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眼科 副主任醫師 黃小勇

  原發性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定義為在視網膜裂孔形成基礎上,液化的玻璃體經裂孔進入視網膜神經上皮和色素上皮之間,形成的視網膜脫離。
  概述:
  又稱Eales病,多發生於20-40歲的男性病人,常兩眼先後發病。是年輕男性患玻璃體積血的常見原因之一,僅次於眼外傷,其特徵是雙眼反覆發生視網膜及玻璃體出血,最初病變在視網膜的周邊部,出血量少時常無症狀,有的患者在開始數日內感覺視力輕度模糊或有類似飛蚊幻視症狀,若發現得早,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和鐳射對本病的診治非常重要,常可恢復較好的視力。
  出血量多時血液進入玻璃體,患者會僅感到眼前有黑影飄動。病情進一步發展,大量玻璃體出血時,視力急劇下降,甚至引起視網膜脫離而至失明,如玻璃體出血久不吸收或併發有視網膜脫離時,需通過玻璃體切割術進行治療。
  病因:
  本病病因多樣。首要考慮結核,大多數為由結核菌素引起的Ⅲ型變態反應,此等病例全身及眼療均無活動性結核,或僅有陳舊性病變(如肺部、肺門部鈣化灶),結核菌素面板試驗強陽性,並可誘發病灶反應,使視網膜靜脈炎症及玻璃體積血突然加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可侵犯視網膜血管,導致視網膜玻璃體出血。
  膿毒病灶,如慢性扁桃體炎、齲齒、面板膿腫等,亦為本病比較多見的原因。此外,糖尿病、蛔蟲病、梅毒、結節病、Behcet綜合徵等,也有引起本病的報道。

  臨床表現:
  視功能損害,因受累血管的大小、出血量多少及部位而定。如病變位於眼底周邊部的血管、出血量不多者,患者多無自覺症狀或僅有飛蚊症;當病變位於較大靜脈、出血量多,突破內境界膜進入玻璃體,或出血雖少而位於黃斑部者,視力突然減退,嚴重者可突然下降至眼前指數、手動、甚至光感。
  眼底檢查只有在視網膜出血未進入玻璃體或玻璃體少量積血時,才能見到眼底。視網膜靜脈改變常見管壁伴有白鞘,附近有火焰狀或片狀出血,其間雜有灰白色境界模糊的滲出斑,靜脈分支呈節段狀或整支血管白線化,鄰近處可見新生血管或形成吻合,並有瘢痕性白斑及色素斑點。玻璃體內暗紅色血性混濁。開始1~2次的玻璃體積血吸收較快,發病數週內已大部消失,視力也隨之好轉。如果黃斑部尚無損害,可恢復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本病易於復發,多次反覆後,玻璃體積血越來越不易吸收,終於機化,表現為不同範圍、不同形態的機化膜。機化膜上可有新生血管,薄弱的新生血管管壁易於破裂,更增加了出血反覆發作的機會。另外,機化膜的收縮變易於導致牽引性視網膜脫離。
  診斷:
  本病大多累及雙眼。但雙眼病情嚴重程度及復發頻度並不一致,一眼有玻璃體大量積血眼底不能檢查時,不論另眼有無症狀,均應充分散瞳後檢查眼底。如在眼底周邊部見到一處或數處靜脈小分支充盈、扭曲、附近有出血及或滲出病灶、靜脈管壁白鞘或混濁,即可作為臨床診斷論據。

  至於病因方面,應儘可能查清,使治療有的放矢。詳細地進行全面體檢及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如胸部透視或攝片等檢查有無結核或結節病。面板、口腔、耳鼻喉科檢查有無膿毒性病灶或淺潰瘍,抗“O”、梅毒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血象、大小便常規。
  由於本病大多為結核變態反應所致,臨床上常做結核菌素試驗。只要患者有結核既往史,或見到全身非活動性結核病灶(如肺門或肺部鈣化灶等),經各項檢查又不能發現其他可疑病因者,即可據此推斷。
  治療:
  本病的治療,大致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即可出血突然發生之後,當囑患者避免強烈活動,儘量高枕半臥位。多予解釋以消除視力急劇下降而產生的焦慮、恐懼情緒。 並給以止血藥、維生素K、C、路丁及鈣劑。能看到視網膜後作眼底熒光血管造影,酌情視網膜鐳射治療。
  一般說來,開始1~2次玻璃體積血,能較快自行吸收。但反覆發作後,就難以吸收,陳舊性玻璃體積血,常需手術治療。如玻璃體出血久不吸收或併發有視網膜脫離時,需通過玻璃體切割術進行治療。
  預後:本病視力預後,取決於黃斑部是否受損害,及牽引性視網膜脫離是否發生。玻璃體積血多,或反覆復發者,一般預後較差。但只要黃斑部未受損害,在積血吸收及病變靜脈期間,視力可恢復至原有水平或接近原有水平。反之,黃斑部被累及者,則即使出血甚少,或僅第一次發病,視力即有不可逆性損害。玻璃體大量積血,特別是反覆發作後的玻璃體積血,常不易消失,終於機化而形成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或結締組織收縮,引起牽引性視網膜脫離,預後不良。
  預防:
  除積極治療外,需除去病因。避免情緒過度刺激,避免精神、體力過度疲勞,注意起居,節制性慾,少食辛辣煎炒之品,慎戒菸酒。一眼已患病,應注意檢查另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