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甲狀腺乳腺外科 副主任醫師 李志輝

  甲狀腺結節及分化型甲狀腺癌知識簡介

  1.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

  甲狀腺結節是一種常見的甲狀腺疾病,由於甲狀腺結節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症狀,故在生活中常常被忽略。觸診(即用手摸)獲得的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約3%~7%,B超檢查獲得的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約20%~76%;而在甲狀腺結節中,約5%~15%為惡性,即甲狀腺癌。

  2.甲狀腺結節的臨床表現

  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患者沒有臨床症狀。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時,可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如甲亢可有易飢、多食、消瘦,性情改變,心跳加快,突眼等症狀和體徵,甲減可以出現懶言少語,記憶力減退、面板粘液性水腫等症狀和體徵。部分患者由於結節壓迫周圍組織,出現聲音嘶啞、壓氣感、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壓迫症狀。

  以下病史和體格檢查結果是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

  ①童年期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性塵埃接觸史;②全身放射治療史:③有甲狀腺癌的既往史或家族史;④男性;⑤結節生長迅速;⑥伴持續性聲音嘶啞、發音困難,並可排除聲帶病變(炎症、息肉等):⑦伴吞嚥困難或呼吸困難;⑧結節形狀不規則、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⑨伴頸部淋巴結病理性腫大。

  3.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變化

  國內外文獻報道均顯示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美國2012 年甲狀腺癌預期新發病例較1982 年增加了4.99 倍,以甲狀腺乳頭狀癌增長為主;從2000 年不屬於最常見10 大惡性腫瘤,至2010 年已排在女性惡性腫瘤的第5 位;1999 ~ 2008 年期間全美甲狀腺癌發病率男性年均增長6.2%,女性年均增長7.3%。國內資料顯示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長幅度與美國基本接近;甲狀腺癌中增長最快且佔新發病例數最多的是甲狀腺乳頭狀癌。上海市女性甲狀腺癌新發病人數由2000 年第10 位,至2010年上升至女性惡性腫瘤第5 位,佔比為6.02%;在所有現患惡性腫瘤患者中,甲狀腺癌佔女性惡性腫瘤病人數第3 位(7.74%),男性佔第10 位(2.73%)。北京市女性甲狀腺癌由2001 年排惡性腫瘤的第10位上升至2011 年的第5 位,是發病率上升最快的女性惡性腫瘤,每年增長14.2%,9 年間增長了225.2%。1981~2006年期間天津市城市居民PTC的發病率增加了5.7倍;女性TC的發病率年均增長3.1%,增長速度在女性所有惡性腫瘤中位居第2位。1988~2009年期間杭州市蕭山區TC的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女性尤其明顯,2009年女性TC的發病率達23.81/10萬,佔女性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的7.66%,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3位。

  4. 甲狀腺癌的病因學

  迄今為止,甲狀腺癌的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放射性損傷

  放射性因素是迄今為止甲狀腺癌唯一明確的危險因素。用x射線照射實驗鼠的甲狀腺,能促使動物發生甲狀腺癌。對切爾諾貝利核洩露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受輻射地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明顯升高。放射線因素的致癌效應呈年齡和劑量相關,接受輻射時的年齡越小,甲狀腺癌的發病危險度就越大。兒童時期遭受輻射,將顯著增加甲狀腺癌發病率,成人接受頸部放射治療後發生甲狀腺癌的機會則不多見。一般認為,從患者接受照射到甲狀腺癌發病的潛伏期至少5-10年。

  (2) 碘與甲狀腺癌

  有研究指出,缺碘和高碘地區的甲狀腺癌發生率高於碘正常地區。缺碘地區的濾泡狀癌及未分化癌發病率高,而高碘地區的乳頭狀癌發病率高,未分化癌減少。缺碘合併輻射因素可導致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更高且預後更差。

  (3) TSH(促甲狀腺激素)刺激

  TSH作用於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的TSH受體,通過啟用cAMP依賴性蛋白激酶訊號傳導系統,引起濾泡細胞增生,長期慢性的TSH刺激是甲狀腺癌的致病因素之一。當正常甲狀腺濾泡細胞因各種原因遭受破壞,如輻射、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等,甲狀腺激素分泌降低,此時TSH分泌反饋性增多,增加患甲狀腺癌風險。

  (4) 內分泌因素

  女性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因此,女性激素與甲狀腺癌的關係廣受關注。隨著內源性雌激素分泌的增加,10歲以上女性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漸增加。臨床上也有口服避孕藥、高齡初產婦等高雌激素濃度的患者甲狀腺癌患病率增加的報道。

