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副主任醫師 杜向陽

 消化道出血是指食道、胃、與小腸和結腸等任何部位出血,以十二指腸空腸移行部屈氏韌帶為界點分上下消化道。以下消化道出血為症狀是臨床常見的,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在下消化道的表現之一。因此在治療上除了止血、補充血容量以外,尋找下消化道出血部位、疾病性質進行原發病病因治療最為重要。發病病因紛繁多種,按出血量多少、速度快慢、在腸腔停滯時間的長短,臨床表現不同。常見的原因為息肉、炎症性腸病、腫瘤(良性或惡性)、結腸憩室、血管畸形、內痔和肛周疾病。各種病因的預後有十分顯著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儘快找出出血的部位及病因。尋找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部位有時是困難的,需反覆檢查,尤其在出血未停止時的檢查更為重要(如內鏡、核素掃描,血管造影等)治療上也要採用病因性治療方案,徹底除患根。以下是我治療這個病例的最深體會,和大家分享:四平市中心醫院普外科杜向陽

患者葉某,男性,43歲,因肝門部膽管癌術後1年,反覆血便20天入院。該患1年前診斷肝門部膽管癌(1型)而行倆側膽管分別與空吻合術,術後予8次全身化療。病情穩定。20天前反覆出現柏油樣大便,在當地醫院查胃鏡未見出血點,轉入我院後胃鏡仍未見出血點,但十二腸球降段可見外壓性腫物,CT示肝門部可見腫物,腹膜後腫大淋巴結。

入院時血壓偏低(80/50mmHg)心率正常,患者無不適。於左肝內PTCD引流術。距離上次出血1周,前後相差2小時,再次出現暗紅色血便,量約800毫升。便血前出現寒戰 高熱 (體溫41度)及腹痛,出冷汗。而PTCD管內無血液,分析是膽道出血,部位是吻合口。急診行腹腔動脈造影,各動脈分支均未見造影劑外溢,只肝門區見紊亂血管團,無法行栓塞止血術。經輸血止血等保守治療,血便量漸少,且便色轉黃,出血已止。又是距離上次出血1周,再次出現暗紅色血便,量約1000毫升,症狀仍是高熱 (體溫40度)及腹痛,出冷汗,再行胃鏡結腸鏡檢查,仍未見出血點,胃內無血塊。 上次胃鏡病理提示見到異型細胞,考慮轉移癌,腫瘤標誌物升高,也支援轉移癌。

綜合上述資料,考慮還是尋找出血點,肝門部血管團那裡懷疑最大,決定再次動脈造影,如果還是不見出血點,就栓塞肝固有動脈。事實上造影后還是未見造影劑外溢,然後用明膠海綿栓塞肝固有動脈。術後當天未再出現血便,但是第二天下午,又出現暗紅色血便,量約1000毫升,經科內討論後急診剖腹探查。術中見覆發腫物位於十二指腸降段,與吻合口下後壁浸潤,質硬,固定,輸出段腸管裡殘存血液,開啟吻合口腸管,探查肝內膽管時候,出現活動性出血,為吻合口後壁潰瘍出血,予縫合止血。手術結束,病人恢復好,未再出現失血癥狀。

現在回過頭來分析治療過程:消化道出血分上下消化道出血,先判斷是上還是下消化道出血,胃鏡很明確,否定了是上消化道出血。那就是下消化道出血了,先一段一段排除:結腸鏡未見出血點,可以除外結直腸病變出血,且2次腹腔動脈造影也證實上述觀點。還有就是小腸出血了,而小腸出血可能性非常非常小;沒有足夠證據先不考慮;那剩下的就是非常有理由的膽道出血了(具有周期性,便血時寒戰,高熱,腹痛,冷汗),而PTCD管內無血液,分析為肝內膽道出血可能性也不大;最具有證據的是吻合口出血:胃鏡病理,CT,腫瘤標誌物升高。那當時血管造影提示的肝門部紊亂血管團出血就是罪魁禍首,雖然未見造影劑外溢,也還是栓塞肝固有動脈止血為最佳方案,且微創,打擊小,效果佳。但為什麼還是再出血了呢,原因有二:1.肝臟為雙系統供血,除了肝動脈還有門靜脈供血,因此,如果是門靜脈出血栓塞肝動脈沒用。2.明膠海綿可再通,理論上14天可以再通,但該病人術前彩超已經見到肝臟有動脈血流,因此也可以認為沒有栓塞住,當時用鋼圈更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