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白春巨集

  眩暈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臨床症狀和到醫院就診原因。引起眩暈的原因有很多,頸性眩暈是由頸源性因素引發的以眩暈及平衡失調為主的臨床綜合徵,是老年人群眩暈比較常見的原因之一。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工作環境的改變,頸性眩暈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研究表明頸性眩暈患者的始發年齡呈下降趨勢。

  一、臨床表現

  1、患者有頭暈、晃動、浮沉感,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有時呈現坐起或躺臥時的變位性眩暈;

  2、患者多有頸部僵硬,發脹等不適感覺,多在晨起時發生;

  3、合併有神經根壓迫時可伴有雙上肢感覺運動異常,有麻木、過電感,上肢無力等症狀;

  4、當改變體位尤以扭轉頭部時眩暈加重,嚴重者可發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識障礙。

  二、發生機制 

  頸性眩暈的發病機理十分複雜,國內外學者對此有較多研究,但仍不明確。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頸性眩暈的發病機理是多因素的,與交感性因素、頸椎退變失穩、血液黏稠度及血管源性因素等有關,最後導致椎動脈供血不足。

  1、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椎.基底動脈系統主要供應腦幹、小腦、顳葉下面和枕葉內側面皮質的血液。當先天性椎動脈狹窄、閉塞時可造成先天性頸性眩暈。關節突關節和鉤椎關節增生易造成經橫突孔內的椎動脈的壓迫,使椎動脈狹窄,引起眩暈。

  2、交感性因素:交感性因素表現為頸交感神經叢受到直接或間接刺激,引起椎動脈痙攣,使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出現眩暈症狀。這是交感神經受刺激興奮後,其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作用於受體,引起血管收縮的結果。常常由鉤椎關節、鉤突關節椎體骨質增生等頸椎退行性變等因素刺激交感神經引起。

  3、頸椎退行性變:頸椎退變時,由於椎間盤水分丟失,椎間隙變窄,間盤突出,進而造成椎間小關節的紊亂、肥厚、增生從而引發頸椎失穩。可壓迫椎動脈,並刺激交感神神經,導致椎動脈及其分支的痙攣,加重腦部缺血癥狀。

  4、頸椎骨折:頸椎損傷時眩暈也是較常見的臨床症狀,其原因多為椎動脈的直接創傷 。頸椎損傷時頸椎損傷時相鄰橫突孔間受到過度牽伸而張力增加,造成血管內壁原發性挫傷,繼之腔壁內血栓形成,最終形成完全性栓塞 。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引起眩暈。

  三、診斷要點

  引起眩暈的因素有很多,頸性眩暈需要與神經官能症、眼源性眩暈、顱內神經血管病變等引起的眩暈相鑑別。頸性眩暈診斷要點如下:

  1、出現如前所述的臨床症狀,且病史一般較長;

  2、頸椎X片可見頸椎生理曲度的變化,椎間盤改變情況、椎體骨質增生、橫突孔骨質改變等狀況;

  3、CT檢查可清楚的顯示橫突孔原發和繼發狹窄,亦能顯示頸椎椎管的大小、椎間盤突出骨化狀況,對於鉤椎關節增生狀況也較X線清楚;

  4、對於椎間盤變性、頸髓受壓變性狀況、頸部軟組織病變優於CT,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MRA)能清楚的顯示椎動脈受累狀況,如椎動脈受壓、迂曲、畸形等改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