  (5) 遺傳因素

  研究證實,散發性乳頭狀癌患者的一級親屬中,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比普通人群高4-6倍。約5~10%甲狀腺髓樣癌有明顯的家族史,已發現大約25%的髓樣癌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除此以外,甲狀腺癌還可以作為某些家族性綜合徵得一部分出現,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加德納氏綜合徵,考登病,Werner綜合徵。

  (6) 其他因素

  有研究認為,成人肥胖可能增加40%患甲狀腺癌的風險。近年來,多溴聯苯醚的危害廣受關注,這種溴化阻燃劑被廣泛添加於塑料製品中,又極易從產品中逸散出來,它具有與甲狀腺素(T4)相似的化學結構,能擾亂成年期和發育期哺乳動物的甲狀腺系統,使T4代謝紊亂。接觸多溴聯苯醚等多環芳烴類物質,可能導致甲狀腺癌發病危險增加。

  總之,甲狀腺癌的病因較多,個體化差異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5.甲狀腺癌的分類:

  甲狀腺癌根據組織來源及分化程度可分為:

  (1)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屬低度惡性的腫瘤,是甲狀腺癌中最常見的病理型別,約佔甲狀腺癌的70%-85%,佔分化型甲狀腺癌的85%-90%。

  (2)濾泡型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也屬低度惡性的腫瘤,但惡性程度稍高於PTC。約佔甲狀腺癌的10%-15%

  其中PTC及FTC分化程度較高,又稱分化型甲狀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約佔甲狀腺癌的90%,其治療效果好。

  (3)髓樣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屬於中等惡性。來源於甲狀腺濾泡旁C細胞,佔甲狀腺癌的3%-8%。可以通過頸淋巴結及血迴圈轉移。由於不是來源於甲狀腺濾泡細胞,無攝碘功能,因此131I治療無效,同時對放化療效果差。

  (4)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UDTC)屬於高度惡性,是TC中預後最差的。約佔TC的1.3%-9.8%。中位生存時間一般為6月-8月。多見於老年患者。發展迅速,很快發生肺及全身轉移。其中部分為DTC去分化而來,又稱間變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

  6.甲狀腺結節的診療要點

  所有甲狀腺結節患者均應檢測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必要時根據檢查結果予以干預。文獻報道,甲狀腺結節患者如TSH水平低於正常,其結節為惡性的比例低於TSH水平升高者。

  高解析度超聲檢查是評估甲狀腺結節的首選方法,所有甲狀腺結節患者均應行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超聲檢查。超聲檢查可協助鑑別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最常見的甲狀腺癌的超聲徵象有:低迴聲、邊界不清、砂礫樣鈣化、血供豐富等等。

  細針穿刺抽吸活檢(FNAB)是術前評估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敏感度及特異度最高的方法。超聲引導下FNAB可提高取材成功率及診斷準確率。但是,FNAC不能鑑別甲狀腺濾泡瘤及甲狀腺濾泡癌。

  7.甲狀腺乳頭狀癌的治療

  目前甲狀腺乳頭狀癌的治療主要為手術治療、術後TSH抑制治療及術後選擇性131I治療。

  手術治療包括甲狀腺的切除及頸淋巴結清掃。DTC行甲狀腺切除的手術方式主要包括全/近甲狀腺切除術和甲狀腺側葉(或加峽部)切除。

  甲狀腺全切適應證:

  (符合以下任一條)

  (1)年齡<15或>45歲

  (2)腫瘤>100px

  (3) 多癌灶,尤其是雙側癌灶

  (4) 甲狀腺外浸潤

  (5) 已知遠處轉移

  (6) 頸部淋巴結轉移

  (7) 病理分型為侵襲性亞型

  (8)有BRAF基因突變。

  甲狀腺側葉(或加峽部)切除適應證:

  (符合以下全部情況)

  (1) 侷限於一側腺葉內的單發PTC

  (2) 原發灶<25px< p="">

  (3) 無童年期頭頸部放射史

  (4) 無頸部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

  (5) 對側腺葉內無結節

  (6)非侵襲性亞型

  (7)復發危險度低

  關於淋巴結清掃,尤其是是否行選擇性頸部淋巴結清掃目前還存有爭議。

  國內目前的處理方式是常規同期行患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患側氣管旁、氣管前、喉前),根據淋巴結轉移情況決定是否行對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

