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治療師 梅海玲

  作業療法的基礎功能訓練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關節活動度的訓練:

  主要為上肢關節活動度的訓練。眾所周知,肢體運動障礙是腦癱的典型症狀,維持和擴大關節活動度,可以促進上肢運動功能發育,讓患者更好的掌握實用性動作。

  2、頭部控制能力的訓練:

  按照正常小兒粗大運動發育由上至下,由近端至遠端的順序,頭部的控制是運動發育中最早完成的運動,正常小兒出生後3個月就可以保持頭垂直,面正中位。頭部控制除了對軀幹及上肢的運動發育有一定影響外,對呼吸、攝食功能、視覺、聽覺等的發育也非常重要,應該力爭早期完成。

  3、翻身能力訓練:

  翻身也是小兒運動功能發育的一個重要階段,腦癱患兒尤其是重症患兒因為沒有較好的頭部控制功能,加上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的影響,想翻身時軀幹沒有旋轉,故需要訓練翻身。翻身訓練可以促進軀體迴旋運動完成,促使非對稱性姿勢的消失,只有翻身運動完成,軀幹立直反射才能出現,股膝關節的屈曲和支援動作才能完成,才能為坐位平衡打基礎。

  4、坐位保持和平衡訓練:

  良好的坐位姿勢對腦癱患兒糾正異常運動模式,完成進食、交流、學習等活動起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發育正常的孩子在其6~7個月時就可以獨坐,但是腦癱患兒往往會因為軀幹和髖部的控制能力差而失去正常的坐起能力。而平衡功能的訓練可以幫助腦癱患兒的更好的掌握坐、爬,站立、行走等基本技能。因此,坐位保持和平衡訓練也是腦癱作業療法的重要內容。

  5、爬行能力的訓練:

  爬行訓練是腦癱患兒接觸的第一個交替性運動,對腦癱患兒未來的步行及複合性運動和其它感覺統合方面起到了基礎作用。

  6、手功能訓練及手眼協調性訓練:

  作業療法的目的是為了讓患者能夠最大限度的恢復功能,而手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手和眼睛的協調也至關重要。腦癱患兒多數伴有手功能障礙,其主要由拇指內收、緊握拳、屈腕等,以及程度不一的前臂內旋、肩胛帶內收引起,表現為不能抓握物品或抓握不靈敏、不穩,即沒有手功能或手功能不靈敏、不協調。手功能的訓練時作業療法的一大特色,我們通過各種作業活動來達到訓練雙手的靈活性及手眼協調性目的。

  7、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訓練:

  康復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患者回歸家庭,迴歸社會,而穿衣,吃飯,梳頭,洗漱等是每個人必須的最基本的日常活動。而腦癱患兒往往由於自身運動的障礙,完成這些活動有一定困難,通過訓練可以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7、認知功能訓練:

  認知功能障礙時腦癱的一種常見併發症,針對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我們仿照引導式教育的模式,採取集體授課的方式來進行鍼對性的訓練。主要訓練內容包括記憶力、注意力、邏輯推理能力、語言、算術、基本常識以及自信心的培養等方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