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常玉英

  經常在臨床上做結腸鏡,發現直腸、結腸息肉的病人越來越多。有些患者發現結腸息肉後心事重重,到處求醫問藥,尋求有無一勞永逸的治療方法。有的患者發現結腸息肉,一副無所謂的態度,聽之任之,由它去吧。

  結腸息肉的發現是多因素的,有的可能與飲食習慣有關,有的可能與慢性結腸炎症有關,有的與遺傳因素有關,有的與目前的檢查器械有關。由於內鏡裝置的更新、內鏡醫生操作技能的提高、患者檢查依從性的提高,結腸息肉的發現率確實有明顯提高。

  有些患者發現息肉,非常恐慌,是因為知道息肉是結腸癌的癌前病變,所以把息肉看做了即將發生的結腸癌,所以惶惶不可終日。其實,發現結腸息肉,內鏡可以切除或灼除治療,本身就是避免其發生癌變的主要治療手段。至於非手術治療,如藥物根除息肉的治療,是無濟於事的。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

  那麼結腸直腸息肉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直腸、結腸息肉是指發生在直腸結腸粘膜表面的隆起性病變,有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形之分,有的有蒂,似乎葡萄一樣,或像草莓一樣,有的無蒂,有的匍匐在結腸粘膜表面。有的單發,有的多發。

  2、息肉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息肉、腺瘤性息肉,結腸息肉病、癌性息肉等。

  3、炎性息肉是指腸道慢性炎症所致的息肉,如常見的如腸結核、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慢性菌痢、腸道寄生蟲病等,是腸道慢性炎症的一種粘膜改變。

  4、幼年性息肉常見於小孩,常是瀦留性息肉,臨床可以表現為便血,也常由此而被發現。

  5、增生性息肉常在直腸區域發現,多半很小,直徑0.1~0.3cm、扁平、呈白色,常多發,這些息肉癌變率很低,無需擔憂,但是病理學性質,需要多部位活檢才能確定。有些息肉是神經內分泌腫瘤,或類癌等。發現這些息肉,可以採取內鏡下切除或灼除的方法消融或根除。

  6、炎症性息肉,除了內鏡治療區域性息肉以外,還需用藥物積極控制腸粘膜炎症。

  7、錯構瘤性息肉,多見於息肉黑斑綜合徵,也稱P-J綜合徵,屬於非腺瘤性息肉,但有一定的癌變率。需要定期腸鏡下切除息肉。這部分病人,常在口脣、手掌、手指、腳趾面板上有黑斑,偶爾結腸鏡檢查時發現有結腸息肉,而得到診治。

  8、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鋸齒狀腺瘤,這種息肉是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的,需要積極治療,首選內鏡切除治療,因為該型別息肉有癌變的風險,癌變風險較高。

  9、如果我們同時發現多個腺瘤,不可能每一個都去做病理活檢,建議分次內鏡切除治療,尤其是對於直徑大於1.0cmm、病理提示有絨毛狀結構的管狀腺瘤,尤其是伴有低級別或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鋸齒狀改變的腺瘤,是高危險性息肉,因其癌變風險高,需要及時處理,並定期複查監測。

  10、結腸息肉病,是指結腸息肉多發,高達50個,甚至密佈大小不等、形態不一的息肉100個以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癌變率是100%,有醫生甚至認為最好採用全結腸切除的方式預防今後的癌變。有些結腸息肉病的患者息肉又多又大,不可能一次內鏡完全切除,需要分次治療。這樣便於術後的腸粘膜修復,並降低內鏡切除的併發症發生。醫生每次可能切除十餘個,需要分時間多次切除息肉。由於內鏡切除,可以保留結腸,也就保留了結腸的生理功能,不至於像全結腸切除一樣,以去掉一個器官的方式,來規避結腸癌的發生。

  雖然全結腸切除可以避免結腸息肉癌變,可是一個人沒有了全結腸,營養不良的發生風險會明顯提高,生活質量可能就會受很大影響,所以並不值得提倡首先採用切除全結腸來治療結腸息肉病,以其預防息肉癌變的發生。至於採取何種治療方式,需要專科醫生全面評估,醫患共同商榷治療方式的利害得失,來最後確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