服藥用量,避免過量服用導致出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