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副主任醫師 史曉林

  人類進化了、科學發展了、生活和工作條件改善了,人們的疾病反而多起來了,腰椎退行性疾病發病率上升。50歲以上人群中普遍存在椎間盤退變,MRI不能區分在T2加權上訊號減弱的腰椎間盤是正常老化的椎間盤還是疼痛的病理椎間盤。1986年,Crock 提出椎間盤結構的內破裂這一概念,認為沒有神經根壓迫也會出現腰腿痛。此後,椎間盤源疼痛這個概念正被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所接受。

  什麼叫椎間盤源性腰痛? Ross對此有兩種理解:(1)包括一切由椎間盤退變引起的腰痛:椎間盤內破裂、椎間盤退行性病變(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DDD)、椎間盤突出、椎間不穩等;(2)由椎間盤內部正常結構破壞和生化改變引起的腰痛或放射痛。

  一、椎間盤源性腰痛:

  指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的慢性腰痛,起自椎間盤本身,由椎間盤內部正常結構破壞和生化改變引起的腰痛或放射痛。在創傷和不正常應力下,導致纖維環內破裂,進而引起髓核變性,在IDD的初期髓核可能是正常的。

  二、椎間盤源性腰痛的診斷

  (一)臨床症狀:大多數人腰部有彌散性鈍疼,疼痛位於下腰部、臀部,一部分人可伴有下胸部、上腰部、腹股溝、下肢牽涉痛。負重腰疼症狀加重。交感神經交通支伴行竇椎神經使得疼痛難以定位。

  (二)腰椎間盤造影:這是診斷盤源性腰痛的惟一方法。造影后緊接著行CT檢查進一步提高診斷率。

  三、激發疼痛實驗

  1、臨床分類(患者感受):(1)無痛無壓力感;(2)有壓力感無痛;(3)不一致的疼痛;(4)相似疼痛;(5)完全一致疼痛。

  2、激發疼痛實驗存在的問題:慢性疼痛出現中樞致敏,脊髓背角的活動不再依靠外周組織損傷生理刺激引起疼痛;心理因素(主觀感受)。

  四、MRI對盤源性腰痛的診斷價值

  MRI可觀察椎間盤的形態和涵水情況。T2像纖維環後部高訊號區(HIZ),是一種MRI徵象,在腰痛患者中的出現率是37%。HIZ的實質是後部外纖維環的炎性反應;髓核物質經破裂道突出到外纖維環;外纖維環的血管化。Carragee認為有腰痛症狀者HIZ出現率為59%, 無腰痛症狀者HIZ出現率為24%,其診斷價值不大。我們近來研究發現,纖維環破裂程度分級越高,MRI出現HIZ的比例也越高,有高訊號區的纖維環破裂程度嚴(P<0.01)。高訊號區與造影疼痛反應陽性之間並無明顯一致性(P>0.05)。MRI檢查結果需要與椎間盤造影緊密結合,才能在手術節段的選擇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