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風溼病專科 主任醫師 孟彪

  產後風溼病亦稱“產後身痛 ”、“ 產後痺”,是產後或流產後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表現為肌肉或關節疼痛、酸脹、麻木、重著、多汗、對外界刺激如受風、寒冷、潮溼等反應非常敏感等症狀。本病常纏綿難愈,給產後女性造成了極大的痛苦。本病化驗風溼免疫方面多無異常,一般對關節、肌肉及骨骼等組織結構不構成實質性損害。很多患者常遷延數年至數十年而難以根治。本人經過二十餘年的臨證,治療本病積累了一些經驗,現介紹如下,以希對廣大產後風溼病患者有所幫助。

  我們認為本病屬於本虛標實證,虛主要是指患者腎氣虧虛和氣血的不足,這是本病發病的內因,實是是指患者感受風寒溼諸邪,臨床所見,大多數患者產後都有打吊瓶數日的經歷,且多有吹空調、動冷水或居住環境潮溼等感邪病史。患病日久則溼凝為痰,血凝為瘀,痰瘀互結常是導致本病纏綿難愈的重要因素。治療上我們提出健脾胃,益氣血,調其營衛;補腎精,助腎陽,強基固本;祛風溼,通經絡,蟲蟻搜剔等觀點。基於以上觀點,我們研製出了治療產後風溼病的良藥――補腎蠲痺散和養血定痛丸等,臨床應用十幾年,治癒了大量的產後風溼病患者。

  一、健脾胃,益氣血,調其營衛

  氣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功能發揮的物質基礎,氣血沖和,則百病不生,氣血虧虛,則諸病生焉。生產是一個耗傷氣血的過程,產後,患者氣血大虛,此時風寒溼等外邪最易侵入。如《婦人良方》雲:“產後中風,筋脈攣急,乃血氣俱虛或風邪客於面板,若入於筋脈則四肢攣急。”邪侵日久,又耗傷氣血,使氣血日虧而痺證日甚。故我們治療產後痺很重視補氣養血中藥的運用。補氣藥我們多選用黃芪、黨蔘,養血藥多選用當歸、雞血藤。產後痺除了疼痛以外,比較突出的症狀是特別怕冷、怕風及汗出較多。我們認為,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衛氣的不足,營衛失調。《靈樞・本藏》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面板,肥腠理,司開闔者也。”衛氣不足,失其溫煦、固攝之職,才造成汗出而對風冷尤為敏感。故我們常採用大量黃芪配伍白朮、防風及桂枝湯補其衛氣,調和營衛。我們認為營衛與氣血,異名而同類,均源於脾胃,故補氣血、補衛氣還要從源頭上補,即調補脾胃,增強其運化及吸收功能。補脾胃我們常採用蒼朮、白朮、茯苓、黃精、薏米、炙甘草、砂仁、白蔻等健脾助運之品。脾胃強健,氣血營衛自然充足,何患痺痛不除。

  二、補腎精,助腎陽,強基固本

  生產雖屬自然過程,但也必傷及腎氣,更何況現在剖腹產如此之多。《諸病源候論》在論述產後風溼病時說:“……產則勞傷腎氣,損傷胞絡,虛未平復,而風冷客之……。”我們在治療產後風溼病時,特別注重補腎藥物的應用。我們認為,腎藏精,而主骨生髓,為先天之本,腎中精氣充盈,才能充髓養骨,如果腎精虧虛,則易患痺痛。腎精的盛衰決定了人的體質,也決定了不同個體對疾病的易感性。《靈樞・百病始生》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猝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虛實指衛氣之虛,而衛氣雖源於脾胃,而實根於腎陽,補衛氣時不能忘記溫補腎陽。治療產後風溼病,我們常採用補腎蠲痺散(由鹿茸、鱉甲等組成,由十堰市中醫醫院製劑室生產),本藥補腎精、滋腎陰、溫腎陽,對緩解患者的腎虛狀況,常獲捷效。仙茅、仙靈脾、地黃、山茱萸、紫河車等亦為我們常用補腎之品,我們認為血肉有情之品往往效果優於尋常草木。

  三、祛風溼,通經絡,蟲蟻搜剔

  痺者,閉也,經脈閉阻不通之意。究其痺阻之因,不外外感之風、寒、溼、熱及內生之痰濁、瘀血諸邪。《素問・痺論》 曰:“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講的是痺證的初起階段。久痺不已,諸邪客於經絡骨節,痺阻氣血,津液不得隨經執行,則“血停為瘀,溼凝為痰”。正如《類證治裁・痺症》 所謂痺久“必有溼痰敗血瘀滯經絡”。痰濁與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導致疾病加重和反覆發作的病理因素。祛風溼我們常採用威靈仙、徐長卿、老鸛草、五加皮、羌獨活、防風等,化痰常用膽南星、半夏、殭蠶、皁刺等;活血化瘀多采用雞血藤、土鱉蟲、地龍、丹蔘、紅花等。對於疼痛日久,頑固難愈者,我們常配以蟲蟻搜剔之品,我們認為,蟲蟻搜剔之品,其穿透筋骨,通達經絡,破瘀消堅之功遠非草木之品所能及,充分發揮蟲類治痺的優勢,是治療頑痺取效的關鍵。正如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所指出的:“經以風寒溼三氣合而為痺,然經年累月,外邪留著,氣血皆傷,其它為敗瘀痰凝,混處經絡,蓋有諸矣”。 “邪留經絡,須以搜剔動藥”,“借蟲蟻搜剔以攻通邪結”及“宿邪宜緩攻”。我們常用蟲類藥物有全蠍、土鱉蟲、白殭蠶、地龍、穿山甲、水蛭、蜈蚣等。對於比較貴重的蟲類藥物如穿山甲、全蠍等,我們常令患者研面沖服,一則增強效果,二則節約藥材。另外,我們應用蟲類藥物常配伍當歸、生地、白芍等滋陰養血之品,以防蟲類藥物耗傷氣血。

  我們認為,本病臨床多見,因化驗指標多無異常而常為醫者所忽視,實際上,本病患者非常痛苦,有的甚至都想結束生命,故醫者當對本病進行深入研究,以期對本病的辨治能有所突破。口服中藥是一種內調較為有效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臨床常可配合其它方法共同治療,如灸關元、神闕、腎俞、足三裡,三伏天可以採用穴位貼敷療法或採用燻蒸取微汗等,則取效更捷。治療固然重要,但保養亦不容忽視,如果患者一邊治療一力吹電扇、空調、吃寒涼食物等,則病無愈期,醫者必須對患者詳加叮嚀,如此,則病多可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