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祝頌

  患者,男,14歲,因“骶尾部面板裂損3個月破潰流黃色液體半月”入院。患者家屬代訴3個月前無意中發現骶尾部面板破損、有裂口,從先後於省立醫院及我院肛腸科、面板科就診,給予藥膏外敷、中藥外洗(具體不詳)效果不明顯,裂口逐漸增大,並於半月前開始流出黃色稀薄液體,於當地診所予靜滴抗生素(具體不詳)治療效果差,自昨日發現骶尾部及右側臀部紅腫,皮溫高,伴骶尾部裂口有黃色液體流出,自訴無痛感,併發熱,體溫38.5℃,大便不規律,質稀薄,日行無數次,無自主排便,遺尿,納眠差,遂再次來診。

  既往自2003-2005年反覆多次右肱骨內上髁骨折、右橈骨遠端骨折、左肘部軟組織損傷及右足踝關節畸形感染,經治療好轉;自2005年發現有癲癇樣大發作,發作頻繁無規律,現服用藥物治療(具體不詳);4個月前由外院確診為“無痛無汗綜合症”,反覆治療無效。查體:T 38.4℃ P 72次/分 R 18次/分 BP 100/58mmhg 患兒神志、精神尚可,智力發育較正常低,發育欠佳,營養中等,被動體位,查體合作;心肺及腹部檢查未及明顯異常;脊柱四肢發育尚屬正常,步態不穩,脊柱生理彎曲正常存在,活動度可;左肘部外翻45度,屈度正常,右肘關節增粗,外翻50度,屈伸可;雙膝關節活動範圍正常,右膝關節0-15度反屈,右足第一跖趾關節掌側見一不規則面板缺口,僅存四趾;神經系統檢查雙踝、膝反射未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

  專科檢查:騎伏位,肛門後骶尾部漫腫約15×12cm,骶尾部面板裂損大小長約5cm,按壓後位腫物有黃色分泌物溢位,分泌物無異常氣味,右側臀部腫脹範圍約20×15cm,按之無壓痛不適感,皮溫較正常高。

  輔助檢查:免疫、大便Rt+OB、胸片未見異常;凝血系列示:INR 1.23、PT 15.7sec、PT% 74%、PTR 1.18、APTT 44.8sec、FIB 4.86g/l、TT 14.9sec、纖維蛋白原凝固時間10.2 g/l、凝血酶時間比值1.02;血Rt:WBC 17.8×109/L、NEUT 14.9×109/L、NEUT%83.5、LYMPH%11.7、EO% 0.4、HB 100g/l;血生化:K 2.98 mmol/L、Ca 2.11 mmol/L、TP 59.5 g/l、A/G 0.73;尿Rt:WBC87.6、RBC77.4、上皮細胞17.6、細菌10636.5;ECG:竇性心律過緩;骶尾部X片:左側潰口通向右股骨頭下部有長約30cm的竇道,骶尾部潰口深約7-8cm,造影劑擴散至腹腔;骶尾部MRI:相當於股骨頭水平直腸中下段左側旁軟組織內可見約1×1.5cm大小束樣異常訊號,側位偏後(其內可見氣體及液體訊號),骶尾部骨質形態訊號均未見異常。

  討論:先天性無痛無汗症( congenital insensitivitv to pain with anhidrosis CIPA)又稱遺傳性感覺和自主神經障礙(HSAN)IV型,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是一種罕見病,發病率低國內至今報道例數不多,主要表現為:

  (1)無痛覺:為全身性,80%的患者痛覺完全喪失,溫度覺減低或消失,易發生燙傷,觸覺尚好。嬰幼兒萌牙後有自殘行為。

  (2)無汗:全身無汗,面板乾燥,手背及指(趾)端有細小皸裂,冬季為重。個別患者夏季僅鼻部兩側或後背有汗。

  (3)發熱:因為排汗功能障礙,患者出生後即有反覆高熱,表現為弛張熱或不規則熱,體溫受環境溫度的影響。約20%患兒在3歲前因高熱死亡。

  (4) 智力遲緩:精神運動發育落後,部分患兒視神經萎縮,雙日不能視物。

  (5)多發性骨折:因缺乏對疼痛的防衛反應,易發生骨折。

  (6)關節囊鬆弛:全身關節囊鬆弛,各關節活動度超過正常範圍,常發生關節脫位,淺表關節囊腫脹等。

  (7)感染。因經常咬傷手指、舌、脣等,易引起感染,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也有一定關係。先天性無痛無汗症者尚無根治方法,只能採取保護性措施,防止自殘及外傷,出現外傷或潰瘍時應及時處理;氣溫高時予以物理降溫。如果患者痛覺能部分或全部恢復,對預後及生存質量將有較大改善。

  患者住院前曾先後幾次出現骨折、軟組織傷、區域性感染等表現,符合上述表述,但由於初起時患者及家屬病史敘述不甚詳盡,加之本病臨床上較少見,臨床大夫在考慮上亦存在疏忽,故導致患者多次到外院及本院相關科室就診而效果甚微。故臨床上,作為一線醫務人員在檢查病人,詢問病史考慮疾病的診斷時,應儘可能詳盡全面,尤對一些反覆發作的疾病更應做到考慮周全。對於本患者來說,其來就診前雖對於無痛無汗症的診斷已經明確,但仍值得我們深思!

  治療上,對於本患者,入院後我們儘快而全面的完善相關輔助檢查,尤其注意了與本科室相關疾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如行骶尾部X片及造影,以瞭解骶尾骨損傷的情況及竇道的深度與走行;行骶尾部磁共振,以排除骶尾部藏毛竇的可能。

  在藥物治療方面,每日予頭孢曲松2.0、替硝唑100ml每日靜滴以抗感染治療,並充分發揮中西結合在治療肛腸疾病方面的優勢,每日便後予慶大黴素16萬單位+生理鹽水溶液創腔沖洗,並於清潔完成後予中藥九華膏、中藥生肌玉紅油紗換藥,如此治療一週後病情較前明顯好轉。據骶尾部X片結果,因竇道較深已到達腹腔,故每日換藥時更應注意對無菌操作的掌握,因患者年齡較小換藥時有時不太配合、對痛疼無感覺,所以更應注意換藥時手法的掌握,以防因操作不當而引起區域性臟器損傷、腹腔感染等嚴重併發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