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主任醫師 鄭燕平

  腰椎外科治療的新進展
  在最近一年裡,腰椎疾病的治療方面的有不少新的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
    術中使用抗生素
  一項最近的研究中在5例行脊柱融合術的患者體內提取成骨細胞,然後進行細胞培養以評價切口內萬古黴素對細胞的影響。成骨細胞被置於三種不同濃度的萬古黴素中,濃度分別為3,6和12mg/cm2。所有5例患者成骨細胞標本在培養的第3到6天均顯示細胞遷移。但是,在加入萬古黴素後,5例中僅有1例可觀察到細胞遷移。細胞活性在最低的萬古黴素組為100%,而在較高的萬古黴素濃度中為97%,在最高濃度的萬古黴素中僅為87%,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小於0.009)。作者的結論是,萬古黴素的應用可能影響細胞遷移、細胞分化以及細胞活性,導致嚴重細胞形態學變化,而且這種影響呈劑量依賴性。因此,當在切口區域性使用萬古黴素後,將很有可能影響脊柱融合術的融合率。
  骶髂關節
  一項最近的研究評價了在無症狀人群中骶髂關節退變的發生率。作者分析了500例非下腰痛或骨盆區疼痛而行腹盆部CT檢查的患者影像學資料,有373例患者納入研究。共包括了746個骶髂關節。在整個人群中,至少有一側出現骶髂關節退變者有131例(35%),而至少有一側出現顯著的骶髂關節退變者有114例(31%)。而且該發病率自20歲年齡段至80歲年齡段逐步增加。作者認為,骶髂關節退變在無症狀人群中比較常見,而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影像學表現的骶髂關節退變與症狀並不直接相關。

  社會經濟學
  一項最近的研究對自體血回輸進行了評價,應用的物件是三個或小於三個節段的短節段腰椎椎板切除及融合的患者,共508例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84例患者(16.5%)術中使用了自體血回輸裝置,而其中有65例患者(77%)術中接受了自體血回輸。而同樣在該組患者中,有57例沒有使用自體血回輸的患者接受了異體血輸注。作者最後得出結論,在三個或小於三節段的腰椎椎板切除、融合術中,自體血回輸效價比並不高。
  一些作者試圖明確患者的人口特點以及臨床療效是否會影響患者脊柱術後1年的隨訪率。作者納入了兩年內註冊登記的所有接受脊柱退行性變手術治療的患者資料。研究共包括1484例患者,臨床資料包括基礎病情以及術後三個月的臨床療效。在該組患者中,有233例患者(15.7%)在術後第一年時失訪。在術後第一年接受隨訪和失訪的患者中,除了年齡和工作狀態以外,患者的基礎病情以及合併症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失訪組患者的平均年齡(51歲)明顯低於隨訪組患者(57.1歲)(p小於0.001),然而在失訪組患者中有工作的比例(45.9%)明顯高於得到隨訪組(41.7%)(p=0.04)。兩組患者的術前疼痛情況、功能障礙情況以及生活質量均無明顯差異(p大於0.05)。而且,在術後3個月的患病率、疼痛程度、功能障礙情況、生活質量以及患者滿意度方面,兩組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在多因素分析結果中,年齡是導致在術後1年失訪的唯一獨立因素(p小於0.001)。由此,對於實際註冊登記的患者中,其術後1年失訪率約為15%,而且預示術後失訪的唯一獨立因素是年齡,而不是臨床療效欠佳或者術後不滿意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