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主任醫師 劉啟明

  高血壓病是我國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腦、腎等臟器的併發症,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長期以來,由於不少患者在對高血壓病的認識上存在一些誤區,影響了本病的治療和康復。

  警惕你的血壓

  經常檢查你的血壓,發現增高應該先請醫生對病情進行綜合分析評估,通過血糖、血脂、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判斷是否存在危險因素。如果輕度高血壓病同時存在其他危險因素,應儘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減壓治療。如果不存在其他危險因素,應該觀察6~12個月,同時進行非藥物治療。

  血壓升高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能在一段時間裡持續存在,如果觀察6~12個月,就可以得到比較平均的客觀水平。在此期間,最好每隔1~2周在同一時間測量血壓,並做好記錄。如果經過6~12個月的非藥物治療,血壓仍然升高,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長期進行降壓治療。

  高血壓病初發年齡提前,目前,高血壓病的初發年齡有提前趨勢,青少年高血壓病的比例不斷增加,其中原發性高血壓病人數高於繼發性高血壓病人數。青少年原發性高血壓病與遺傳和肥胖有關,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壓病,子女患有高血壓病的可能性較大,發病年齡也較早。肥胖也是原發性高血壓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繼發性高血壓病的主要病因是腎臟疾病,如慢性腎炎、腎臟先天性畸形、腎動脈狹窄等。由於兩類高血壓病的治療方法不同,因此,一旦發現青少年血壓升高,應區分是原發還是繼發。最重要的是查尿常規和血鉀,如果腎功能或血鉀異常,大多數屬於繼發性高血壓病,應進一步檢查,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果無法根治,繼發性高血壓病應與原發性高血壓病一樣進行降壓治療。

  警惕青少年高血壓

  青少年高血壓診斷標準:12歲以上者與成人相同,12歲以下者按不同年齡和性別而異,低於成人標準。青少年的血壓測量,判斷舒張壓的標準不是低音消失,而是以漸變音為準。所以,家長應該在醫生指導下學會給孩子正確地測量血壓。

  高血壓病是一種綜合徵高血壓病不僅是血液動力學異常疾病,也是代謝紊亂綜合徵。血壓上升的同時還伴隨著其他許多代謝改變,如血糖升高、肥胖、血脂增高等,多種危險因素聯合在一起,可引起嚴重的心腦血管病。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在降壓治療的同時,還必須關注其他代謝方面的改變,如果出現其他代謝問題,治療應與降壓同步進行。

  高血壓的處理

  進行非藥物治療,如吃得淡些,適當減肥,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少酒、戒菸,大部分低危的輕度高血壓病可以迴歸正常。低危的輕度高血壓病有可能迴歸正常所謂輕度高血壓病,就是收縮壓在140~159mmHg或舒張壓在90~99mmHg,屬於1級高血壓病範疇。

  所謂低危,就是不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險因素,不存在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一段時間裡,輕度高血壓病有三種變化趨勢:1/3人的血壓上升,1/3人的維持原有血壓水平,1/3人的下降至正常水平。1/3的人血壓可自然迴歸正常,他們顯然並不需要用藥治療。

  高血壓治療的誤區

  脈壓差增大危險多所謂脈壓差,是收縮壓減去舒張壓的差值。隨著年齡的增大、病程的延長,脈壓差會增大。過去,人們一直以為這是一種生理現象,很多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常為自己“雖然高血高,但低壓正常”的情況感到欣慰。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脈壓差是反映動脈損傷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其真正原因是動脈硬化,而不僅僅是粥樣硬化,還有纖維化。脈壓差增大表示血管彈性差。

  高血壓病、糖尿病、衰老等都可以改變動脈壁的結構和功能,使管壁變硬,彈性變差,動脈擴張,導致脈壓增大。一般50歲以後脈壓差開始增大。與收縮壓和舒張壓增高一樣,脈壓差增大是心腦血管疾病獨立的危險因素。

