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副主任醫師 黃建盛

  前言

  醫學界,藏有許多精英。我喜歡在協和那歷史悠久的大院兒,找個長凳安靜坐著,看那些氣質優雅的醫學精英穿著白大褂翩翩來去,男的英俊女的漂亮,十分養眼。

  但是,一位醫生卻給我轉述了這樣一句醫學圈的玩笑話:“二十年後,就等著隔壁的二傻子給你看病吧。如果環境還不改變,好的醫生,怕是慢慢都要離開這支隊伍。

  真不希望某天推開診室的門,看見“隔壁二傻子”坐診。我希望醫生們都心情舒展身體健康,所得與付出匹配,然後心平氣和盡職盡責面對病人;天底下所有像我母親那樣為病所苦的人,都如沐春風。因為這樸素的想法和種種現實,作為調查記者的我,近半年一直在跟蹤一個並不惹人注意、甚至一直被漠視的群體――麻醉醫生。

  所瞭解的,讓我深深不安

  一、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

  2014年4月22日,某醫院的手術室,緊急轉運來一位一歲半的小病人。孩子送來時缺氧狀態嚴重、呼吸衰竭,非常危險。家長懷疑他把什麼東西,嗆到氣管裡了。

  麻醉醫生迅速給藥,孩子很快進入全麻狀態,外科醫生隨即開始取異物,手術室裡響起刺啦刺啦的聲音。但是,突然出現的聲門痙攣,使得氧氣無法順利給進。看著那個無聲無息的光溜溜的小傢伙,我的心提了起來,默默祈禱平安

  兒童病情變化快,給他們做麻醉風險很大。有資料表明,兒童麻醉死亡率遠高於成人,處於急救狀態下的小病人,留給麻醉醫生的時間更少。對於這個小寶寶來說,如果氧氣不能快速給進,幾十秒內就有可能發生心臟驟停,即便保住生命,也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後遺症,這是一輩子的麻煩。

  “吭哧吭哧”,麻醉醫生趕緊加壓給氧。由於操作迅速,孩子的聲門終於開啟,大約二十秒鐘後,呼吸道暢通,氧氣順利給了進去!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一共出現了兩次,都在十幾秒中內迅速處理完畢。一個小時後,嗆到孩子氣管裡的半粒花生,終於被成功取出。年輕的外科醫生,手上墊塊綠布,布上放個小托盤,那半粒花生米,就放在托盤裡。這個不起眼的可以被輕輕捏碎的小東西,竟然差點要了一個娃的命。“咔咔---”小寶貝甦醒,他揮舞著兩隻肉胳膊,發出一種痛苦的聲音。

  在這種手術中,麻醉非常關鍵。醫院外科醫生說,“麻醉醫生對於我們外科醫生來說非常重要,病情變化第一個觀察和作出及時處理的,都是麻醉醫生。麻醉醫生是外科醫生的前哨,沒有他們保駕護航,手術不可能安全順利地做下來。”哦,這種說法,我真是第一次聽到。

  手術中,打麻藥,僅是麻醉醫生工作的第一步。此外,藥品劑量的調整等許多瑣碎細節,都需要他們時刻兼顧。在手術意外和併發症的預防處理中,麻醉醫生起著關鍵作用;急救狀況下以及手術高風險階段,他們還必須分秒必爭地調整好病人的心跳、血壓和呼吸狀況,以保證生命安全。

  麻醉界有句行話叫: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因為,麻醉醫生不僅要提供“無痛”技術,更重要的是,守護病人的生命安全。很多一線麻醉醫生常用“只有小手術,沒有小麻醉”這句話,來警示自己。

  不過,在歌手邁克爾-傑克遜,因注射麻醉藥異丙酚過量導致死亡的案件和電影《奪命手術》中,麻醉藥卻成了索命殺手.

  近年來,我國也頻頻爆出麻醉致死事件:麻醉事件,人流植物人事件,長植物人事件,超女死亡事件,26歲女子做狐臭手術打麻醉喪命。

  麻醉,可以保命,也可以奪命。在手術過程中,用什麼麻醉藥、用多大量、怎麼用,完全掌控在麻醉醫生手中。一次手術,生死之間,麻醉醫生責任重大。

  有資料表明,在影響麻醉安全的各種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麻醉醫生的疲勞麻醉。某地麻醉醫生總人數只有區區900多人(有訊息稱目前已有200人改行),過量的工作,使得留下來堅守的麻醉醫生個體疲於奔命,麻醉致死率居高不下。發表在臺灣麻醉醫學會期刊上的文章:2002-2008年,某地的麻醉相關致死率約為十萬分之十二,這是是日本的12倍、英國的21倍。

  中國大陸目前還沒有對麻醉致死率的研究資料。按照目前規定,我國大陸三級甲等醫院,麻醉相關死亡的合格標準是1/5000,即:五千人中有一人因麻醉失誤死亡屬於正常。這等同於美國20多年前的標準。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麻醉相關死亡率,早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的1/5000,降低到目前的1/20萬。

  疲勞麻醉跟疲勞駕車一樣,害己害人,要命。我國大陸的一線麻醉醫生,到底處於一種怎樣的工作狀態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