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泌尿外科 主任醫師 朱朝輝

  腺性膀胱炎是一種膀胱黏膜慢性增生性疾病,是一種特殊型別膀胱炎,是泌尿外科常見的女性疾病,大多是反覆的尿路感染所致。臨床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及下腹及會陰痛,鏡下血尿,部分患者有肉眼血尿,伴焦慮、緊張、失眠等精神症狀。近年來,隨著臨床上的重視以及膀胱鏡檢查和病理活檢術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檢出率有明顯增加。

  腺性膀胱炎的治療,主要應採取有針對性的抗生素治療,也可以配合一些針對尿頻、尿疼、尿急症狀的藥物。由於長期的炎症刺激,引起了膀胱壁在組織結構上發生了改變,給藥物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女性尿道外口畸形或其他病變,也是尿路感染反覆發作不易痊癒的原因之一,尤其多見於中老年女性,對於女性患者應注意有無尿道肉阜、處女膜傘、尿道外口畸形等。

  近年來,通過綜合檢查,可以手術治療的腺性膀胱炎,選擇膀胱鏡下電切、電灼手術治療,亦有較好的效果,以減少反覆發作所致的痛苦。

  根據膀胱鏡檢查,將腺性膀胱炎分為四種類型:乳頭狀型,濾泡樣或絨毛膜樣水腫型,慢性炎症型,黏膜無顯著改變型。慢性炎症型及黏膜無顯著改變型在排除梗阻及結石因素後,採用保守治療,療程3~5周。3月後如症狀無改善或膀胱鏡下病變仍然存在,則給予經尿道電切、電灼術。乳頭狀型及濾泡樣或絨毛膜樣水腫型採用經尿道電切、電灼術治療。

  腺性膀胱炎早期包括慢性炎症型和黏膜無顯著改變型,發病率高,不應視為癌前病變。但若慢性刺激因素持續存在,則可發展為後期腺性膀胱炎,包括廣泛腸上皮化生型、乳頭狀瘤樣型和腸腺瘤型。後期腺性膀胱炎存在較短時間內惡變可能,應視作癌前病變,積極進行外科治療。早期腺性膀胱炎單純行區域性電切不僅不能改善症狀,部分患者症狀反而加重,病變複發率高。對於早期輕症患者採取保守治療,其療效與手術療效無明顯差異。保守治療後,膀胱內病變甚至可向好的方向發展,濾泡樣結構消失。

  電切、電灼術後多按照淺表性膀胱移行上皮癌行膀胱灌注化療。但是,膀胱化療藥物的灌注,患者術後膀胱刺激症狀改善不明顯,部分患者症狀並無好轉,並且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耗費了較多的醫療資源。腺性膀胱炎有惡變可能,但惡變率很低。術後予單劑化療藥物即刻膀胱灌注即可,而無須維持膀胱灌注化療。如合併膀胱腫瘤,則按照膀胱腫瘤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