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床麻醉工作
為了做好臨床麻醉工作,必須掌握麻醉基礎理論和熟練地應用各種麻醉技術操作,還要熟悉各種病情手術的特點。在施行每一例麻醉時,必須進行以下具體工作。
a、麻醉前準備工作
主要是瞭解病情,作出正確估計,結合病情確定麻醉方案,選擇最適當的麻醉方法和藥物。充分估計麻醉手術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為了防患於未然,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和預防措施,並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制定處理的方案。
b、麻醉期間工作
按麻醉操作規程作好麻醉,以取得最好的麻醉效果,使病人在無痛、安靜、無記憶、無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完成手術。同時為手術創造良好的條件,儘量滿足某些手術的特殊要求(如肌肉鬆弛、低溫、低血壓等)。做好手術麻醉過程的監測工作,包括迴圈、呼吸、水電解質、體溫等功能的連續監測,並寫好麻醉記錄。根據麻醉過程的變化,做出有效的處理,如維持血流動力學的平穩,進行呼吸管理等。
c、麻醉後工作
麻醉後將病人送回病房(或麻醉恢復室),做好交接班。根據不同的病情和手術,做好麻醉後的各種處理,包括對病人的連續監測,防止併發症的發生,及時處理意外,協助臨床科對併發症進行治療,使病人早日痊癒。做好麻醉後隨訪和總結的記錄。
2、麻醉恢復室和加強監測治療室工作
隨著危重疑難病人施行復雜麻醉和手術的增加,手術的結束並不意味著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復原,再加上手術麻醉期間已發生的迴圈、呼吸、代謝等功能的紊亂未能徹底糾正,麻醉後仍有發生各種併發症的危險。由於麻醉事業的發展,監測技術的進步,麻醉手術後的病人仍需要由經過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精心治療護理,促使病人早日康復。
對於全身麻醉病人,應使神志完全恢復清醒,各種神經阻滯麻醉病人區域性感覺運動功能應完全恢復正常,病人迴圈、呼吸、肝、腎等重要生理功能恢復正常並處於穩定狀態。對於已發生麻醉併發症的病人應積極進行治療。因此,麻醉恢復室和加強監測治療室對麻醉病人的恢復,危重病人的監護,麻醉併發症的防治等方面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現代麻醉科室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與否,是衡量現代化醫院先進的重要標誌之一。
3、急救復甦
麻醉工作者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包括應用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臨床藥理學的理論知識,氣管內插管、人工通氣方法、維護迴圈功能、恢復心臟活動的各種措施,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低溫療法,以及對心、肺、肝、腎等重要生理功能的監測技術與藥物治療等方面的經驗,在急救復甦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而,急救與復甦已成為現代麻醉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麻醉專業的重要任務之一。
4、疼痛治療
對於各種疾病和創傷所致急慢性疼痛,運用麻醉專業所掌握的鎮痛藥物和神經阻滯等技術,設定疼痛治療門診或病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時還可以診斷和治療某些以末梢血管障礙為主徵的血管疾病和神經麻痺或痙攣性疾病等,在術後鎮痛、無痛分娩和晚期癌痛的治療方面,亦取得良好的效果,已在麻醉臨床工作中逐步開展應用。
