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管仲安

  王燾編著《外臺祕要》總結了初唐以前治療各科疾病的方劑、驗方,當然也包括肛門疾病。

  其所載“五痔一十二首”、“五痔數年不愈方六首”、“五痔脫肛方二首”、“腸痔方一十五首”、“諸痔方二十八首”、“痔下部如蟲醬方九首”、“大便下血風冷積年變作痔方三首”、“灸痔方二首”、“雜療痔方五首”、“脫肛方三首”、“肛門凸出方三首”、“卒大便脫肛方六首”、“腸肛俱出方二首”及“脫肛歷年不愈方三首”,共99首方劑;在載方的同時,對肛腸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也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對後世研究肛腸疾病的診治及發展歷史具有重大意義。

  1、肛門的解剖、生理、病理及治則

  1.1 肛門的解剖 在解剖上,《外臺祕要》中引刪繁方論曰:肛門“重十二兩,長一尺二寸,廣二寸二分”。與相近時代的《千金要方》肛門論記載的相同。但與《難經》的肛門考記載“肛門重十二兩,大八寸,徑二寸大半,長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短一尺二寸。

  結合《靈樞腸胃論》“廣腸傅脊,以受迴腸,左環葉脊,上下闢,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靈樞平人絕谷》之“廣腸大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的記載可知,《外臺祕要》所述“肛門”,僅包括肛管直腸而不包括乙狀結腸,較《靈樞》、《難經》更進一步。

  1.2 肛門的生理 在生理上,《外臺祕要》中引刪繁方論認為“肛者,主大便道。肺,大腸合也,為通事令史”,“應十二時”。與《千金要方》肛門論記載的相同。查《內經・陰陽應象大論》有“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五臟別論》有“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靈蘭祕典》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六節髒象論》中有“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等,可謂一脈相承。

  1.3 肛門的病理 在病理上,《外臺祕要》中引刪繁方論認為,“若藏傷熱,即肛閉塞,大便不通,或腫縮入,生瘡”,“若腑傷寒,則肛寒,大便洞瀉,肛門凸出良久乃入”。與《千金要方》肛門論記載的基本相同,只是文字稍有差異,“若藏傷熱,即肛閉塞,大行不通,或腫縮入,生瘡;若腑傷寒,則肛門大開,大行洞瀉,肛門凸出良久乃入”,其中“大行”即“大便”。

  可知,臟腑的病變可以反映在肛門部,肛門部的病變首先反映在肛門功能的改變即大便排出的改變上,如便祕、洩瀉;進一步發展,肛門本身可出現器質性病變,如生瘡、脫出等。

  1.4 對肛門病的認識 《外臺祕要》認為痔病有五,五痔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源自《諸病源候論》,與《千金要方》同,同時,特別提到腸痔。其最大的貢獻是引許仁則的論述,將痔分為內痔、外痔,是目前最早記載內外痔的分類方法。在脫肛病中,詳細觀察其新久不同和輕重的不同。

  1.5 肛門病的治療原則 在治療上,強調肛門病應遵循“熱則通之,寒則補之,不虛不實,依經調之”的治療原則。與《千金要方》肛門論記載的相同。

  2、肛門疾病的論述

  2.1 痔

  2.1.1 痔的分類及臨床表現

  2.1.1.1 痔病有五 認為五痔包括牡痔、酒痔、腸痔、血痔和氣痔。與《千金要方》不同,其為“一曰牡痔,二曰牝痔,三曰脈痔,四曰腸痔,五曰血痔”。在《外臺祕要》中引崔氏論曰:“凡痔病有五,若肛邊生肉如鼠乳,出孔外,時時膿血出者,牡痔也;若肛邊腫痛生瘡者,名酒痔也;若肛邊有核,病及寒熱者,名腸痔也;若大便轉清血出者,名血痔也;若大便難,肛良久肯入者,名氣痔也。”然而,在《外臺祕要》中引集驗也論述到牝痔、脈痔。“牝痔,縱,孔中起外腫,五六日潰出膿血”,“脈痔,更衣出清血”。可見,五痔實際包括七痔,即牡痔、牝痔、酒痔、腸痔、脈痔、血痔和氣痔,歸納如下。

  牡痔:肛緣面板紅腫,肛門內腫物,較小,如鼠乳狀,時常脫出,影響排便。相當於今之混合痔之炎性外痔、二度內痔。即外臺之“肛邊生痤,橫肛中,此牡痔”。集驗、千金的說法“牡痔生肉如鼠乳在孔中,頗見外,妨於更衣”。另外的症狀描述似為肛漏的表現,如刪繁“虛勞寒,下痢不止,肛邊轉生肉,如鼠乳,在大孔旁,時時膿出,名曰牡痔”。牝痔:肛門周圍贅皮,發作時肛門腫痛,腫物脫出,5、6日後,可破潰出膿血。相當於今之混合痔的內痔脫出嵌頓、外痔水腫。即《千金要方》之“牝痔者,肛腫痛生瘡”,古今錄驗之 “肛邊生乳,此牝痔”。

