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治療師 楊婷婷

  痙攣型:

  作業治療師會運用不同的方法,改善患兒的肌張力,並協助患兒經歷正常的活動模式,做出有意義和功能性的活到,如:伸出手到不同位置取東西,伸手接觸身體的不同部分等,部分的痙攣型腦癱患兒可能需要帶上手架或手託去預防手部關節變形或改善手部活動模式,如協助拿取物體時手腕向上。部分活動能力軟弱的患兒,需要經常轉換姿勢,以預防關節變形。

  1、矯正肩部異常姿勢

  (1)患兒取坐位,治療師位於患兒身後,一隻手固定住患兒的頭部,另一手扶住患兒患側的肘關節緩慢使肩關節上屈至180度並保持30秒,這一動作可做10次。

  (2)重複(1)的動作,當患側上肢肩關節上屈至180度時,屈曲患兒的肘關節成90度並置於其腦後,前臂保持旋後,注意動作應輕緩,切忌用力過猛,保持時間30秒,做10-20次。

  (3)患兒仍取坐位,讓其患側上肢置於身後,與另一隻手互握,手心向外做“背手”的動作。初始,可讓患兒的雙位於尾骨的位置,逐漸上提至L1處,保持時間30秒,做10-20次。

  (4)患兒取側臥位,患側在上面,治療師坐在患兒身後,將右側下肢橫跨於患兒的髖關節,予以固定,然後一手固定患兒的腋下,五指固定於同側肩部的岡上肌,有節律的按壓,用力方向可分為向前、向下和向後,每一個方向保持的詩句和頻率為:每次30秒,做20次。

  2、促進視覺引導下的手抓握功能發育

  腦癱患兒建立視覺引導下伸手抓握的能力以及發現自己身體各個部位的能力均有限,因此,應根據患兒障礙的型別和程度選擇體位,保持患兒穩定,對稱姿勢的同時,訓練患兒肩部和上肢向前伸出完成抓握。

  緩緩俯臥位於治療師的身體上,治療師用雙手支撐患兒的腋下,患兒用一隻手支撐體重,另一隻手可向前伸出觸控治療師的臉。

  患兒背靠治療師的雙下肢上,雙足平放在地面上,治療師引導患兒用手觸控自己的臉,告訴患兒眼、鼻子、耳朵、口、頭髮等的同時讓患兒觸控相應的部位。治療師下肢提供的支撐程度就根據患兒保持軀幹向前的坐位能力確定。

  痙攣型偏癱患兒擁有較強的粗大運動能力,所以他們的手部精細運動能力可能會被更多地關注,尤其是雙手的協調能力。訓練重點為患側上肢特別是手功能、雙側協調以功能獨立。

  坐位雙手功能改善:患兒觸覺及本體感覺刺激輸入;增強坐位重心轉移和患側承重能力;提高雙上肢的遊戲功能。

  通過最有效的訓練方法是用患兒上肢、手以及軀幹,教患兒獨立完成活動,如書寫、畫畫、剪、穿衣、進食等,管理自己的物品。

  運用輔助器具,如坐姿正椅、夾板、特製剪刀、刀叉餐具等,以幫助患兒技能提高,防止患側手畸形的發生並使一些作業活動變得容易。

  除提高運動功能外,作業治療師還要對患兒的社會與心理教育提高支援。提高患兒自尊、自信能力是作業治療的重點,也是使患兒成為幸福、適應社會及雙手協調功能外,可從環境上加以幫助,如用活頁去固定紙張等。

  四肢癱由於四肢癱瘓兒具有更嚴重的上肢功能訓練障礙,因此抓握與釋放是這些患兒的注意訓練專案,這些訓練必須以提高他們的日常生活能力為目標。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