  一般情況下,無論收縮壓還是舒張壓,數值越高,危險性越大。但是,當收縮壓高於130mmHg時,收縮壓越高且舒張壓越低,則危險性越高。如收縮壓為160mmHg水平時,75mmHg的舒張壓比95mmHg的舒張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12%,這就是脈壓差在起作用。

  收縮壓下降更能表明實際降壓效果以往,人們對舒張壓的重視勝過收縮壓,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高血壓病首先表現在舒張壓增高。如一位40歲的高血壓病患者,收縮壓不超過140mmHg,而舒張壓已超過90mmHg,診斷是根據舒張壓來定的,因而容易引起重視。

  長期以來認為隨著年齡增長,收縮壓增高是生理現象,而舒張壓升高則為異常,所以更在意舒張壓升高。其實,收縮壓對健康的影響更重要,收縮壓每升高20mmHg,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則加倍。目前對收縮壓的控制相對比較困難。

  資料顯示,舒張壓的控制率可達90%,而收縮壓的控制率只有60%。以往高血壓病治療是將控制舒張壓作為目標,現在看來失之偏頗,控制血壓必須兩頭兼顧。由於收縮壓更難控制,所以收縮壓的下降比舒張壓下降更能表明實際減壓效果。

  用非降壓藥縮小脈壓差對老年脈壓差增大的高血壓病患者,傳統的降壓治療是通過降低總外周血管阻力來縮小脈壓差,但作用有限。現在認為,高血壓病、血脂異常、血糖增高、吸菸等,都可影響動脈內皮功能,導致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脈壓差增大,因此,改善動脈彈性功能是一條新的治療途徑。在這個方面,非降壓藥的應用將起到重要作用。這類藥物有硝酸脂類藥物、他汀類藥物、葉酸、維生素B6、胰島素增敏劑等。

  高血壓長期治療問題

  長期降壓治療好處多高血壓病患者治療上的最大問題是用藥不規範,包括用藥斷斷續續,或在血壓下降後停止用藥,這種做法是非常有害的。高血壓病患者如果經過6~12個月的非藥物治療後無效,或原本存在其他危險因素,就需用降壓藥實施長期有效地治療。

  首先,經過降壓治療後血壓恢復正常,這是降壓治療的結果,但平均停藥6~8個月後,絕大部分患者的血壓仍會恢復到原有水平。如果停藥,在這段時間由於不知道什麼時候血壓上升,將使與血壓有關的重要靶器官處於失保護狀態。

  其次,血壓恢復正常,並不等於因高血壓病引起的心腦血管病變恢復正常,通常這些病變至少要經過兩年的治療才能得到改善。

  第三,有不少患者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停藥,事實上,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最容易發生在啟動治療的2~4周,長期治療後,副作用反而越來越少。如果經常停藥,患者就要不斷無謂的接受啟動治療時期的副作用。第四,有些患者擔心血壓正常後繼續治療會使血壓越降越低,因此他們會在血壓較低的夏季停止用藥。其實,降壓藥的主要作用是擴張周圍血管,降低周圍阻力,阻力正常了,血壓就不會再降低。

  降壓藥物的選擇原則

  儘量用長效藥從降壓作用持續時間的長短來分,降壓藥分長效藥和短效藥兩大類。然而,從藥物效價比的角度而言,有條件的患者應該儘量用長效藥。

  一是因為長效藥服藥次數少,不容易忘記,患者將由此得到長期規範化的治療。短效藥服藥次數多,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容易遺忘,缺乏保護的時間將使人體處於危險狀態。
  二是長效藥降壓平穩,血壓的波動較小。短效藥降壓使血壓波動大,容易引起左心室肥大,心肌耗氧量增大,給心血管系統帶來一定損害。如果需用短效藥時,注意不要用單一的短效藥,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聯合用藥,即將幾種短效藥有機的組合在一起,或直接用複方短效藥,以減輕降壓導致的血壓波動以及減少服藥次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