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病科 主任醫師 李長春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診斷依據是HBsAg陽性。母嬰傳播是我國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故強調對嬰幼兒的預防。所有孕婦均需產前篩查乙型肝炎血清學標誌物(俗稱乙肝兩對半),如果孕婦HBsAg陽性,其新生兒是感染HBV的高危人群,除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外,必須在出生後12h內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

  為規範我國HBV母嬰傳播的預防措施,合理預防新生兒HBV感染,傳染病學與產科學專家根據國內外公認的研究結果,參考其他國家相關資料,共同制訂本指南。

  一、HBV感染的臨床診斷

  慢性HBV感染是指HBsAg陽性持續6個月以上。如果肝功能正常,稱為慢性HBV攜帶;如果肝功能異常,且排除其他原因,則診斷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HBV攜帶者每6~12個月需複查肝功能和其他必要檢查。

  HBV母嬰傳播,即HBsAg陽性孕產婦將HBV傳給子代,主要發生在分娩過程中和分娩後,而垂直傳播(分娩前的宮內感染)感染率<3%,多見於HBeAg陽性孕婦。檢測乙型肝炎血清學標誌物,即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HBeAg、乙型肝炎e抗體(抗-HBe)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體(抗-HBc),可判斷有無感染或有無免疫力,其臨床診斷的意義見表1。

  HBsAg陽性,表明病毒在複製,有傳染性;HBeAg陽性是病毒複製活躍、病毒載量高的標誌,傳染性強。抗-HB。是中和抗體,血清抗-HBs水平≥lO mIU/ml即具有保護力。

  熒光實時定量PCR技術檢測HBV DNA水平,可反映病毒載量的高低。然而,30%左右的孕婦HBsAg陽性而HBeAg陰性者(俗稱小三陽),甚至少數HBeAg陽性者(俗稱大三陽),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即所謂“HBV DNA陰性”,但血液中仍有HBV,具有傳染性。因此,孕婦HBsAg陽性時,無論其HBV DNA水平高低,甚至是“陰性”,其新生兒如不採取免疫預防,均有感染的可能性。

  二、慢性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

  1、妊娠時機:慢性HBV感染婦女計劃妊娠前,最好由感染科或肝病科專科醫師評估肝臟功能。肝功能始終正常的感染者可正常妊娠;肝功能異常者,如果經治療後恢復正常,且停藥後6個月以上覆查正常則可妊娠。

  抗病毒治療期間妊娠必須慎重。干擾素能抑制胎兒生長,使用期間必須避孕。核苷(酸)類似物中,阿德福韋和恩替卡韋對胎兒發育有不良影響或致畸作用,妊娠前6個月和妊娠期間忌用。替諾福韋和替比夫定屬於妊娠用藥B類藥,孕中晚期使用對胎兒無明顯影響。

  拉米夫定屬於C類藥,但妊娠早、中、晚期用於預防HIV母嬰傳播時,不增加新生兒出生缺陷[3]。儘管如此,如在使用任何抗病毒藥物期間妊娠,須告知患者所用藥物的各種風險,同時請相關醫師會診,以決定是否中止妊娠或是否繼續抗病毒治療。

  2、孕婦隨訪:慢性HBV感染者妊娠後,必須定期複查肝功能,尤其在妊娠早期和晚期。首次檢測肝功能正常者,如無肝炎臨床症狀,每l~2個月複查1次;如丙氨酸轉移酶(ALT)升高但不超過正常值2倍(<80U/L)、且無膽紅素水平升高時,無需用藥治療,但仍需休息,間隔l~2周複查;如ALT水平升高超過正常值2倍(>80U/L),或膽紅素水平升高,需請相關專業醫師會診,必要時住院治療,嚴重時需終止妊娠。

  3、孕晚期應用HBIG無預防母嬰傳播的作用:有學者提出,HBV感染孕婦在孕晚期應用HBIG可預防胎兒的宮內感染,但相關研究存在以下問題:

  (1)對照組新生兒免疫預防後的保護率僅55%~85%,明顯低於公認的保護率,提示對照組沒有正規預防;

