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張玉寶

  一、耳源性與鼻源性腦膿腫:耳源性腦膿腫最多見,約佔腦膿腫的2/3。繼發於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感染系經過兩種途徑:(1)炎症侵蝕鼓室蓋、鼓室壁,通過硬腦膜血管、導血管擴延至腦內,常發生在顳葉,少數發生在頂葉或枕葉;(2)炎症經乳突小房頂部,巖骨後側壁,穿過硬腦膜或側竇血管侵入小腦。鼻源性腦膿腫由鄰近副鼻竇化膿性感染侵入顱內所致。如額竇炎、篩竇炎、上頜竇炎或蝶竇炎,感染經顱底導血管蔓延顱內,膿腫多發生於額葉前部或底部。

   腦膿腫的形成是一個連續過程,可分為三期:

  (一)急性腦膜炎、腦炎期:化膿菌侵入腦實質後,病人表現明顯全身感染反應和急性侷限性腦膜炎、腦炎的病理變化。腦炎中心部逐漸軟化、壞死,出現很多小液化區,周圍腦組織水腫。病灶部位淺表時可有腦膜炎症反應。

  (二)化膿期:腦炎軟化灶壞死、液化,融合形成膿腫,並逐漸增大。如融合的小膿腔有間隔,則成為多房性腦膿腫,周圍腦組織水腫。病人全身感染徵象有所好轉和穩定。

  (三)包膜形成期:一般經1~2周,膿腫外圍的肉芽組織由纖維組織及神經膠質細胞的增生而初步形成膿腫包膜,3~4周或更久膿腫包膜完全形成。包膜形成的快慢與致病菌種類和毒性及機體抵抗力與對抗菌素治療的反應有關。

  機體抵抗力弱時,腦實質內隱伏的細菌逐漸發展為腦膿腫。隱源性腦膿腫實質上是血源性腦膿腫的隱蔽型。

   腦膿腫的處理原則是:在膿腫尚未完全侷限以前,應進行積極的抗炎症和控制腦水腫治療。膿腫形成後,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抗感染:應針對不同種類腦膿腫的致病菌,選擇相對應的細菌敏感的抗菌素。原發灶細菌培養尚未檢出或培養陰性者,則依據病情選用抗菌譜較廣又易通過血腦屏障的抗菌素。常用青黴素、氯黴素及慶大黴素等。

  (二)降顱壓治療:因腦水腫引起顱內壓增高,常採用甘露醇等高滲溶液快速、靜脈滴注。激素應慎用,以免削弱機體免疫能力。

  (三)手術

  1、穿刺抽膿術:此法簡單易行,對腦組織損傷小。適用於膿腫較大,膿腫壁較薄,膿腫深在或位於腦重要功能區,嬰兒、年老或體衰難以忍受手術者,以及病情危急,穿刺抽膿作為緊急救治措施者。

  2、導管持續引流術:為避免重複穿刺或炎症擴散,於首次穿刺膿腫時,膿腔內留置一內徑為3~4mm軟橡膠管,定時抽膿、沖洗、注入抗菌素或造影劑,以瞭解膿腔縮小情況,一般留管7~10天。目前CT立體定向下穿刺抽膿或置導管引流技術更有其優越性。

  3、切開引流術:外傷性腦膿腫,傷道感染,膿腫切除困難或顱內有異物存留,常於引流膿腫同時摘除異物。

  4、膿腫切除術:最有效的手術方法。對膿腫包膜形成完好,位於非重要功能區者;多房或多發性腦膿腫;外傷性腦膿腫含有異物或碎骨片者,均適於手術切除。腦膿腫切除術的操作方法與一般腦腫瘤切除術相似,術中要儘可能避免膿腫破潰,減少膿液汙染。

  腦膿腫的形成是一個連續過程,可分為三期:

  (一)急性腦膜炎、腦炎期:化膿菌侵入腦實質後,病人表現明顯全身感染反應和急性侷限性腦膜炎、腦炎的病理變化。腦炎中心部逐漸軟化、壞死,出現很多小液化區,周圍腦組織水腫。病灶部位淺表時可有腦膜炎症反應。

  (二)化膿期:腦炎軟化灶壞死、液化,融合形成膿腫,並逐漸增大。如融合的小膿腔有間隔,則成為多房性腦膿腫,周圍腦組織水腫。病人全身感染徵象有所好轉和穩定。

  (三)包膜形成期:一般經1~2周,膿腫外圍的肉芽組織由纖維組織及神經膠質細胞的增生而初步形成膿腫包膜,3~4周或更久膿腫包膜完全形成。包膜形成的快慢與致病菌種類和毒性及機體抵抗力與對抗菌素治療的反應有關。

  機體抵抗力弱時,腦實質內隱伏的細菌逐漸發展為腦膿腫。隱源性腦膿腫實質上是血源性腦膿腫的隱蔽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