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 主治醫師 宋紅傑

  近年來,由於人們飲食習慣等生活方式的改變,大腸癌發病率逐年增高,其發病年齡也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80%以上的大腸癌與腸息肉有直接關聯。儘管腸息肉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已被公認為是一種重要的癌前病變。

  大腸息肉是指腸腔內黏膜表面的隆起病變,可以單發,也可多發。大多見於直腸和乙狀結腸。大腸息肉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高,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惡變傾向,惡變率大概是為10%。

  大腸息肉只是一個統稱,主要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兩種。非腫瘤性息肉中有錯構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腫瘤性息肉即腺瘤。腺瘤根據病理組織學結構可分成三種類型即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型腺瘤。臨床中最常見的為腺瘤,其次是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經多年演變,其中一部分會癌變。

  臨床表現方面:

  較小的息肉一般無症狀,待發展致較大時會出現腹痛、腹瀉、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大便潛血、鮮血便等症狀。幼年性息肉往往自然脫落並出現便血,較大的息肉可引起腸重疊或在肛門外露出。對於健康人群來說,發現腸息肉最直接的方法是觀察糞便情況。腸息肉最常見的症狀是便血。出血多發生於排便之後,呈鮮紅色,且不與糞便相混。有時糞便中有多量黏液,或在圓柱形的糞塊上有一條凹陷。建議中老年人每天都要觀察大便有無血樣物,注意大便的次數,一旦有出血或大便習慣改變千萬不要隨意用痔瘡來解釋,應經過醫生的正規檢查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結腸息肉高危人群

  包括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長期生活在息肉多發地區;長期攝入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素飲食;年齡大於50歲者;有肝硬化、乳腺癌、腸癌、子宮內膜癌、輸尿管和腎盂癌等相關疾病者。

  腸息肉和腸癌關係特別密切。腸癌高發,腸息肉也是高發的,比如說在美國腸息肉和腸癌都是高發的,非洲國家有可能是腸息肉和腸癌是低發的,但是非洲國家的移民,移民到歐洲國家之後,下一代腸息肉發病就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從年齡分佈來講,腸息肉比腸癌早發十年左右,結腸息肉病的患者,腸息肉的發病率比腸癌早發10―20年,這一時間間隙就是是息肉逐漸演變成癌的過程。40歲以後結腸息肉和腸癌均有高發的趨勢。通常隨著年齡的增加,腸黏膜發生息肉的機率明顯增加,息肉的數量也會增多,7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50%會發生腸息肉,而約10%的息肉會癌變,最後演變成大腸癌。

  結腸腺瘤是大腸的良性上皮腫瘤。伴隨著腺瘤性息肉體積的逐漸增大,結腸息肉癌變率也隨之增加,總癌變率為10~20%。廣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於癌變;生長在高位息肉要比在直腸內的息肉易惡變。從病理組織學分析,管狀腺瘤癌變率較低,佔5%,混合型腺瘤癌變率為20%,而絨毛狀腺瘤癌變率可達50%以上。無蒂息肉癌變潛力明顯大於有蒂息肉,故息肉一經發現,即是小腺瘤,也應及時切除。

  預防

  臨床研究顯示,只有20%的腸息肉與遺傳因素有關,多數腸息肉的發生還是與飲食不當關係密切。腸息肉中癌變率最高的腺瘤發病率和飲食中脂肪攝入有一定的關係,特別是當脂肪攝入超過總熱量的40%,可導致肝臟合成膽固醇和膽汁的增加,從而導致這兩者在結腸腸腔和糞便中的含量升高,從而促進腺瘤的生成。

  因此要預防腸息肉減少腺瘤發生,就要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一般認為宜低脂肪、高纖維素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可適當吃些燕麥、小麥麩皮及麥麩,這類食品對腸道的保護作用在於其本身被細菌酵解後能產生抗癌的酸性環境或丁酸、短鏈脂肪酸等抗癌物質,能有效預防腺瘤癌變,同時這類食品還能增加糞便的量、減少致癌物質濃度、減少糞便在腸內滯留時間,能淨化腸道環境以預防腸息肉發生。目前研究還表明補充鈣、葉酸、植酸和蛋白酶抑制素也有利於預防腸息肉,其中葉酸可保護腸粘膜抵抗癌變,每天吃適量的菠菜等綠葉蔬菜就可吸收足夠葉酸。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含蛋白酶抑制素和植酸,可經常食用。

  治療

  目前治療結腸息肉的方法較多,臨床上多采用內鏡下微創切除,病人可免除受開刀之苦。內鏡下進行息肉切除對身體損傷小、痛苦少,對年老體弱或嬰幼兒尤其適合,因此該方法現已廣泛普及。內鏡切除治療後的患者其大腸癌的發病率約降低70%至90%。

  內鏡醫生一般根據腸息肉的大小、形狀和性質及數量來確定治療方案。通常炎症性息肉無須特殊處理,每隔1至2年做一次腸鏡隨訪即可。小的腺瘤性息肉,可通過腸鏡下電凝方法直接切除,較大的息肉也可在腸鏡下先用金屬鈦夾或尼龍線結紮根部,然後用電凝切除。另外一些多發的複雜息肉則仍需開腹手術切除。近年來隨著電子內鏡更新換代,內鏡治療的配件不斷完善,目前國內利用腸鏡治療腸息肉及早期腸癌的診治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鈦夾止血,鈦夾定位及尼龍圈套扎,黏膜切除術及氬氣刀凝固術等國際新技術都已經被熟練應用於腸息肉的臨床治療,這些新技術已能使95%以上的腸息肉病人進行內鏡下切除治療。

  但仍需提醒內鏡下切除術後的腸息肉患者,在術後10天內應注意多攝入流質和半流質飲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和過硬的食物,避免劇烈活動,以防息肉切除殘端發生穿孔及出血,若出現腹痛、便血等情況,應及時告知醫生。此外結腸息肉具有易復發的特性,因此息肉切除後並不等於解除了癌變警報,患者仍需接受結腸鏡隨訪篩查。建議患者術後3個月至半年一定要按照醫生要求進行腸鏡複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