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副主任醫師 李廣闊

       醫源性輸尿管損傷是結直腸癌手術的嚴重併發症,發生率介於 0.7%~10%。在炎症、既往手術史、放療等情況下,手術患者輸尿管很難識別。此時,輸尿管在術前可放置雙 J 型支架,但這又將帶來其他併發症。
  熒光影象引導手術有可能減少患者手術輸尿管損傷風險。靜脈注射亞甲藍能經腎臟排出體外,並在尿中濃縮。亞甲藍可被 660nm 波長光激發,併發射出遠紅光 / 近紅外光。因此,可在術中應用熒光裝置定位深淺部輸尿管。
  最近研究報道可用亞甲藍術中熒光可用於盆腔開放手術。動物試驗證實亞甲藍和其他熒光染料可使腹腔鏡下輸尿管可視。來自牛津大學的 Yeung 等,報道了將該技術應用於患者,術中定位輸尿管。文章發表在近期 Annals of surgery 上。
  課題組連續招募 8 名受試者,其中 6 例進行腹腔鏡手術,2 例為開放手術。入選標準為所有接受開放或腹腔鏡下結腸癌手術的成年患者。排除標準包括未簽署同意書、懷孕、嚴重腎功能和或肝功能障礙者,以及所有存在五羥色胺綜合徵潛在風險的患者。
  手術適應證包括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異位症累及直腸,與炎症性腸病。患者年齡在 27~76 歲之間,BMI 範圍在 23~34 kg/m2。0.25~1 mg/kg 的亞甲藍以 10 mg/ml 的濃度緩慢靜脈注射。多個時間點檢測背景和峰值熒光強度。激發光波長為 660nm,發射光波長在 672~850nm,同時採集白光成像。

  熒光組中 11 條輸尿管中有 10 條成功顯影(圖 1)。給藥劑量在 1 mg/kg 時信好最強。在給藥後 9~20 分鐘訊號最強,平均時間為 14.4 分鐘。注射後 75 分鐘,熒光仍能被檢測到。
  在手術過程中,因亞甲藍干擾影響脈搏血氧飽和度探頭,會造成低氧假象。該症狀在亞甲藍清除後數分鐘內消失。在本組患者中,無術中血流動力學改變和亞甲藍相關併發症發生。

  圖 1. 73 歲男性患者因低位直腸癌行行腹腔鏡下腹會陰聯合直腸癌切除(APER),靜脈注射亞甲藍注射後(1 mg/kg)白色視野(A 和 C)和 660nm 激發熒光視野(假色,B 和 D)所見輸尿管。該患者腹內大量脂肪,因此很難明確輸尿管的位置。左輸尿管(A 和 B)在熒光下顯影明顯;右輸尿管在白光下未能顯影(C),但在熒光成像時原位清楚顯影
  該技術尤其試用與那些白光下輸尿管不可見的患者,如:既往有盆腔放療或腹膜後纖維化,以及接受再手術的患者。
  總之,小劑量亞甲藍靜脈注射在熒光下能有效確定輸尿管位置,並且可以被腹腔鏡和寬場熒光相機檢測。然而,仍需要大樣本臨床研究確定受益患者子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