  (2)診斷標準不正確,誇大了宮內感染率;

  (3)部分研究自身前後的結果存在矛盾。另外,孕婦使用HBIG後,新生兒體內並無抗-HB。

  大猩猩實驗和HBV感染者肝移植後預防再感染的研究提示,孕晚期每4周注射200~400U的HBIG不可能降低HBV病毒毒,我國也有報道指出該方案並不能減少母嬰傳播。因此,對HBV感染孕婦在孕晚期不必應用HBIG。

  4、孕期抗病毒治療的問題:孕婦體內高水平HBV是發生母嬰傳播的主要危險因素,降低病毒量可減少母嬰傳播。孕婦HBsAg陽性但HBeAg陰性時,其新生兒經正規預防後,保護率已達98%~100%[7-9]。因此,對HBeAg陰性的感染孕婦,無需使用抗病毒治療以預防母嬰傳播。

  HBe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經正規預防後,仍有5%~15%發生慢性HBV感染。雖然,有報道在妊娠中、晚期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治療可減少母嬰傳播,但這些研究有的病例數很少,有的對照組新生兒可能沒有正規預防,也有經治療後仍發生母嬰傳播的情況。因此,目前尚不能將孕婦HBeAg陽性進行常規抗病毒治療手段以作為減少母嬰傳播的適應證。

  以下因素也是孕婦抗HBV治療需要慎重的理由:

  (1)核苷(酸)類似物不能清除病毒,停用後病毒將回復到原有水平,甚至更高,甚至誘發嚴重肝功能損害;

  (2)長期服藥,會加重經濟負擔,且使病毒變異而產生耐藥以及其他副作用;

  (3)85%~95%的HBeAg陽性孕婦即使不抗HBV治療,其新生兒經正規預防後也可得到保護;

  (4)抗HBV治療通常從孕中、晚期開始,對孕早中期的宮內感染無效。

  總之,對HBeAg陽性孕婦是否需抗HBV治療以降低母嬰傳播,還有待於更多設計嚴謹、嚴格對照的大樣本、多中心研究。

  此外,HBV感染者孕期肝功異常並不增加HBV母嬰傳播的風險,分娩後多數孕婦肝功能將恢復正常。因此,不能對肝功能異常者進行常規抗HBV治療,應嚴格掌握抗HBV治療的適應證。

  三、剖宮產分娩不能減少母嬰傳播

  既往認為,自然分娩時因子宮收縮“擠壓”胎盤,促使母體內病毒進入胎兒,引起官內感染,故而理論上剖宮產能減少HBV的母罌傳播。但近期的研究證明,慢性感染孕婦的新生兒經正規預防後,刮宮產與自然分娩的新生兒HBV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5],說明刮宮產並不能降低HBV的母嬰傳播。因此,不能以阻斷HBV母嬰傳播為為目的而選擇剖宮產分娩。

  四、HBV母嬰傳播的預防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乙型肝炎疫苗的有效成分是HBsAg,誘導人體主動產生抗-HBs而發揮作用。接種第1針疫苗後,多數抗-HBs仍為陰性或低於檢測值下限;接種第2針後l周左右,抗-HBs才轉為陽性,即開始接種後35~40d對HBV有免疫力;按種第3針可使抗-HBs水平明顯升高,延長保護年限。

  新生兒全程接種後抗-HBs陽轉率高達95%~100%[8,18],保護期可達22年以上。人體主動產生抗-HBs後,具有免疫記憶,即使抗-HBs轉陰,再次接觸HBV,機體也能在短時間內產生抗-HBs[19],因此,非高危人群無需加強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1、孕婦HBsAg陽性時,無論HBeAg是陽性還是陰性,新生兒必須及時注射HBIG和全程接種乙型肝炎疫苗(0、1、6個月3針方案)。HBIG需要在出生後12h內(理論上越早越好)使用,其有效成分是抗-HBs,肌內注射後15~30min即開始發揮作用,保護性抗-HBs至少可以維持42~63d,此時體內已主動產生抗-HBs,故無需第2次注射HBIG。如果孕婦HBsAg結果不明,有條件者最好給新生兒注射HBIG。

