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早期隱匿性強,約七成患者確診即為中晚期。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中晚期胃癌整體治療效果不理想,患者5年生存率僅30%左右。如何防範胃癌的攻擊,具體的建議如下。
我們該如何早期發現胃癌,是否有一些蛛絲馬跡可以幫助我們去判斷?
80%的胃癌患者沒有早期症狀,但根據臨床經驗,我們歸納了一些胃癌的早期訊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惕。40歲以上的男性(嗜菸酒者應放寬到35歲);有家族史、慢性胃病史,合併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稍有上腹部不適,應予篩查;多年前做過胃部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近期又發生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嘔吐、黑便、健康狀況減退者,也應趁早前往醫院做胃鏡檢查。
胃鏡的使用使得更多的胃癌可以在早期發現,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如果胃癌僅限於胃壁黏膜層,5年生存率可達95%。因此早檢查、早治療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最關鍵手段。
胃癌在中國的發病率如何,胃癌患者會出現什麼不良症狀?
在衛生部組織的1990至1992年全國第二次死因調查中,我國胃癌的死亡率佔到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數的23.2%。據北京腫瘤研究所腫瘤防治辦公室統計顯示,北京市的胃癌發病率為18.995/10萬,且一直居高不下。
胃癌的發病較為隱匿,近半數早期胃癌病人沒有臨床症狀,僅部分有輕度消化不良等症狀,如上腹隱痛不適、輕微飽脹、疼痛、噁心等。唯有胃鏡檢查是最好的篩查方法。
通常大夫會如何來確診胃癌?
真正確診胃癌還要通過病理穿刺或者內鏡下取活檢或者穿刺、超聲引導下取活檢等,組織學確診是它最重要的一種診斷方法。
病理診斷是胃癌的確診依據,病理學分析要考慮腫瘤和淋巴結的分型,現在所有病人常規都會查HER2(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的縮寫)的狀態,看看它是陽性還是陰性。如果是陽性,則表示患者癌細胞內有過多HER2蛋白出現在癌細胞表面,癌細胞增長較快,侵襲性增強,這類患者病情也相對更容易惡化。
胃癌的高發人群和年齡有什麼特殊性?
男性胃癌的發病率是女性的1.5―2.5倍,僅次於肺癌和前列腺癌,其死亡率僅次於肺癌居第二位,而且它還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顯著升高,發病的高峰集中在40―80歲。其中,中年男性是胃癌的主要發病群體。究其原因,主要可能與大飢大飽、菸酒過度、生活沒有規律、遺傳特性以及其他未知因素有關。同時,有資料顯示,多數中年男性都不同程度患有胃病,尤其是胃潰瘍,像胃息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疾病,都有演變成胃癌的可能。而且,科學家還發現,雌激素可能對胃具有保護作用,因此女性發病率相對較低。
遺傳和生活習慣跟胃癌之間有多大關聯?
在胃癌的高危因素中,遺傳是很重要的一點。如果這個家族2―3代裡有人得過腫瘤,特別是消化系統腫瘤,包括胃癌、食管癌、膽道系統腫瘤、腸道腫瘤等,那你將來可能患胃癌的機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如果這個家族有超過兩個人得過胃癌,那麼其他族人的患病機率就會高几十倍以上。
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如潰瘍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合併有不典型增生或腸上皮化生的人,患胃癌的機率也比正常人高很多。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又合併幽門螺桿菌感染,那就更高危了。抽菸、喝酒的人也要警惕,並不是說喝酒的人只是肝癌高危人群,或者抽菸的人是肺癌高危人群,抽菸、飲酒與很多腫瘤的發生都密切相關,包括胃癌。
另外就是飲食習慣,比如喜歡吃高鹽飲食、醃製食品,特別是沒醃透的食品,其中亞硝酸鹽含量比較高,是明確的致癌物質。還有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長期喜歡吃燙、胃刺激性比較大的食物,吃黴變的食物,被汙染的食物,包括水源汙染、工業汙染、農藥汙染等,都會對消化系統造成慢性損傷,反反覆覆修復過程中也可能會發生變異,產生腫瘤。
日本是胃癌高發國。它的蔬菜比肉還貴,很多蔬菜是油炸的或者醃製儲存的,高鹽飲食加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都致使其胃癌居高不下。但日本人二代移民到西方國家以後,研究人員就發現他們的胃癌發病率下降了,所以說胃癌的發生跟飲食習慣還是有關係的。
目前胃癌的治療上,主要有哪幾種方法?
胃癌的治療方法無外乎這幾個方面: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另外就是放射治療和其他治療。手術治療是根治性手段,只適用於早中期病人。但在中國,絕大部分患者屬於中期,手術以後有近60%左右會復發,這個人群還需要後續的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範疇比較廣,現在有靶向藥物治療等。靶向藥物治療主要是它有選擇性,有明確的靶部位,是針對細胞膜表面受體或配體或下游訊號傳導路徑當中的一個關鍵點,對不同人群有針對性,因為不同的胃癌患者生物學特徵可能是不一樣的,如針對HER2陽性的胃癌患者,常可用曲妥珠單抗聯合化療等。
值得提醒的是:現在還有一些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這都是用來預防術後復發轉移,或提高手術切除率的,但不能說有藥物治療就不需要手術治療了,只要有手術完整切除的機會就不能放棄。另外就是對一些已經失去手術治療機會的,或者是術後復發轉移的病人,進行化療的目的就是改善生活質量,減少痛苦,延長生存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