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外科 副主任醫師 孫鵬飛

  中晚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治療比較困難,若不進行手術干預大多數患者病情將進行性發展,關節置換往往不可避免。青壯年患者的人工關節置換併發症發生率較高,遠期效果並不理想,不少患者一生中不得不接受一次甚至數次的關節翻修手術,而目前關節翻修手術從手術難度、術中創傷到遠期效果都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對於這部分患者,保留股骨頭的手術方法是理想的選擇,傳統的血管化的骨瓣轉移修復手術往往創傷較大,針對這一問題,我院選擇性的對一部分病例行微創的帶血管蒂骨瓣轉移術,隨訪療效滿意。
  帶血管蒂的骨瓣或骨膜瓣移位術由於無需進行顯微吻合,因而更易普及推廣,移植的骨瓣帶有獨立的動靜脈系統,可與病灶周圍的血運建立聯絡,重建股骨頭內的血液供應。微創化帶血管蒂骨瓣轉移術的突出優點是對髖周組織干預小,於肌間隙進入,不損傷髖屈曲及外展功能,術後疼痛輕,切口美觀,恢復快,手術時間和術中失血較傳統的骨瓣轉移術沒有明顯差異。即使失敗也不會對全髖關節置換產生不良影響,考慮到青壯年病人進行人工關節置換後必將面臨翻修手術的巨大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因而進行股骨頭的修復與再造仍不失為一種有退路的治療選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該術式要求術者對髖周解剖熟悉,術中根據血管狀況選取適當的帶血管蒂的骨瓣,而不應因追求小切口,而將手術程式化,勉強選用骨瓣,最好的術後功能康復應該應是手術的目標。

  良好的暴露是手術成功的前提,儘量減小切口長度和對髖周組織的侵襲。但不應盲目追求小切口而增加對面板和軟組織的過度牽拉。手術應熟悉髖關節、旋股外側血管的解剖,有條件可常規術前血管造影以確定血管位置,術前選擇血管條件較好的作為血管蒂將大大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減少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該方法主要適用於Ficat分期Ⅱ、Ⅲ期的中青年患者,經臨床早中期隨訪,對於已出現骨性關節炎表現的Ficat IV期病例,臨床成功率相對效低。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應慎用,因老年人成骨能力差且多存在血管內膜病變,故手術失敗率較高。術中游離升支臀中肌支血管時,避免損傷臀上神經,以免術後臀中肌癱瘓;切取骨瓣時要儘可能保持臀中肌止點的完整性,切取的肌肉僅限前外側下端的小部分臀中肌。手術應注意避免血管蒂扭轉及痙攣,術後常規採取保障血管蒂通暢的治療措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