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寧鵬

  嬰幼兒時期是生長髮育最迅速的階段,對營養的需求也是與日俱增,6個月以後的嬰兒,單純的母乳餵養已不能滿足其營養需要。因此,在嬰兒生長髮育過程中,要掌握好最佳時機,及時的新增輔食。在新增輔食過程中,要注意輔食的種類和新增方式,做到平衡膳食、食物多樣化的原則。
  一、新增輔助食品的科學依據
  1、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

  調查表明,營養良好的乳母平均泌乳量為700~800ml/d,這一數量僅能滿足0~6個月內嬰兒的全面營養需要。800ml母乳約能提供560kcal的能量,而6個月的嬰兒每天需要能量約700~900kcal,母乳僅能滿足此時嬰兒需要量的80%。此外,孕期為嬰兒儲備的鐵,4月齡時已用盡。
  2、學習吃食物,為斷奶作好準備
  嬰兒由單純的母乳餵養,逐步過渡到完全由母乳以外的食物來滿足其全部營養需要的過程稱為斷乳,這段時期稱為斷乳期。在斷乳期內給嬰兒新增的食物稱為斷乳食物或輔助食物。
  斷乳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其中繼續保持母乳餵養的過程,稱為斷奶過渡期,一般在母乳餵養的4或6個月以後開始至孩子1歲甚至以上。在這個過程中,嬰兒可以逐步地認識母乳以外的食物,進行咀嚼和吞嚥的訓練等。
  3、適應嬰兒消化系統以及心理髮育的需要
  4~6個月以後的嬰兒消化系統逐步成熟,可以逐步適應新食物。隨著齒齦粘膜的堅硬及乳牙的萌出,餵養嬰兒用軟的半固體食物,有利於乳牙的萌出和訓練嬰兒的咀嚼功能。在餵養工具上,應從用奶瓶初步改變為小湯匙、小碗,以利於嬰幼兒的心理成熟。

  4、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科學地實施輔食新增,使嬰兒期充分接觸、嘗試和感受各種食物,對於建立正確的飲食行為是及其必要的。
  二、如何科學地實施輔食新增
  新增輔食能及時滿足嬰兒生長髮育過程中對營養需求的增加。在新增輔食時,應把握好新增的最佳時間,遵循合理的新增原則和正確的新增順序。
  斷乳食物的新增應適應嬰兒胃腸道功能及消化酶能力。斷乳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要在按時新增輔食且嬰兒已經適應了輔食的基礎上才能斷乳,否則會引起嬰兒消化功能紊亂、營養不良等後果。所謂科學地實施輔食新增就是正確把握新增輔助食品的最佳時間,遵循合理的新增原則和正確的新增順序。
  1、新增輔助食品的最佳時間
  一般來說,嬰兒生長至4~6個月以後,母乳分泌量及其所含的營養素已不能完全滿足嬰兒生長髮育的需要,應及時合理新增母乳以外的食物來滿足其營養需要;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的寶寶4個月以後就可以新增輔食了。但由於嬰兒生長髮育存在個體差異,開始新增輔食的時間不能一概而論。
  一般可以參考下列情況:
  (1)嬰兒體重增長已達到出生體重的2倍;
  (2)嬰兒有吃不飽的表現,比如寶寶原來能一夜睡到天亮,現在卻經常半夜哭鬧,在24小時內母乳餵養次數增加到8~10次或吃配方奶粉超過1000ml,或者在吃完約250ml奶後不到4小時又餓了;

