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喉科 住院醫師 張昌明

  周圍性面癱的常見病因:

  (1)感染性病變:耳部帶狀皰疹、腦膜炎、腮腺炎、猩紅熱、多發性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顱神經炎、區域性感染。
  (2)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顳骨化膿性炎症。
  (3)腫瘤:基底動脈瘤、顱底腫瘤、聽神經瘤、頸靜脈球腫瘤。 西京醫院耳鼻喉科張昌明
  (4)外傷:顱底骨折、面部外傷。
  (5)中毒:如酒精中毒。
  (6)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維生素缺乏。
  (7)血管機能不全。
  (8)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

  周圍性面癱也稱面神經炎(Bell麻痺),俗稱歪嘴病,是莖乳孔以上面神經管內面神經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炎症,在腦神經疾患中較為多見。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面神經管是一條狹窄的骨性管道,面神經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很容易損傷,但此病的詳細病因至今未明,臨床上多數因頭面部受涼引起,其次推測可能與區域性血管病、病毒感染有關,還有人提出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可能較正常人口發病率高。

  其病理改變為面神經水腫、脫髓鞘,嚴重者出現軸索變性,後者往往是不可逆的。

  二、臨床表現

  任何年齡均可見,20~40歲最為常見,男性多於女性。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以夏、冬多見。急性起病,多為單側,長於幾小時內達到高峰,部分患者發病前幾天感患側耳周疼痛不適,個別有皰疹出現(Hunt綜合徵),多數患者在晨起洗臉時發現兩側面部不對稱,一側面肌活動不靈,患側眼裂變大、口角下垂、流口水,進食時感到食物滯留於患側齒頰間隙內等。

  三、特殊檢查

  頭顱CT和MRI可排除腦幹(腦橋)病變;肌電圖示患側面神經潛伏期M波幅降低或消失。感染引起者周圍血中白細胞可偏高。

  四、鑑別診斷

  1、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面癱常為雙側性,絕大多數伴有其他顱神經及肢體對稱性癱瘓,腦脊液檢查示蛋白-細胞分離現象等。

  2、腦幹病變(橋腦損害):可出現周圍性面癱,但常伴有橋腦內部鄰近結構損傷,表現眼球外展不能,面部感覺異常以及耳鳴、耳聾,同側肢體共濟失調和對側肢體不同程度的癱瘓等症狀。以上多見該部腫瘤、炎症、血管病所致。

  3、面神經鄰近結構病變:常見中耳炎、腮腺炎、化膿性下頜淋巴結炎也可侵襲面神經。

  4、外傷性面神經損傷:可有明顯的頭面部外傷史,以此較易鑑別。

  五、病程及預後

  經及時正規治療,一般預後良好,在一到二週開始恢復,一到兩個月內痊癒,約80%~90%患者可完全恢復,不留後遺症。但半年內不能完全恢復者預後較差,可留永久後遺症,並且部分可出現面肌痙攣。目前肌電圖檢測動作神經M波的波幅高低也來預測預後情況。

  六、防治

  日常注意增強體質,寒冷季節注意顏面部保暖,避免頭面部風口久坐或睡眠,及時治療感冒。其治療原則為儘快解除面神經受壓、水腫,增強面神經營養及血液供應。

  1、理療:病後兩週內要積極採取患側莖乳孔附近的超短波或碘離子透入治療,以便改善迴圈,消除水腫。

  2、體療:患者自己對著鏡子做皺眉、閉眼、露齒、鼓腮和吹口哨等動作,用手按摩癱瘓面肌,每日數次,每次5~10分鐘。

  3、藥物治療:
  ①皮質類固醇藥物;
  ②神經營養藥;
  ③改善迴圈藥物;
  ④如系Hunt綜合徵時:阿昔若韋或更昔若韋適量,連用10~15天;
  ⑤手術療法:早期行面神經減壓術;晚期不能恢復的病人可行面神經―膈神經或面神經―副神經吻合術,療效尚不肯定。

  Hunt綜合症 :

  Hunt綜合症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導致的一組多發性顱神經炎疾病。發病率有逐漸增多趨勢。老年人及其他身體抵抗力下降者好發。

  面神經最易受累。臨床典型表現為:一側耳部劇痛,一般2-7天后耳廓,耳道,耳後溝區面板出現散發的小皰疹,同側面癱且進展很快,7天內達到高峰。聽神經是第二個易受累的神經,表現為眩暈,面癱同側耳鳴及聽力突發性下降,可伴有嘔吐及行走不穩感。

  另外舌咽神經受累出現咽痛,同側軟顎,舌後部皰疹,軟顎活動不良少見。

  腦炎症狀,臨床醫師對此病要引起高度重視。

  Hunt綜合症患者面癱的預後比Bell氏麻痺差,需早期大量激素及抗病毒藥物治療,電生理檢查預後差者,需儘早手術減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