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精神科 主任醫師 郝偉

  科技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了嶄新的階段, 新技術出現使一批批的純度更高、具有更強的精神活性物質(包括成癮性藥物、毒品等)進入社會。當今知識更新之快, 社會變遷之速, 無以倫比, 同時, 傳統的社會價值和信仰對人們的約束力大大減少, 長期被人們所接受的傳統觀念受到了懷疑, 我們知道了很多有關原子和基因的知識, 但對愛情或人生的價值或建設一個更好的精神世界所知甚少, 我們四處尋找答案, 但卻百思不其解。此類具有精神活性的物質正好滿足了某些人精神上的需求----可以暫時緩解人們的焦慮、提高情緒, 但同時給社會、家庭、個人的健康帶來無窮的災難。

  一、 毒品及吸毒

  毒品是一社會學概念,指能影響精神活動,改變情緒、心境、行為,甚至是意識狀態,具有很強成癮性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禁止在社會上使用, 我國的毒品主要指阿片類、可卡因、大麻、精神興奮劑、氯胺酮等藥物。

  既然很多人都知道吸毒的害處多多,但為什麼還有人在嘗試毒品呢?下面以吸食海洛因為例分析促使嘗試毒品的心理原因。

  1、好奇心理: 人和動物都有共同的心理CCC好奇, 由於好奇我們才能不斷的認識世界、改造環境。然而好奇也常給人類帶來問題, 開始吸毒就是其中的例子。

  在與吸毒者的接觸中, 我們發現吸毒者的相當一部分最初吸毒是由於好奇。在看到別的吸毒者在吞雲吐霧時, 或聽到老吸毒者談及吸毒的“深刻的體驗”時, 或在被引誘之後, 他們也想體驗一下吸毒的快感, 儘管他們知道、或朦朦朧朧地知道吸毒的危害, 不惜一試, 結果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當他們明白自己已上癮時, 為時已晚。

  2、僥倖心理: 認為別人吸毒成癮是因為他們意志不堅、吸毒太多, 認為自己能夠控制自己, 或道聽途說某某人吸了很久的毒也沒上癮, 或認為試一兩下沒關係。總之,他們覺得自己不會被毒品所左右, 由於這種僥倖心理作怪, 過度自信, 即使他們已吸毒成了癮, 還僥倖認為自己想戒就能戒掉。

  3、享樂、解脫心理: 初試毒品, 滋味並不好受。許多人噁心嘔吐、頭昏、全身無力、思睡、不能集中注意, 於是有人就此止步。這種難受的感覺在吸毒幾次以後逐漸消退, 而快感則逐漸顯露。

  4、逆反心理: 在一部分吸毒者中, 特別是吸毒青少年中,他們與一般人有著不同的價值系統、思維方式、行為方式, 與社會格格不入。我們認為吸毒是件極不光彩的事情, 他們覺得吸毒是“英雄的作為”。作為“欣快藥”和“無憂藥”的毒品對他們也很有吸引力, 他們以整日沉湎於毒品中為樂, 以大量吸用毒品為榮。他們不僅自己吸毒, 而且還拉攏其他人吸毒。因為他們要不斷擴大他們的隊伍, 以顯示其吸毒道德風尚的正確性。他們不厭其煩地教練新的入伍者吸毒, 免費為後來的人提供毒品。

  5、追求刺激心理: 在吸毒者中, 相當一部分人尤其青少年的吸毒起因是追求刺激。這種追求刺激的心理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好奇心理, 或者說二者是緊密聯絡的。

  吸毒常常經歷以下過程:首先,嘗試階段,吸毒者常常受到種種誘惑,道聽途說吸毒的快感等等,吸上幾口,開始的味道可能不是很好受,多數嘗試者也就停留在此階段,但部分“易感者”卻沒有止步,幾次鋌而走險後,出現了快感,“找到了真諦”。

  但吸毒者信誓旦旦認為自己與別人不一樣,“我只是為了好玩,說戒就能戒”。然後到了問題階段,吸毒者在虛假的自信支配下,為了獲得快感,持續吸毒,但問題逐漸出現了,如不好好上班、不負責任、經濟上捉襟見肘、身體消瘦等。隨著吸毒時間的延長,所吸的量也越來越大,維持吸毒的費用也逐漸增加,不可避免坐吃山空、債臺高築,吸毒者應對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戴上假面具,騙人騙己,否認自己的問題;

  二、是花言巧語,借錢騙錢,甚至不惜違法犯罪;

  三、是改變吸毒方式,如改“追龍”為靜脈注射,既增加了快感,又減少了吸毒劑量。此時,身體已經對毒品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吸毒,吸毒者則失眠、焦慮、煩躁不安、流鼻涕、流眼淚、哈欠頻繁、腹痛腹瀉、骨頭痛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吸毒已經不是為了尋求快感,而是為了解決不發癮。吸毒者此時才稍稍明白毒品的厲害,但多數對此已經是無能為力了。第三階段是戒毒階段,吸毒或許明白自己應該戒毒,或許受家人、朋友的壓力,或許因為老是被警察找麻煩,或者兼而有之,開始了戒毒。