  採取上述正規預防措施後,對HBsAg陽性而HBeAg陰性孕婦的新生兒保護率為98%―100%,對HBsAg和HBeAg均陽性孕婦的新生兒保護率為850/0~95%[7-9],如果不使用HBIG,僅應用疫苗預防,總體保護率僅為55%~85%。

  2、早產兒的免疫預防:早產兒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通常需要接種4針乙型肝炎疫苗。HBsAg陰性孕婦的早產兒,如果生命體徵穩定,出生體質量≥2000g時,即可按O、1、6個月3針方案接種,最好在1~2歲再加強l針;如果早產兒生命體徵不穩定,應首先處理相關疾病,待穩定後再按上述方案接種。如果早產兒<2000g,待體質量到達2000g後接種第1針(如出院前體質量未達到2000g,在出院前接種第1針);l―2個月後再重新按O、1、6個月3針方案進行[16]。

  HBsAg陽性孕婦的早產兒出生後無論身體狀況如何,在12 h內必須肌內注射HBIG,間隔3―4周後需再注射一次。如生命體徵穩定,無需考慮體質量,儘快接種第1針疫苗;如果生命體徵不穩定,待穩定後,儘早接種第1針;1~2個月後或者體重達到2000 g後,再重新按0、1、6個月3針方案進行接種㈨。

  3、HBV感染孕婦的新生兒母乳餵養:雖然,HBV感染孕婦的乳汁中可檢測出HBsAg和HBV DNA腳],而且有學者認為乳頭皸裂、嬰幼兒過度吸允甚至咬傷乳頭等可能將病毒傳

  給嬰幼兒,但這些均為理論分析,缺乏循證醫學證據。即使無免疫預防,母乳餵養和人工餵養的新生兒的感染率幾乎相同舊“。更多證據證明,即使孕婦HBeAg陽性,母乳餵養並

  不增加感染風險舊“。因此,正規預防後,不管孕婦HBeAg陽性還是陰性,其新生兒都可以母乳餵養,無需檢測乳汁中有無HBV DNA。

  4、HBs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隨訪:健康孕婦的新生兒,無需定期檢查乙型肝炎血清學標誌物。HBs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需隨訪乙型肝炎血清學標誌物,且選擇適當時間,目的在於明確免疫預防是否成功,有無HBV感染,以及是否需要加強免疫。檢測臍帶血或新生Jhgl,周血中HBsAg和HBeAg,陰性也不能排除母嬰傳播,因為HBV感染的潛伏期較長;陽性也不能確診宮內感染或圍產期感染,因為HBsAg、HBeAg以及相關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此外,新生兒接種疫苗後2~3周內也可出現血清HBsAg陽性怛…。因此,對無肝炎症狀的新生兒,不建議在6月齡前檢測HBV血清標誌物。隨訪的適當時間是第3針疫苗後1個月(7月齡)至12月齡;如果未隨訪,12月齡後仍需隨訪。7月齡時機體對乙型肝炎疫苗的應答反應最強,抗.HBs滴度最高、

  檢測結果有:

  (1)HBsAg陰性,抗一HBs陽性,且>100 mU/ml,說明預防成功,應答反應良好,無需特別處理;

  (2)HBsAg陰性,抗.HBs陽性,但<100 mU/ml,表明預防成功,但對疫苗應答反應較弱,可在2―3歲加強接種1針,以延長保護年限;

  (3)HBsAg和抗.HBs均陰性(或<10 mU/m1),說明沒有感染HBV,但對疫苗無應答,需再次全程接種(3針方案),然後再複查;

  (4)HBsAg陽性,抗一HBs陰性,高度提示免疫預防失敗;6個月後複查HBsAg仍陽性,可確定預防失敗,已為慢性HBV感染。預防成功後,無需每年隨訪。對HBeAg陽性母親的子女,隔2~3年複查;如果抗一HBs降至10 mU/ml以下,最好加強接種l針疫苗;10歲後一般無需隨訪。