  (3)嬰兒的發育逐漸成熟,可以控制頭部和上半身,能夠扶著或靠著坐,可以通過轉頭、前傾、後仰等來表示想吃或不想吃;
  (4)嬰兒表現出想吃飯的興趣,比如在別人吃飯時來抓勺子、搶筷子,或者將食物放進寶寶嘴邊時,他會嘗試著添進嘴裡並嚥下,並顯得很高興、很好吃的樣子;
  (5)伸舌反射已經消退。如果父母給寶寶餵食物時,寶寶常常會把剛喂進嘴裡的東西吐出來,稱為“伸舌反射”,這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這種反射一般要到4個月前後才會消失,伸舌反射消退前不適宜新增輔食;
  (6)嬰兒月齡達6個月,出現生長加速期。
  2、新增輔助食品的原則
  (1)逐步適應,一種到多種:
  嘗試新食物時,每次一種,每種輔食應經過5~7天的適應期,待適應這種食物後,再嘗試第二種食物,然後逐步擴大新增的輔食的品種。一般從新增米粉、蛋黃開始,儘可能新增不容易產生過敏的食物。新增過程中,需注意觀察嬰幼兒消化能力的耐受情況、精神狀況等。如果發現寶寶有過敏反應,如出疹子、腹瀉、嘔吐等情況,需要及時找出是什麼食物引起的,同時停止新增。
  (2)給予任何新食物都要從少到多:
  第一天開始只喂寶寶一小勺,第二天多喂二三勺,等寶寶對新食物適應了,再慢慢增加分量。
  (3)食物的質地應由細到粗、由稀逐漸到稠:
  開始時將食物製成泥或汁狀,利於吞嚥;當乳牙萌出後食物可以適當粗一些和硬一點。從流質開始,逐漸過渡到半流質,再到軟固體的食物,最後喂固體食物。
  (4)新增輔食,仍以吃奶為主:
  在新增輔食的同時,應配合多吃母乳和配方奶。輔食最好在母乳餵養的間歇新增,既不影響嬰兒吃奶,而且嬰兒在半飽不飽的時候最容易品嚐新味道、接受新食物。
  (5)每種新食物大約要試很多次才會被接受:
  當嬰兒數次都拒絕吃某種新食物時,要停2周後再試,切勿強迫嬰兒進食;
  (6)新增的食物應該儘可能味道清淡:
  新增的食物只能用少許鹽,不要加味精等其他調味品,以免增加腎臟負荷。
  (7)嬰兒輔食應單獨製作,食物應新鮮,製作過程要衛生:
  嬰兒輔食儘量現做現吃,市售的方便輔食未吃完的一定要及時放入冰箱,下次服用前要確認未被汙染方可食用。冰箱不是完全安全的,也可能發生細菌的感染。
  (8)嬰兒個體差異大,需靈活掌握增添輔食的品種及數量,因人而異,不要千篇一律。
  (9)每次新增新食品後,應密切注意其消化情況,如發現胃脹、嘔吐、大便反常或其他情況,應暫停喂此種輔食。當腸胃功能恢復正常後,再從開始量或更小量喂起。如遇小兒患病,應停止各種輔食(果汁例外),等到病癒後再恢復。
  (10)最好在寶寶和家長均心情愉快的狀態下新增輔食。緊張、不愉快的氣氛會破壞寶寶的食慾和對進食的興趣,不利於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3、新增輔助食品的順序
  先單純後混合,先液體後固體,先穀類、水果、蔬菜,後魚、蛋、肉。千萬不能在剛開始新增輔食時,就給寶寶吃魚、肉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要按不同月齡,新增適宜的輔食品種。下表列出了推薦新增輔助食品的順序及供給的營養素。
  三、糾正輔食新增中常見的錯誤理念
  1、儘早或推遲新增輔食利於寶寶身體健康

  4個月內嬰兒消化器官發育未成熟,唾液中澱粉酶含量低,不宜過早新增米麵類食物,而且穀類食品中的植酸會影響嬰兒對母乳中鐵的吸收,易引起嬰兒貧血;過早新增米粉還可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影響體格生長和腦發育;另一方面,嬰兒吃飽了米糊、乳兒糕等食品,吸吮母乳的量就會相應減少,往往不能吸空母親乳房分泌的乳汁,以致使母乳分泌量逐漸減少。
  新增輔食過遲,一方面會影響嬰兒咀嚼和吞嚥功能及乳牙的萌出,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嬰兒患缺鐵性貧血。
  2、總擔心寶寶吃不飽,認為吃得越多越好
  一般6個月的寶寶胃容量約為200ml,在吃完母乳後,可能只能喝下十幾毫升比較濃的液體(如湯、果汁等),或吃下幾十克固體食物。父母不應總是以自己的感覺來衡量孩子,認為只吃一勺、兩勺太少了。一方面可以根據寶寶體重的增長來衡量吃輔食的量夠不夠,一方面由寶寶自己決定,讓正常的生理調節起到更好的作用。
  3、斷乳就是不再喝奶,完全由輔食代替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斷乳是指停止母乳餵養,而不是斷掉乳類食物,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的嬰幼兒都不能完全斷掉乳類食物,乳類食物應作為嬰幼兒膳食的一部分。而且,斷乳是一個過程,《嬰幼兒餵養全球策略》提出,在新增輔助食品同時可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2歲以上。
  4、蛋黃是補鐵的唯一食品
  許多父母給寶寶新增最多的就是蛋黃,認為蛋黃不僅含有豐富的膽固醇、蛋白質、維生素A,還含有豐富的鐵,是補鐵的唯一食品。實際上蛋黃含鐵量雖然較高,但以非血紅素鐵形式存在,並且,由於卵黃高磷蛋白對鐵的吸收具有干擾作用,因而蛋黃中鐵的生物利用率非常低,僅為3%左右。所以不要忽略補充其他含鐵量豐富的食物,如魚肉、豬肝、雞、鴨、豬血等。
  5、精白米麵是良好的輔助食品
  精加工碾磨穀類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大多丟失,只有澱粉保留。嬰兒米粉中的所謂營養是在後期加工中強化的,吸收不如天然狀態的好。五穀雜糧中維生素B1含量很高,父母要合理地給寶寶新增一些粗糧食品,如將燕麥、小米、玉米等熬成糊裝餵養等。
  6、用奶瓶喂米粉、奶糊和用湯匙效果一樣
  有的父母嫌麻煩,索性將米粉、奶糊裝進奶瓶讓寶寶喝,殊不知學習吃輔食對寶寶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營養,還能刺激牙齒、口腔發育,訓練咀嚼及吞嚥功能,因此,應堅持用湯匙、杯子和小碗喂寶寶,讓寶寶邁上新的成長階梯的起點。
  總之,科學地輔食新增要堅持平衡膳食、食物多樣的原則,採用正確的餵養方式,從小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偏食、挑食。切忌不要將父母對食物的選擇喜好強加給寶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