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分泌科 主任醫師 朱本章

  糖尿病多臟器損害的病理基礎是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其中大血管病變與心、腦血管病關係密切,是糖尿病的致死或致殘的主要原因。

  1、糖尿病從4方面影響心血管:

  1.1糖尿病的脂代謝紊亂

  糖尿病的脂代謝紊亂不是或不完全是糖代謝紊亂的繼髮結果,很可能是一個原發事件。VLDL中膽固醇濃縮;VLDL中的膽固醇/卵磷脂比值升高;脂蛋白糖化和脂蛋白氧化增加。這些異常增加了大血管病變的危險。ATPⅢ稱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危症”。

  1.2糖尿病的高血壓

  WHO資料表明:全球高血壓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約為10~20%,美國為30%,加拿大為50%,我國與加拿大相似,為50%。目前我國高血壓超過1億人,高血糖也近1億人,高血糖合併高血壓約為2000萬人以上。

  1.3糖尿病的心血管植物神經病變

  可引起姿位性低血壓、各種心律紊亂和感覺障礙,如痛覺缺失,使得冠心病缺乏心絞痛(無痛性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缺乏疼痛,成為無疼性心肌梗塞。

  1.4糖尿病的微血管病變

  糖尿病的心肌的微血管病變會引起心肌的缺血缺氧和營養障礙,導致心肌病。

  由於上述4方面影響,臨床實踐中發現糖尿病的心血管併發症有如下特點:

  (1)較早出現動脈粥樣斑塊,病變廣泛、嚴重;

  (2)再灌注治療療效差,尤其是PTCA(不論有無支架)再閉塞發生率高;

  (3)由於糖尿病的心肌缺血可無症狀,常常不能早期診斷;

  (4)糖尿病的內皮功能失常和血栓形成傾向:斑塊不穩定和易血栓栓塞;

  (5)心肌微血管病變和能量代謝紊亂,易出現心衰;

  (6)心臟植物神經病變,易出現心律紊亂;

  (7)常常合併有高血壓;

  (8)中風及外周血管病危險性顯著增加;

  2、DCCT、UKPDS、ACCORD、ADVANCE、VADT五大循證醫學研究的啟示

  2.1消除“代謝記憶效應“,血糖控制越早越好

  美國1983-1993年的DCCT研究,對1441例1型DM進行了6.5年觀察,發現強化血糖控制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生風險。此後,93%病人蔘與了糖尿病干預和併發症流行病學研究(EDIC)。

  動物實驗發現糖尿病狗血糖持續升高的最初2.5年,其眼的組織學無病理改變,但在控制血糖正常的後續2.5年間卻發生明顯的視網膜病變。這種在後續正常血糖內環境中,發生、發展的微血管病變的現象,被稱為高血糖的“代謝記憶”。高血糖“代謝記憶”效應的客觀存在,表明:要想取得糖尿病慢性併發症防治的最佳效果,不論是對大血管併發症,還是對微血管併發症,血糖的控制都需要早期進行。

  2.2血糖控制的目標和速度應當個體化

  2010年前全球有統一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有統一的糖尿病分型標準,但是沒有統一的血糖控制標準。這個曾經被稱為“跨世紀的爭議”的核心,其實是進一步嚴格的血糖控制是否可防止大血管併發症?

  控制糖尿病心血管風險研究(ACCORD)、強化血糖控與心血管轉歸研究和美國退伍軍人糖尿病研究(VADT),以及UKPDS和DCCT的EDIC研究試圖解決這一難題。2008年公佈的ACCORD研究率先給了人們當頭一棒,嚴格控制血糖不僅沒有取得減少心血管事件的效果,反而增加了糖尿病死亡,使得該研究中途被喊停。

  這些研究提示我們:對高齡、長病程、已有心血管併發症者強化血糖控制存在治療風險;有嚴重低血糖史、生存期有限、兒童、病史長患者HbA1c目標不必太嚴格;一句話血糖控制的目標和速度應當個體化。

  2.3超越降糖,全方位處理糖尿病

  糖尿病的總體治療效果存在“木桶效應”。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胰島素抵抗、高尿酸血癥、高體重、高血粘度和各種併發症等是構成木桶的多塊木板,水總是從最短那塊木板的上緣流出,最終桶中存水不取決最長的木板而取決最短的木板。因此僅僅控制血糖是不夠的,應當超越降糖,全方位處理糖尿病。不僅要降糖,而且要降脂、降壓、改善胰島素抵抗和糾正高胰島素血癥、糾正凝血機制異常和避免肥胖等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