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外科 主治醫師 張少波

  何謂動脈硬化閉塞症

  動脈硬化閉塞症( ASO )是指動脈壁因粥樣硬化引起的慢性動脈閉塞性疾病,以下肢最常見,本病多見於中老年男性,發病率呈逐漸增高趨勢。

  危險因素

  家族史

  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

  吸菸

  肥胖西安市紅會醫院外科張少波

  運動少

  生活不規律

  過度緊張(工作、生活壓力大)

  飲食不健康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有何表現

  症狀

  臨床症狀主要取決於肢體缺血的發展速度和程度。

  初起症狀是患肢發涼、麻木、感覺異常、間歇性跛行等。

  發展後可出現靜息痛及組織壞疽、缺血性神經病變、面板色澤改變、面板附屬器營養障礙、廢用性肌萎縮及關節僵硬等症狀。

  體徵

  體檢有缺血肢體膚色蒼白、發花,面板皺縮、乾燥有鱗屑、趾甲增厚、體毛脫失、肢體肌肉萎縮等。

  觸診皮溫涼、厥冷,閉塞部位遠側的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末梢血管充盈時間延遲。

  嚴重缺血者肢體感覺、運動功能喪失、垂足、區域性面板潰瘍甚至肢體壞疽。

  何謂間歇性跛行

  行走一段路程後下肢肌肉出現疼痛、酸脹無力,繼續行走因症狀加重而被迫止步,休息片刻後疼痛緩解可繼續行走,同樣條件下上述症狀反覆出現。

  跛行距離和跛行時間常能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

  間歇性跛行包括動脈缺血性跛行、靜脈性跛行和神經源性跛行。

  鑑別診斷

  1、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本病多見於男性青壯年,90%以上病人有吸菸史,它是一種慢性、週期性加劇的全身中、小型動、靜脈的閉塞性疾病。主要累及下肢的動脈如足背動脈、脛後動脈、奈動脈或股動脈等。約有40%病人在發病的早期或發病過程中,小腿及足部反覆發生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脈管炎者一般均無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等。動脈造影可見動脈呈節段性狹窄或閉塞狀態,病變近、遠端動脈光滑、平整,無扭曲及擴張段。根據發病年齡、部位及造影所見可與AS0相鑑別。

  2、多發性大動脈炎 多見於年輕女性,主要侵犯主動脈及其分支的起始部,如頸動脈、鎖骨下動脈、腎動脈等。病變引起動脈狹窄或阻塞,出現腦部、上肢或下肢缺血癥狀。臨床表現有記憶力減退、頭痛、眩暈、昏厥、患肢發涼、麻木、酸脹、乏力、間歇性跛行,但無下肢靜息痛及壞疽,動脈搏動可減弱或消失,血壓降低或測不出。腎動脈狹窄即出現腎性高血壓,如合併雙側鎖骨下動脈狹窄,可有上肢低血壓,下肢高血壓;胸腹主動脈狹窄,產生上肢高血壓,下肢低血壓。在動脈狹窄附近有收縮期雜音。病變活動期有發熱和血沉增快等現象。根據病人的發病年齡及症狀、體徵、動脈造影等較易與AS0相鑑別。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物理檢查

  Doppler

  彩超

  MRA

  CTA

  DSA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自然病程

  1/4 可自發改善

  1/3~1/2 保持不變

  1/4 加重

  下肢缺血治療方案

  1、消除心血管危險因素(降脂、降糖、戒菸等)

  2、運動鍛鍊有助於側枝迴圈的建立

  3、藥物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

  4、手術及介入治療

  5、探索生物 治療的新方法

  藥物治療是治療下肢缺血的重要手段

  要重視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

  一般治療:控制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好發因素 戒菸;控制高血壓病;降血脂治療; 嚴格控制血糖,有效的控制餐後血糖更是治療 的關鍵; 注意患肢保暖,但切忌給予缺血肢體熱敷或 理療,否則將會加重缺血肢體的壞死; 患肢運動法和高壓氧治療; 肥胖、缺氧、維生素C 缺乏、精神緊張、情緒 激動等也是動脈硬化的易發因素,需有效控制。

  特殊藥物治療包括抗凝、祛聚、擴張血管、溶栓和鎮痛治療等。其目的是防止自體動脈或轉流血管血栓形成,促進側枝迴圈的形成。 肢體缺血的患者多因患肢疼痛而不能入睡和不思飲食,應選擇鎮痛效果好、作用時間長和副作用小的藥物,同時可加用催眠藥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