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副主任醫師 胡雅斌

  什麼是腰椎間盤源性腰痛:目前所提及的椎間盤源性腰痛(discogenic back pain)由Crock首先提出,臨床上是極為常見的多發病,是椎間盤內紊亂(IDD)如退變、纖維環內裂症、椎間盤炎等刺激椎間盤內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腰痛,不伴根性症狀,無神經根受壓或椎體節段過度移位的放射學證據,可描述為化學介導的椎間盤源性疼痛。目前認為除機械壓迫外,化學刺激是導致椎間盤源性疼痛的主要原因;疼痛主要來源於椎間盤內部本身的病變。
  發生機制:
  (1)髓核和纖維環的破裂、
  (2)椎間盤內神經分佈異常、
  (3)椎間盤化學物質的刺激、
  (4)椎間盤內機械壓力的改變、
  (5)硬膜外炎症及化學性神經根炎。
  臨床特點:
  最主要的特點是坐的耐受性下降,疼痛常在坐位時加劇,患者通常只能坐20-30分鐘;疼痛主要位於腰部,腰骶部棘突間、髂後、臀部、腹股溝、股前、股後、大轉子等處的自發性脹痛;患者常常需要手扶大腿才能坐在椅子上或者從椅子上站起;雖然椎間盤源性腰痛可以伴有腿痛,但是腿痛常常沒有明確的概念,常常難以言表,多主訴為臀部和下肢的沉重感或抽筋;
  而且疼痛區域缺乏神經分佈的特點,神經系統檢查正常,沒有面板感覺過敏或缺失,有時也可以向下肢放射,相當比列患者伴有下肢膝關節以下的疼痛,但是沒有診斷的特異性體徵存在;多數患者可以有很長時間反覆發作的腰痛,在勞累或長時間站立後腰痛加重,受涼後也可有腰痛症狀加重,反之休息後,特別是臥床休息後,及保暖後腰痛的症狀減輕。

  檢查:
  (1)X線平片:一般需拍攝腰椎正側位及過伸郭屈位平片;
  (2)CT檢查:
  (3)MRI檢查(最有效):可清晰顯示椎間盤的退變程度,如“黑間盤”、椎體後緣高訊號區等徵象。
  自我調整治療及預防:
  (1)飲食均衡、避免肥胖:蛋白質、纖維素含量宜高,脂肪、膽固醇宜低,戒菸戒酒;
  (2)學會放鬆,減少緊張:生活、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保持正確姿勢,不宜久坐久站,劇烈體力活動前先做準備活動;
  (3)臥床休息,宜選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彎曲;
  (4)避寒保暖;
  (5)平時應加強腰背肌功能鍛鍊,提高腰椎的穩定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