  酒痔:同牝痔的臨床表現,只是經常有典型的飲酒誘因。即“外臺酒痔,肛門腫,生瘡,因酒勞傷發,瀉清血,肛門疼痛”。崔氏之“若肛邊腫痛生瘡者,名酒痔也”。

  腸痔:肛緣面板呈顆粒狀隆起,時有疼痛,大便時肛門脫出物,難於自行回納,常需休息或手託回納,同時伴有便後下血較多的症狀。相當於混合痔三期內痔。即集驗之“腸痔,更衣挺出,久乃縮”,合刪繁方論之“腸中生痔,名曰腸痔,肛門邊有核,痛,寒熱得之,好挺出,良久乃縮,而瘡生”,合崔氏之“若肛邊有核,病及寒熱者,名腸痔也”、“大便後出血,此腸痔之疾”,古今錄驗之“肛出,下血如雞肝,此腸痔”等。脈痔:肛門瘙癢,時有疼痛,大便時肛內出鮮血。相當於早期痔。從《千金要方》之“脈痔者,肛邊有瘡,癢痛”,合千金、集驗之“脈痔,更衣出清血”。

  血痔:大便時出血,鮮紅量多,無疼痛,經常汙染內衣。相當於一期內痔,出血較多者。即崔氏之“若大便轉清血出者,名血痔也”,《千金要方》之“大便清血,隨大便汙衣”。氣痔:平素無症狀,每因寒溫勞溼而發作,出現大便困難、排出不暢,肛門面板隆起的症狀。相當於靜脈曲張性外痔。即《千金要方》之“氣痔,溫寒溼勞即發”,合崔氏、集驗、肘後之“若大便難,肛良久肯入者,名氣痔也”。

  2.1.1.2 痔分內外 早在《千金翼方》就有外痔的記載。但中醫外科史一致認為,《外臺祕要》首載內痔、外痔的分法。其依據是《外臺祕要》中引許仁則曰:“此病有內痔,有外痔,內但便即有血,外有異;外痔下部有孔,每出血從孔中出。內痔,每便即有血,下血甚者,下血擲地成孔,出血過多,身體無復血色,有痛者,有不痛者”的說法。其實,與今之內外痔的概念已完全不同。

  2.1.1.3 痔有雌雄 在《外臺祕要》中引深師曰:“燥溼痔,痔有雌雄,為病苦暴,有乾燥腫痛者,有崩血無數者,有鼠乳附核者,有腸中煩癢者。”與《千金要方》有“槐子丸主燥溼痔,痔有雄雌皆主之方”相同。即後文之“乾燥腫痛為燥,崩血無數為溼,鼠乳附核為雌,腸中煩癢為雄”。

  2.1.2 痔的發病機制 五痔在《外臺祕要》中引刪繁方論曰:“此皆坐中寒溼,或房室失節,或醉飽過度所得,當時不為患,久久不瘥,終能因人。”腸痔、牡痔在《外臺祕要》中引古今錄驗曰:“皆飽勞氣所生。”腸痔刪繁有“肺虛勞,寒損,至腸中生痔,名曰腸痔”。牡痔刪繁“虛勞寒,下痢不止,肛邊轉生肉,如鼠乳,在大孔旁,時時膿出,名曰牡痔”,可能是指的是肛漏。酒痔刪繁“腎虛勞,或酒醉當風,所損腎臟病,所為酒痔,肛門腫,生瘡,因酒勞傷發,瀉清血,肛門疼痛”。

  2.2 脫肛

  2.2.1 脫肛的病因病機 在《外臺祕要》中認為脫肛主要的病因病機是大腸腑受寒,加之久瀉久痢,肛門不固而脫出。引《病源》曰:“脫肛者,肛門脫出也。多因久痢後,大腸虛冷所為。肛門為大腸之候,大腸虛而傷於寒,痢而用氣,咽而氣下,衛則肛門脫出,因謂脫肛也。”引刪繁方論“若腑傷寒,則肛寒,大便洞瀉,肛門凸出良久乃入”。“大腸寒,應肛門寒,則洞瀉凸出”。

  2.2.2 脫肛的臨床表現 《外臺祕要》對於脫肛的臨床表現觀察極為詳盡。認為脫肛有新久輕重的不同,輕者為“肛門凸出”或“肛出”,重者為“腸肛具出”,新者為“卒大便脫肛”,久者為“脫肛歷年不愈”。脫肛的主要伴隨症狀為“洞瀉”。脫肛嚴重者“腸肛具出”,具體為“腸隨肛出”或“腸隨肛出,轉廣,不可入,一尺來者”。