麻醉醫師在現代醫學的角色 大多數人認為麻醉醫生是通過藥物治療解除疼痛、並使病人失去知覺的醫生。但是很少有人認識到今天的麻醉醫生在手術室內的任務除保證病人的舒適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手術期間和麻醉恢復期對由多種因素(麻醉、手術等、原發疾病)引起的重要生命功能的變化進行監測、診斷,並由此進行治療,保證圍術期病人的安全。
麻醉醫生需有廣泛的知識才能勝任著一工作,需具備病理生理、藥理、內科、外科、婦兒、麻醉等基礎和臨床醫學多學科的知識。作為麻醉醫生要解除病人的疼痛,要管理病人的重要生命體徵,包括呼吸、心率、血壓、心臟、神經系統、肝腎功能等。
麻醉醫生對圍術期(手術中和術前、術後的一段時間)病人出現的醫療問題進行治療。麻醉醫生術前對病情進行判斷,依據病人的身體情況,考慮個體差異,並依此制定治療方案,在術中利用先進儀器監測病人的生命功能。麻醉醫生必須依靠各種複雜、精密的儀器對病情作出準確的診斷,維持病人的生命,有些已經是很脆弱的生命。
手術結束時,病人將被送到恢復室或重症監護(ICU)病房,到從麻醉中恢復後,送回病房。麻醉醫生的工作範圍除手術室,還有重症監護、疼痛治療等。
工作內容是什麼
麻醉醫生又被稱作手術室裡的內科醫生,不但熟練各種麻醉操作技術,確保病人手術無痛、手術順利進行,而且利用先進的儀器隨時監測病人的生命功能,如發現由於手術、麻醉或病人的原有疾病產生威脅病人生命的問題,就採取各種治療措施,維持病人生命功能的穩定,保證病人的安全。
一般而言臨床麻醉醫生負責:
1、與患者的主管醫生共同決定患者是否能承受手術麻醉;
2、決定採用那種麻醉及監測措施;
3、對患者施行麻醉;
4、在手術全過程盡力保證患者的安全;
5、在手術結束後使患者安全平穩地恢復;
6、術後疼痛治療;
7、慢性疼痛的治療。
手術中麻醉醫師究竟在幹什麼
麻醉醫師的工作如同飛機駕駛員的工作。飛機起飛和著陸就相當於麻醉誘導和恢復,飛行時用的自動駕駛儀則相當於麻醉藥、肌肉鬆弛藥和機械呼吸。手術過程中,麻醉醫師必須持續觀察病人、通過眼、耳、手所得到的資訊不斷地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對監測資料進行分析、思考形成某些細緻而複雜的判斷結果後,進行藥物(包括麻醉藥、肌鬆劑、液體及止血藥等)作一些調整,以儘可能維持手術患者生理功能平穩,並在緊急情況下施行急救復甦處理。
眼睛可作下述幾方面的觀察
(1)面板:紫紺或粉紅色表示呼吸不當或其他原因;蒼白和出汗則提示出血或休克。
(2)頭頸部:眼球運動表示淺麻醉;瞳孔擴大(用阿托品後雖有所擴大)提示深麻醉、神經節阻滯藥的作用、急性缺氧和/或呼吸迴圈衰竭。
(3)胸部:胸部運動表示空氣進入肺內,雙側膨脹是否對稱?如果病人是自主呼吸的話,呼吸節律的變化伴有呼吸深度的改變。氣管牽拉表示肌鬆藥的作用還未完全消失;下胸部肋間肌回縮,則提示呼吸道阻塞。
(4)腹部:在剖腹術中,觀察手術操作,判斷肌肉鬆弛是否適當?病人精神是否緊張?有無大量出血?吸引瓶內的血量有多少?腹腔汙染的程度如何?(這與術後休克有關)
(5)器械:轉子流速計是否顯示有適當氣流?量筒的容量是否適當?揮發器的裝置是否正確?揮發器內有無麻醉藥?呼吸活瓣是否需要調整?呼吸囊充氣是否適當?如用鈉石灰的話,鈉石灰是什麼顏色?鈉石灰是否失效了?檢查呼吸機的裝置:充氣壓、充氣速率、有無負壓。呼吸機能否擴張胸部?銜接是否適當?氣流速率是否適當?檢查靜脈輸液的量和速度;如果輸血,則應核對血瓶號碼和病人的號碼,確保所輸血液對病人是正確的。
(6)生理學方面的監測:測量脈搏、血壓,每5分鐘記錄一次;如果用心臟監測儀的話,也可以取監測儀上的讀數或脈搏監測儀上閃光顯示的數值。整個手術期間,必須記錄手術失血的情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