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膽外科 副主任醫師 譚運華

  肝癌合併黃疸可由肝癌本身或常合併的肝硬化所致,也可由抗腫瘤治療手段引起,常出現於肝癌中晚期,是肝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一、發生機制

  黃疸是中晚期肝癌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併發率約29.6%-37.5%,黃疸是膽紅素代謝障礙時血漿膽紅素濃度增高引起的鞏膜、面板、黏膜、體液等黃染的一種臨床表現,膽紅素來自體內衰老的紅細胞,其生成、代謝及排洩與肝臟關係密切,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均可導致血中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黃疸,根據病因黃疸可分為溶血性黃疸(肝前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肝源性黃疸)及阻塞性黃疸(肝後性黃疸)三種,肝癌患者所併發的黃疽屬於後兩種,以阻塞性黃疸多見,具體發生機制如下:

  1、肝內及肝門區腫瘤結節或肝門淋巴結腫大壓迫各級膽管,導致膽汁引流不暢,結合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返流人血,血中膽紅素濃度升高,以結合膽紅素為主,引起阻塞性疸。

  2、肝內腫瘤侵人膽管,導致膽管不完全或完全阻,並可部分壞死脫落,下降至肝外膽管,突然阻塞膽道,引起阻塞性黃疸,據報道,此機制的發生率約為1.5%-8%。

  3、膽管內癌栓形成,包括壞死腫瘤脫落,在膽管內生長,肝內原發腫瘤破人膽管,或腫瘤出血,含有癌細胞的血凝塊形成栓子,阻塞膽管等,均可導致併發阻塞性黃疸。

  4、瀰漫性肝癌或合併有嚴重的肝硬化,因廣泛肝細胞受損,膽紅素在肝內的生成。代謝及排洩障礙,導致血中結合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水平均升高,引起肝細胞性黃黃疸, 同時也可因肝內腫瘤對膽道系統的壓迫,合併有阻塞性黃疸,呈混合性黃疸。

  5、一些抗肝癌治療手段也可引發黃疸,如肝動脈化療栓塞、經皮無水乙醇注射。外放射治療等。錢建民等報道,肝動脈栓塞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102例,併發黃疸者約10例,佔9.8%,其機制尚不完全明確。

  二、臨床表現

  肝癌患者併發黃疸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在肝腫大。肝區痛。食慾減退。消瘦、脾腫大、腹水等肝癌常見症狀基礎上出現面板、鞏膜。小便呈黯黃色或黃綠色,大便顏色變淺灰或呈白陶土色,面板瘙癢、膽絞痛,或伴有寒戰。高熱等。主要臨床表現可分為三種類型:膽管炎以腹痛、發熱、黃疸為主要表現;進行性無痛性黃疸;波動性黃疸。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對於肝癌診斷已明確的患者,本病的診斷不難,肝癌患者出現面板、鞏膜、小便黃染,血中膽紅素濃度升高,或未見面板、鞏膜、小便黃染,僅有血中膽紅素濃度升高即可診斷。血中結合膽紅素顯著升高,尿膽紅素陽性,見面板癌癢,大便呈白陶土色,為阻塞性黃疸;血清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均升高,以結合性膽紅素為主,尿膽紅素陽性,尿膽原增高,為肝細胞性黃疸。

  (二)鑑別診斷

  對於肝癌診斷尚未明確,以黃疸為首發症狀的患者,本病的診斷有一定的困難。須與膽管癌。胰頭癌及十二指腸壺腹腫瘤鑑別,肝癌的黃疸常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出現於肝癌晚期,伴有右上腹脹痛,多有血AFP濃度升高;而膽管癌、胰頭癌及十二指腸壺腹腫瘤多無肝炎、肝硬化病史,僅以無痛性進行性黃疸為首發症狀,血AFP濃度多正常,腹部B超、CT、MRI、PTC(經皮穿刺肝膽管造影)、ERCP(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核素膽系造影、血管造影等檢查有助於以上疾病的鑑別。

  四、治療

  肝癌併發黃疸的患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積極對肝內原發腫瘤進行治療.是控制和消除黃疽的根本措施。針對黃疸,亦應積極利膽退黃或控制其進展,儘可能改善患者全身狀況,減輕患者痛苦,為後續治療尋求時機。

  (一)內科治療

  1、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給予低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戒除菸酒。如合併有肝性腦病的患者,尚應限制或禁止蛋白飲食。

  2、保肝及利膽藥物治療 肌苷能促進受損的肝細胞恢復,肝泰樂能促進肝細胞再生,益肝靈可保護肝細胞膜免受毒物損傷,門冬氨酸鉀鎂能加速肝細胞內三核酸迴圈,輔酶A、三磷酸腺若能促進機體能量代謝,均有利於肝功能的改善,使血中膽紅素水平下降,可酌情使用。

  3、激素 激素可降低黃應時毒素對機體的損害,並抑制單核吞噬細胞系統,減少膽紅素的生成,抑制黃疽的進展。臨床上常用強的鬆龍,每天20-30mg。

  4、補充血漿白蛋白 白蛋白可與血中非結合膽紅素結合,形成結合膽紅素,降低非結合膽紅素對機體的損害。

  5、肝酶誘導劑 能加強肝細胞內與膽紅素代謝有關的酶的活性,促進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洩,常用苯巴比妥等。

  6、經皮經肝膽管引流(PTCD)是指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將膽汁引流出體外,是惡性膽道梗阻常用的姑息性治療方法之一。適用於不能手術切除的原發性及轉移性肝癌引起的膽道梗阻,或腫瘤切除術前,黃疸指數太高,須減輕黃疸,改善肝功能時。

  (二)手術治療

  1、腫瘤切除術 肝癌壓迫膽管引起梗阻性黃疸的患者,膽管未受侵犯,且一般情況好,心、肺、腎功能正常,腫瘤有手術切除指徵時,應及時進行腫瘤切除術,手術方法包括肝的規則切除和不規則切除,臨床可根據腫瘤部位、大小及肝臟儲備能力等情況選擇不同術式,術後膽管壓迫解除,黃疸可完全消退。

  2、置管引流術 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肝葉切除等手術中,放置T型、U型、Y型引流管,通過腫瘤佔據或壓迫的管腔,同時行高位空腸段造口,肝膽引流管與空腸造疾分別引出體外,術後可在體外將兩管連線,將膽汁引入腸道。對於一些已失去剖腹探查機會的極晚期病例,則可採用經皮肝穿刺肝膽管引流(PTCD)。

  3、肝動脈結紮 可阻斷腫瘤90%的血供,而僅減少正常肝組織25%的血供,使腫瘤縮小,甚至缺血壞死,減輕對膽道系統的壓迫,使黃疸緩解,且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 。

  4、肝動脈插管化療 進腹後由胃大彎處找到胃網膜右動脈,分離出長約1cm的一段動脈,用套線牽引,切開前壁,插人導管,直至肝動脈,根據腫瘤位置決定插人肝固有動脈、肝右動脈或肝左動脈,固定導管,將其引出腹壁,行插管化療,或用微化療泵化療,將微化療泵埋置於皮下。

  5、膽管一空腸吻合術 肝癌壓迫膽道,不能手術切除時,可行膽管一空腸吻合術,將膽汁引人腸中,減輕黃疽。該法術式很多,包括左右肝管空腸吻合術、左肝內膽管空腸吻合術等,臨床可視腫瘤壓迫部位選擇合適的吻合點,也可在術中放置U型管引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