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治醫師 龍陽華

  皮脂腺囊腫俗稱“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導管阻塞後,腺體內因皮脂腺聚積而形成囊腫。這是最為多見的一種面板良性腫瘤,很多人都曾有過長粉瘤的經歷,尤其是處於生長髮育旺盛期的青年人。皮脂腺囊腫好發於頭皮和顏面部,其次是軀幹部。由於其深淺不一,內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體積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雞蛋大小。往往被診斷為脂肪瘤,纖維瘤等。皮脂腺囊腫生長十分緩慢。

  皮脂腺囊腫多為單發,偶見多發,形狀為圓形,硬度中等或有彈性,高出皮面,一般在1毫米內,表面光滑,推動時感到與表面相連但與基底無粘連,無波動感。面板顏色可能正常,也可能為淡蘭色,增大過快時,表面面板可發亮。有時在面板表面有開口,可從此擠出白色豆腐渣樣內容物。這個開口即通向面板表面皮脂腺的開口所在,開口凹陷系導管長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腫往往併發感染,造成囊腫破裂而暫時消退,但會形成瘢痕,並且易於復發。皮脂腺囊腫癌變的機會極為罕見。

  超聲表現見皮下一囊性包塊,內部回聲均質,較大的內部回聲見細小光點,擠壓光點會動,內部無血流訊號,曾經見過二十歲少夥子大腿後壁上長一對皮脂腺囊腫,大小似睪丸,回聲似睪丸,手術後證實是曲型的皮脂腺囊腫。

  表皮樣囊腫與皮樣囊腫都是發生於面板外胚層的先天性腫瘤,它們的區別在於表皮樣囊腫僅含面板組織,即鱗狀上皮細胞及類脂質(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等);而皮樣囊腫還包含面板附件組織,如皮脂腺、毛囊、毛髮等結構。

  表皮樣囊腫(epidermoidcyst)來自外胚層,又稱角質囊腫(keratin),為先天性良性腫物。偶可因外傷,摩擦引起。囊壁為正常表皮,內含角質物,有時有膽固醇結晶,可單發也可多發。開始為小結節樣,以後逐漸緩慢增大,一般與表皮粘連,與皮下組織不粘連,可活動,不疼也不破潰。表現為堅硬,圓形小腫物如豌豆大小,不疼。發生於腦膜內的表皮樣囊腫,常堆積有分層次的表皮角化鱗片,有特殊的銀白色,稱為膽脂瘤。囊腫可繼發感染,感染後,囊腫可與周圍組織粘連,極少數可惡變。

  皮樣囊腫(dermoidcyst)由外胚層起源,屬先天性良性腫物。可發生在身體許多部位如皮下,軟組織內,骶尾部、卵巢、縱隔以及椎管內等。面部尤以眼周,眉外鼻根處。枕部亦多見。皮樣囊腫的壁由結締組織構成,內面襯有與面板相同的鱗狀上皮,壁內尚有毛髮,皮脂腺、汗腺等組織。囊腔內含有淡黃色油狀液體,包括皮脂,脫落的上皮及毛髮。腫物多單發,發生在皮下軟組織深層,圓形,與基底部筋膜粘連而不能活動。長期壓迫骨面時可使骨凹陷。出生時即有,也有生後不久發生,隨年齡增長而緩慢增大,直徑一般1~4釐米大小,無疼感。極少數可惡變。發生在鼻根部時,應與腦膜膨出鑑別。後者位於正中,可因壓迫而縮小,X線片可見顱骨缺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