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副主任醫師 李強

  骨質疏鬆(osteoporosis)是指每個單位內骨組織數量減少。骨骼的生長和發育起自胚胎時期,並持續到出生後20多年。成年人骨骼的數量不再發生變化,但骨的代謝卻持續不休,即骨的生成和骨的吸收這兩個過程處於平衡狀態。年齡超過40歲後骨的生成保持不變,但骨的吸收卻增加,數十年後骨組織數量只有30歲時的一半量,一旦骨的密度降低至難以忍受日常生活中所受的應力,便會發生病理性骨折。與骨質疏鬆有關的因素:

  1、激素調節失控,如雌激素、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活性維生素D、甲狀腺素、雄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調節紊亂。

  2、營養缺失,如鈣的攝入不足,機體為了維持血清鈣的水平,就要將骨中的鈣釋放到血中,由此骨中鈣量逐漸減少,引起骨質疏鬆;微量元素缺乏;長期蛋白質營養缺乏;維生素C缺乏,使成骨細胞分泌的細胞間質減少,影響骨基質形成和使膠原的成熟發生障礙,

  產生骨質疏鬆;酗酒、吸菸、過多咖啡和咖啡因攝入也是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

  3、廢用因素,機械性負重應力為影響骨骼發育和再塑的主要外來因素,當運動減少時就容易產生骨量減少、骨質疏鬆,如骨折後石膏制動,神經與脊髓損傷和長期臥床的病人。當日光照射少時,可以使維生素D不足,也易發生骨質疏鬆。

  4、免疫功能紊亂與骨質疏鬆的發病具有一定的關係,多種細胞因子和體液因子與骨代謝異常有關。

  5、年齡和性別的因素,骨骺關閉後,骨骼的形態發生變化,骨膜和內骨膜的面積都在增加。年齡超過40歲以後,內骨膜面積增加迅速,皮質骨數量逐漸減少,骨小樑亦漸見減少,女性比男性更為明顯。平均每年減少了0.5%。在骨組織減少過程中,兩性的差別很顯著。男性的遞減率為每年0.5~0.75%,女性為1.5~2%,甚至有高達3%的。 一般女性從40歲開始,男性從50歲以後,骨吸收大於骨形成。骨的礦物鹽和基質均有減少,骨量趨於下降。女性絕經期以後,骨量快速丟失,易產生絕經後骨質疏鬆。

  6、疾病引起的骨質疏鬆,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消化系統疾病(腸結核、慢性腸炎、脂肪瀉、無酸症、膽汁性肝硬化、慢性胰腺炎、腸液分泌障礙等)、惡性腫瘤(如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肥大細胞增多症)、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高胱氨酸尿症、性腺功能減退症等。

  7、藥物性骨質疏鬆,如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8、長期酗酒造成的慢性乙醇中毒者。

  目前診斷骨質疏鬆症的主要手段是骨密度的測定,還有X線等,一般說小於正常入骨密度均值1個SD(均值差),則為可疑,如小於2個SD則可確診為骨質疏鬆症。還有X線的骨皮質變薄、壓縮性骨折等都是診斷的依據。 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防治,除了一般的衛生宣教、體育鍛練外,合理的飲食和補充鈣劑是很重要的,乳製品、新鮮蔬菜、豆類中含鈣量較高,如一杯牛奶約含200毫克鈣,所以不能偏食和厭食。關於補鈣問題爭論很多,除了有腎結石病人要注意鈣攝入量外,一般每天要攝入800-1200毫克鈣,同時服用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這樣能大大減少骨折的發生率,現在有許多藥物能治療,如雙磷酸鹽類、密鈣息、維生素D等,對治療骨質疏鬆都有效,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完全能使病情得到控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