  初期往往經驗不足,到醫院後,得到了美沙酮(美沙酮是與海洛因同樣藥理作用的藥物,起替代作用,免得患者發癮太重),住院幾天,感覺很好,很快出院,出院不久很快發癮,痛苦如前,想來想去,還是吸毒好,“就吸一口,下不為例”,結果掩耳盜鈴,第一次戒毒也就到此為止。在以後的日子裡,吸毒戒毒交替,有的吸毒者逐漸明白了戒毒不是好玩的,需要極大的決心與努力,加上家人朋友的幫助,社會的支援,故而相當一部分成功與毒品告別;也有不少吸毒者,認為自己無望,家屬、朋友也對其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在戒毒所看到的也多是這些人;還有一部分吸毒者或者因為吸毒過量,或者身體抵抗力下降過早離開了人世。

  最後階段是迴歸社會。部分戒毒者成功停止吸毒,但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戒毒者需要面對許多困難、許多挑戰,如社會的歧視、朋友的白眼、家人的不信任,沒有工作、沒有不吸毒的朋友、沒有家庭、沒有單位,身體的虛弱,心理的失眠、焦慮、抑鬱等,自己無一技之長,生活失去來源等等。如果沒有社會的理解與支援、家人朋友的幫助,戒毒者很難走出這些困境。

  吸毒的性質不僅是社會關注的問題,更是處理吸毒政策基礎。從法律角度看,吸毒是違法行為,基於此,對吸毒行為需要法律的強制措施,事實證明也是非常必要的。從醫學的角度看,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把成癮吸毒行為定義為:“一種慢性複發性的腦部疾病”,原因在於吸毒後身體特別是腦子產生了許多許多的病理生理變化(這是就是疾病),吸毒者對自己的吸毒行為往往失去控制(如同患有闌尾炎的病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腹痛一樣,同樣是病態;毒品成癮的老鼠同樣只對毒品感興趣,而對諸如飲食、性活動這些本能行為卻失去應有的興趣)。吸毒不僅產生不可控制行為,還能傳播艾滋病、肝炎等疾病,因為醫學處理、社會心理的康復必不可少。

  二、 戒毒與康復

  提起戒毒,人們首先想到是否有一種靈丹妙藥,吃上一劑,痛苦全消、毒癮皆無,於是乎種種戒毒創新、戒毒突破應運而生,“三五天輕鬆戒毒”、“國際新方法快速戒毒”、手術戒毒等等紛紛粉墨登場,戒來戒去竟得出了“只有當兵的,沒有退伍的”這個悲觀結論來。

  分析起來,不外乎以下原因:

  1、對毒品認識不清:毒品之所以稱之為毒品,是因為成癮性極強。成癮就意味著失去了自我控制力,自己當不了家了。就連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吸菸都如此難戒,何況毒品呢?

  2、對自己的問題認識不清:認為自己能力強,自控力好,別人吸毒上癮是因為他們意志薄弱,我沒事。殊不知自己早已陷入了吸毒的泥潭,還在盲目樂觀。更有甚者,知道自己有問題,但卻不敢不願承認,否認自己的問題,帶著假面具做人,戒毒不成功是理所應當的了。

  3、控制力不夠,準備不足:絕大多數吸毒者都想戒毒,甚至對天發誓,“不成功便成仁”。這些決心不乏有真實的成分,但隨著戒毒時間的延長,發癮的程度增加,決心、信心逐漸下降,美沙酮還沒有減完,便強烈要求出院,後面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

  4、認識問題偏差:一旦吸毒成癮,終生都要與毒品作鬥爭。不少吸毒者,成功戒了一段時間,就認為沒事了,逐漸放鬆警惕,可能某次沒有把握住,自己安慰自己,或者自己給咱找藉口,“就吸這一口,下不為例”,結果功虧一簣,很快又回到原來的老路上去了。

  5、環境影響:這是許多戒毒者面對大困難。長期吸毒,不吸毒的朋友、同事都遠離他們而去,一般來說,吸毒者往往只有吸毒的“朋友”,戒毒初期,由於失眠、煩躁、情緒不好,百般無聊,不需要吸毒的“朋友”的多少引誘,主動上鉤。嘴上說,已經戒了,可心裡早就像貓抓的一樣。如果此“朋友”以販養吸,只要當著他們騰雲駕霧,稍加引誘,有多少初期戒毒者能逃脫呢?吸後後悔,但已經來不及了。

