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診斷腦血管狹窄
反覆發作的TIA(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分水嶺腦梗死均提示可能存在腦血管狹窄。這類患者可能有一側脈搏減弱、延遲、甚至缺乏,在頸動脈分叉部、鎖骨上窩、眼眶部及頭後部下方常可聽診到血管雜音。
腦血管狹窄的診斷依據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無創的檢查有彩色多普勒超聲、TCD、MRA、CTA等,當上述檢查考慮有顱內外血管狹窄時,行全腦血管造影術檢查就十分必要了。全腦血管造影術被認為是診斷腦血管病的可以動態、全面的觀察腦血管的血流情況、變異情況、側支代償情況、Willis環情況和計算狹窄率。
如何治療腦血管狹窄
目前腦血管狹窄的治療大致分為三類:
1、藥物治療;
2、外科治療;
3、介入治療。
由於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效果不理想,加上微創手術在各領域的廣泛開展,腦血管狹窄的介入治療已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臨床治療中,並且具有很好的預後效果。近年來隨著神經影像和神經介入治療的發展。
相繼開展了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和支架植入術治療腦動脈狹窄,並針對此種方法的腦栓塞、再狹窄等併發症研製出相應的腦保護裝置及防止支架植入後內膜增生的方法,使腦血管介入治療成為現實。這種介入手術具有成功率高、創傷小、適應症範圍廣、再狹窄率低和可重複施行的優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