  5、預防HBV母嬰傳播的其他事項:如果育齡婦女孕前篩查乙型肝炎血清學標誌物均陰性,最好在孕前接種乙型肝炎疫苗(10鬥g或20鬥g)。若在接種期間妊娠,無需特別處理,且可完成全程接種,因為乙型肝炎疫苗對孕婦和胎兒均無明顯的不良影響。

  對孕期沒有篩查HBsAg,或無法確定孕婦HBsAg陽性還是陰性時,最好對新生兒注射HBIG;如有乙型肝炎家族史,強烈建議對新生兒注射HBIG。孕婦HBsAg陰性,但新生兒父親HBsAg陽性時,通常因照料新生兒而與其密切接觸,增加其感染的風險,因此,新生兒最好注射HBIG;精液不能引起胎兒感染HBV。

  同樣,其他家庭成員HBsAg陽性,如果與新生兒密切接觸,新生兒最好注射HBIG。HBIG為血製品,最好在產婦分娩前完成知情同意並簽名,避免延誤使用。婦產科病房最好能備有HBIG,使夜間、週末或節假13出生的高危新生兒能及時獲得正規預防。

  HBV感染孕產婦的新生兒面板表面很可能存在HBV,在進行任何有損面板的處理前,務必清洗、充分消毒面板,並先注射HBIG,再進行其他注射治療等。HBV感染孕婦羊水穿刺,若HBeAg陰性,並不增加新生兒HBV母嬰傳播的風險陋蚓,若HBeAg陽性,是否增加胎兒感染的風險研究較少,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五、新生兒乙型肝炎免疫預防要點

  1、孕婦產前都需要檢測乙型肝炎血清學標誌物:HBsAg陽性,說明已經HBV感染,有傳染性;HBeAg陽性,傳染性強;抗一HBs陽性,對乙型肝炎有免疫力。

  2、孕婦HBsAg陰性:新生兒按0、1、6個月3針方案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即出生24 h內1個月和6個月分別接種1針;不必再注射HBIG。

  3、孕婦HBsAg陽性:新生兒出生12 h內,肌內注射1針HBIG;同時按0、1、6個月3針方案接種乙型肝炎疫苗。

  4、HBsAg陽性孕婦的母乳餵養:新生兒正規預防後,不管孕婦HBeAg陰性還是陽性,均可行母乳餵養。

  5、分娩方式與母嬰傳播:剖宮產分娩不能降低HBV的母嬰傳播率。

  6、早產兒:出生體質量≥2000 g時,無需特別處理。體質量<2000 g時,待體質量達到2000 g後注射第一針疫苗,然後間隔1―2個月後再按0、1、6個月3針方案執行。孕婦HBsAg陰性,早產兒健康狀況良好時,按上述處理;身體狀況好時,先處理相關疾病,待恢復後再行疫苗注射。孕婦HBsAg陽性,無論早產兒身體狀況如何,12 h內肌內注射1針HBIG,間隔3―4周後需再注射1次;出生24 h內、3~4周、2―3個月、6―7個月分別行疫苗注射,並隨訪。

  7、其他家庭成員HBsAg陽性:如果新生兒與HBsAg陽性成員密切接觸,就必須注射HBIG;不密切接觸,不必注射。

  8、HBs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隨訪:7―12個月時,檢測乙型肝炎血清學標誌物。若HBsAg陰性,抗一HBs陽性,預防成功,有抵抗力;若HBsAg陰性,抗.HBs陰性,預防成功,但需再接種3針疫苗方案;若HBsAg陽性,預防失敗,成慢性感染者。

  9、其他注意事項:任何有損面板黏膜的操作前,必須充分清洗、消毒後再進行。

  10、HBsAg陽性孕婦是否行抗HBV治療以降低母嬰傳播率:HBeAg陰性時,無需抗病毒;HBeAg陽性時,是否應抗HBV治療尚無定論,需嚴格的多中心對照研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