  對於吸毒者來說,毒品使他們最好的朋友,“甚至比父母還親百倍”,能給他們帶來無限喜悅,能給他們解決痛苦。吸毒者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情緒不好要吸,遇到煩心的是要吸,碰到高興的事情也要吸,與別人發生了矛盾更要吸。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毒品了,戒毒者就很難適應上述不良環境與心態,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戒毒可能比吸毒還痛苦。

  6、對外界期待太高:吸毒者及家屬都寄希望新的藥物、新的治療手段出現,所以一旦有“新方法”出現,都想試一試。實際上,到目前為止,靈丹妙藥沒有出現。如果哪位說自己有靈丹妙藥,可以肯定,此人要麼是無知,要麼是騙子。徹底消滅毒源,把毒販子一掃而光,也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我國確有戰勝毒品,保持無毒社會30多年的經驗,但那時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完成的。從人類與毒品的鬥爭歷史看,此次勝利既是空前的,有可能是絕後的。吸毒、販毒與戒毒、禁毒是一場鼠與貓的長期持久的戰鬥。

  7、對戒毒者、戒毒方法的要求太高:完全可以理解,但脫離了現實。我們不能期望吸毒者全部一次戒毒成功,永不復發。復發是吸毒行為的特徵之一,如同心臟病復發、糖尿病復發、面板病復發、精神分裂症復發一樣,復發不代表沒有希望。隨著復發的次數增加,戒毒者會逐漸知道戒毒是怎麼回事,慢慢學會應付戒毒中的各種困難,只要有決心、自控力,還是有希望把毒戒掉。

  “戒毒99%的失敗”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國外的隨訪結果顯示,多數經過治療的成癮者(>70%)最終停止使用成癮物質或僅僅暫短使用, 約15-20%的成癮者成為慢性, 反反覆覆10-20年, 需要長期的治療。如果戒斷2年, 90% 的人能維持到10年, 戒斷10年, 90%以上能維持到20年。有人觀察使用海洛因病人20餘年,發現至少有1/3的吸毒者20年後不再吸毒了。我們對長沙市芙蓉區社群的685例吸毒者進行了跟蹤,我們的結果與一般人的想法大相徑庭。通過尿檢證實,有63.7%吸毒者在隨訪的當時未吸毒。在未吸毒者中,有39.7%戒毒2年以上,31.6%戒毒3年以上,16.6%戒毒5年以上。但為什麼會得出“只有當兵的沒有退伍的”這樣的結論來的呢?原因很簡單:戒毒成功後,就會消失在警察、醫生、社會上的人眼前,戒毒失敗者總是在我們的面前晃來晃去,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戒毒失敗者。

  戒毒是以系統工程,很難說哪一種戒毒方法是最好的,各種戒毒方法作用於不同的方,或多或少都有些效果。一般來說,戒毒應該有三個階段構成:脫毒階段、康復防復吸階段和迴歸社會階段。

  迴歸社會是戒毒的最終目的,而脫毒與康復是手段。脫毒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醫學的方法與手段來減少在急性戒斷中的戒斷症狀,為隨後的康復階段做準備。常用的是替代治療與非替代治療。所謂替代治療是利用與毒品具有相似藥理作用的合法藥物(如美沙酮、丁丙諾非)來替代毒品,然後在一段時間內逐漸減少替代藥物的劑量。非替代治療一般是對症治療,如用東莨宕鹼、可樂寧等對抗某些戒斷症狀;戒毒中藥對部分戒斷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康復階段是長期的過程,主要是針對引起吸毒、復吸的心理因素進行矯正,多數研究表明社會心理干預能針對某些問題如復發等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社會心理干預往往不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社會心理干預的方法很多,例如,通過治療改變吸毒者的認識問題的方式、行為方式,幫助戒毒者應付急性或慢性渴求,促進病人社會技能、鼓勵病人不吸毒行為等等。增加病人的戒毒動機、自控能力也是避免復發的治療之一。基本的方法為: 討論對吸毒、戒毒的矛盾心理、找出誘發渴求、吸毒的情緒及環境因素、找出應付內外不良刺激的方法、打破重新吸毒迴圈。另外,小組治療能使戒毒者有機會發現他們之間共同的問題、相互理解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意願,能給戒毒者提供討論和修改他們的治療方案場所, 也可以在治療期間監測他們的行為, 制訂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 促進他們與醫師保持接觸, 有助於預防復發、促進康復。

  家庭介入的重要性有三:

  一、是幫助家庭成員認識、解決家庭的問題, 促進相互理解、相互幫助, 避免戒毒者在治療結束後有回到一個病態的家庭環境中去;

  二、是幫助家庭成員認識毒品問題, 支援、幫助、監督戒毒者擺脫對毒品的心理依賴;

  三、是幫助家庭其它成員度過自身難關, 消除吸毒者給他們造成的心理創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