  3、肛門病論治

  《外臺祕要》對於肛門病的治療特點主要表現在對症狀有明顯的指向性,包括常見的便血、肛門腫痛、肛門瘙癢、脫出等證,對於今天的治療仍具有參考意義。

  3.1 便血為主證的治療

  3.1.1 廣濟治療五痔下血不止的方劑 (1)方名:無。組成:槐子6分,龍骨6分,槲葉6分,乾薑6分,芎穹6分,當歸6分,茜草6分,吳茱萸6分,白蘞5分,炮附子5分,黃芪8分,大黃10分,豬懸蹄甲14枚,發灰4分。用法: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水飲口服,日2次,每次20~40丸。主治:五痔下血不止。功效:補血、止血,通便。禁忌:魚、熱面等。(2)方名:黃芪丸。出處:廣濟。組成:黃芪3兩,枳實3兩,烏蛇2兩,當歸2兩,赤石脂2兩,蝟皮2兩。用法: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酒送口服,日2次,每次20丸。主治:痔下血。

  3.1.2 小品治療五痔下血的方劑

  (1)方名:五痔散。出處:小品,文仲、備急、藥驗同。組成:赤小豆4分,黃芪3分,炮附子1分,白蘞1分,桂心1分,芍藥2分,黃芩2分。用法:散劑,酒送服,日3次,每次方寸匕。主治:下部中傍孔,起居血縱橫出。效果:止血大驗。

  (2)方名:紫參丸。出處:小品,集驗、備急、千金同。組成:紫參1兩,秦艽1兩,乳發灰1兩,紫苑1兩,厚朴1兩,藁本2兩,雷丸半升,白芷1兩,蟄蟲半兩,貫眾3兩,豬後懸蹄甲14枚,虻蟲半兩,石南半兩。用法:用羊脊髓合豬脂各半升煎,為丸如梧桐子大,飯前酒送口服,日2次,每次15丸。主治:大便肛邊清血出。又治脫出,脫肛。效果:4日,肛邊癢止;8日膿血盡,鼠乳悉愈;60日終身不發。

  3.1.3 古今錄驗治療肛出下血的方劑

  (1)方名:無出處:古今錄驗。組成:大黃10兩,滑石7兩,芒硝3兩,桑白皮2兩,棗30枚, 黃芩5兩,杏仁2兩。用法:湯劑,用酒一斗二升煎成2升,口服。主治:肛出下血如雞肝。功效:瀉下止血。

  (2)方名:白蘞散。出處:古今錄驗。組成:赤小豆4分,黃芪3分,芍藥2分,白蘞2分,黃芩3分,桂心3分,炮附子2分,牡蠣2分。用法:散劑,酒送服,日3次,每次方寸匕。主治:十年痔,如鼠乳,膿出,便作血,劇。功效:疑治療肛漏之方。

  3.1.4 千金治療五痔出血的方劑 見治療肛門腫痛的方劑。

  3.1.5 崔氏治療諸痔下血的方劑

  (1)方名:薤白湯。出處:崔氏。組成:薤白七合、羊腎脂一升。用法:水煎,口服。主治:大便後出血的腸痔。效果:膿血與糞便相和即瘥。

  (2)方名:無。出處:崔氏。組成:白礬、炮附子、乾薑各1兩。用法:蜜丸,口服。主治:大便後出血的腸痔。

  (3)方名:無。出處:崔氏。組成:黃芪2兩半,枳實2兩半,黃礬石1兩。用法:為末,和蜜為丸,空腹酒送服,日2次,每次20~30丸。主治:諸痔及下血不止,轉虛羸。禁忌:蕎曲、豬肉、蒜、魚、勞事。效果:服之無不效。久服,一年半年愈,良驗。

  (4)方名:無。組成:大黃5分,甘遂3分,黃芩2分,乾薑4分,炮附子4分, 桃仁21枚,蔥白7莖。用法:水煎口服。主治:大便急去血,或至一升數合,兩少血色。此是內傷風冷,積年多變作痔。禁忌:豬肉等。效果:不過3劑,瘥。

  3.1.6 許仁則治療諸痔下血不止的方劑 方名:黃芪十味散。出處:許仁則。組成:黃芪5兩,苦蔘6兩,玄蔘6兩,炮附子3兩,大黃3兩,乾薑2兩,蝟皮2兩,黃連4兩,槐子6合,豬懸蹄甲1具,用法:為散,空腹口服,日2次,每次方寸匕,可加至2錢匕。禁忌:豬肉、冷水。