  對於頸側區淋巴結,目前國際國內的觀點是一致的,若無臨床或病理陽性淋巴結,則不行進一步的頸部淋巴結清掃。

  8.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PTMC)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是指腫瘤直徑小於10mm的甲狀腺乳頭狀癌。相當一部分微小甲狀腺乳頭狀癌處於臨床靜止狀態,不發展也不消失,尤其是<5mm的病灶;但臨床也發現極少部分微小乳頭狀癌表現為侵襲性的生長方式,伴有區域性及遠處轉移;有文獻報道BRAF基因突變陽性的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預後較陰性者差。對於微小甲狀腺乳頭狀癌目前較統一的處理方式:若無遠處轉移,且無甲狀腺外浸潤,BRAF基因突變檢測陰性,無甲狀腺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行患側葉切除,術後不需要行131I治療。

  9.手術併發症:

  DTC手術的併發症包括:出血、切口感染、呼吸道梗阻、甲狀旁腺損傷(一過性或永久性低鈣血癥)、喉返神經損傷、喉上神經損傷和麻醉相關的併發症等。國外資料顯示甲狀腺全切除術後喉返神經損傷率為4.3%,雙側喉返神經損傷率為0.6%(其中半數患者行氣管切開),有症狀的低鈣血癥發生率為14.0%(永久性低鈣血癥為2.2%),術後出血發生率為8.0%,切口感染率為0.4%。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與術者經驗有關。

  9.DTC術後口服甲狀腺素

  甲狀腺全切術後的患者均需終生服用甲狀腺素,文獻報道甲狀腺全切後其主要功能-即合成甲狀腺激素可完全通過口服左旋甲狀腺素替代,至於是否還有其他不可預知的影響目前研究極少,尚不明確。DTC術後TSH抑制治療是指手術後應用甲狀腺激素將TSH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甚至檢測不到的程度。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補充DTC患者所缺乏的甲狀腺激素,另一方面抑制DTC細胞生長。TSH抑制治療用藥首選左旋甲狀腺素(L-T4,商品名為優甲樂或雷替斯),要求清晨空腹頓服。從國外及國內多年經驗來看,生理劑量的左旋甲狀腺素幾乎沒有副作用,是安全可靠的。

  10.DTC術後的131I治療

  由於DTC對放化療不敏感,但對131I治療有效。131I治療包含兩個層次:一是採用131I清除DTC術後殘留的甲狀腺組織,簡稱131I清甲:二是採用131I清除手術不能切除的DTC轉移灶,簡稱131I清灶。總體來說,除所有癌灶均<1 cm且無腺外浸潤、無淋巴結和遠處轉移的DTC外均可考慮131I清甲治療。妊娠期、哺乳期、計劃短期(6個月)內妊娠者和無法依從輻射防護指導者,禁忌進行131I清甲治療。131I治療是DTC術後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並不是所有DTC患者都需要進行131I治療,DTC患者手術後選擇性的應用131I清甲治療。

  11.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預後

  甲狀腺乳頭狀癌預後良好,文獻報道,經規範治療後PTC的5年生存率達95% ,10年生存率達93%,20年生存率達90%。PTC的年齡、病灶最大徑、甲狀腺外侵潤情況、淋巴結及遠處轉移轉移狀決定TNM分期,也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但PTC有較高的複發率,文獻報道PTC術後40年累計複發率高達35%,術後第一個10年內復發機會高,佔所有復發總數的2/3,復發病例約1/3死於PTC。故對於DTC這種長期生存率很高的惡性腫瘤,醫生不僅關注死亡危險度,更應對患者進行復發危險度分層。

  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的復發危險度分層

  復發危險度組別

  符合條件

  低危組

  符合以下全部條件者:

  -無區域性或遠處轉移

  -所有肉眼可見的腫瘤均被徹底清除

  -腫瘤沒有侵犯周圍組織

  -腫瘤不是侵襲型的組織學亞型。並且沒有血管侵犯

  -如果該患者清甲後行全身碘顯像,甲狀腺床以外沒有發現碘攝取

  中危組

  符合以下任一條件者:

  -初次手術後病理檢查可存鏡下發現腫瘤有甲狀腺周圍軟組織侵犯

  -有頸淋巴結轉移或清甲後行全身131I顯像發現有異常放射性攝取

  -腫瘤為侵襲型的組織學型別或有血管侵犯

  高危組

  符合以下任一條件者:

  -肉眼下可見腫瘤侵犯周同組織或器官

  -腫瘤未能完整切除,術中有殘留

  -伴有遠處轉移

  -全甲狀腺切除後,血清Tg水平仍較高

  -有甲狀腺癌家族史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