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症狀;晚期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嚴重影響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初診癌症患者疼痛發生率約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發生率約為60%-80%,其中1/3的患者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簡稱癌痛)如果得不到緩解,患者將感到極度不適,可能會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慮、抑鬱、乏力、失眠、食慾減退等症狀,嚴重影響患者日常活動、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體生活質量。疼痛按病理生理學機制主要分為兩種型別:傷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經病理性疼痛。
(1)傷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於軀體或臟器組織,使該結構受損而導致的疼痛。傷害感受性疼痛與實際發生的組織損傷或潛在的損傷相關,是機體對損傷所表現出的生理性痛覺神經資訊傳導與應答的過程。傷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軀體痛和內臟痛。軀體性疼痛常表現為鈍痛、銳痛或者壓迫性疼痛。內臟痛通常表現為定位不夠準確的瀰漫性疼痛和絞痛。
(2)神經病理性疼痛是由於外周神經或中樞神經受損,痛覺傳遞神經纖維或疼痛中樞產生異常神經衝動所致。神經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現為刺痛、燒灼樣痛、放電樣痛、槍擊樣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槍擊樣疼痛。幻覺痛、中樞性墜、脹痛,常合併自發性疼痛、觸誘發痛、痛覺過敏和痛覺超敏。治療後慢性疼痛也屬於神經病理性疼痛。
疼痛按發病持續時間分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現為慢性疼痛。與急性疼痛相比較,慢性疼痛持續時間長,病因不明確,疼痛程度與組織損傷程度可呈分離現象,可伴有痛覺過敏、異常疼痛、常規止痛治療療效不佳等特點。慢性疼痛與急性疼痛的發生機制既有共性也有差異。慢性疼痛的發生,除傷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傳導調製過程外,還可表現出不同於急性疼痛的神經病理性疼痛機制,如傷害感受器過度興奮、受損神經異位電活動、痛覺傳導中樞機制敏感性過度增強、離子通道和受體表達異常、中樞神經系統重構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