  3.1.7 範汪治療痔下血的方劑 方名:黃連曲散。組成:黃連2兩,曲1兩。用法:薄蜜為散,食前口服,日3次,每次半寸匕,可加至方寸匕。

  3.1.8 治療便血為主證的單方驗方 肘後載蒲黃水口服,礬石、炮附子蜜丸口服,鯉魚、鯽魚、鱔魚食療治療腸痔之每大便常有血,備急、千金、文仲、古今錄驗同。廣濟載蛇肉水煎煮口服治療痔下血。備急用稻草灰煎湯熱漬,千金用桃皮、李皮、扁蓄、苦蔘取汁漬,有效。

  3.2 肛門腫痛為主證的治療

  3.2.1 千金槐皮膏 組成:槐白皮2兩,燻草半兩,辛夷半兩,甘草半兩,白芷半兩,野葛6銖,巴豆7枚,漆子6枚,桃仁10枚,豬脂半斤。用法:豬脂煎膏,納肛,日4、5次。張文仲用作坐藥。主治:肛門痛癢、出血。效果:蟲死瘥,止痛癢大佳。

  3.2.2 刪繁蜂房膏 組成:炙蜂房3兩,生槐白皮10兩,蓮實50個,桃仁50個,白芷2兩,赤小豆1合,豬膏1升半,苦酒1升。用法:煎成膏,取杏子大,納肛內。也可酒送口服,每次一方寸匕。主治:酒痔之肛門腫,生瘡,因酒勞傷發,瀉清血,肛門疼痛。

  3.2.3 刪繁豬懸蹄青龍五生膏 組成:豬懸蹄甲3枚,生梧桐白皮4兩,生龍膽5分,生桑白皮5分,蛇蛻5分,雄黃5分,生青竹皮6分,生柏皮7分,炙露蜂房3分,炙蜀椒汗3分,蝟皮4分,炮附子4分,杏仁20枚,豬脂3升,苦酒2升。用法:微火煎成如薄糖狀,外敷。也可酒送口服,每次如棗核大。主治:腸痔之肛門邊有核,痛,寒熱得之,好挺出,良久乃縮,而瘡生。

  3.2.4 廣濟方無名 組成:光明砂、麝香(當門子)、蛇皮各等分。用法:研末,蜜調外敷。主治:痔、瘻、疽、瘡。

  3.2.5 治療痔疼痛的單方驗方 崔氏載用蔥加發煎湯坐浸,扁蓄根莖葉加水莨菪塗棗肉納肛,姜口服,死竹子燒灰口服,狸肉食療,均可止痛。

  3.3 以肛門瘙癢為主證的治療

  3.3.1 小品槐皮膏 組成:槐皮5兩,甘草2兩,當歸2兩,白芷2兩,陳豉50粒,桃仁50粒,赤小豆2合,豬脂2升。用法:成膏,外敷。主治:穀道中癢痛痔瘡。集驗同。

  3.3.2 治療肛門瘙癢的單方驗方 肘後載胡粉、水銀用棗膏調勻,納肛,屬於導法,效,崔氏同;用菟絲子熬黑成膏後加雞子黃外敷,集驗、備急、文仲、範汪同;杏仁熬黑成膏,外敷,集驗、備急、文仲、崔氏同;蝟皮或豬肚燒灰外敷,崔氏同。文仲載桃葉(或加烏梅)或吳茱萸搗汁燻蒸,肘後、崔氏、備急同;用小豆1升、苦酒5升,煮幹為末,口服,崔氏、備急同;豬椒子1升用酒1升漬5日後飲,崔氏。

  3.4 以出膿為主證的治療 刪繁鱉甲方。組成:鱉甲7分,乾地黃7分,黃連7分,連翹7分,瓜蔞6分,黃芪6分,乾薑6分,蜂巢5枚, 蝟皮5分,續斷5分,附子4分,槐子4分,礬石4分。用法: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日2次,每次20丸,可加至30丸。主治:牡痔之因虛勞寒,下痢不止,肛邊轉生肉,如鼠乳,在大孔旁,時時膿出。

  3.5 以脫肛為主證的治療

  3.5.1 大便時突然脫出的治療 肘後用豆醬清加酒外塗(文仲、備急同),燒虎骨末口服。範汪湧綠桑枝螺燒末加豬脂外敷(文仲同)。千金用蒲黃合豬膏外敷(文仲、備急同)。

  3.5.2 肛門凸出的治療 (1)刪繁豬肝散(千金同)組成:豬肝1斤,黃連2兩,阿膠2兩,芎穹2兩,烏梅肉5兩,艾葉1兩,用法:為末,口服。(2)千金壁土散。組成:故屋東壁土1升,皂莢3挺。用法:為散,裹敷肛門。千金麻履底按入方組成:麻履底1枚,龜頭1枚,用法:龜頭為散外敷,麻履底按熨。

  3.5.3 重症脫出的治療 肘後用生瓜蔞搗汁口服,加豬肉汁洗手,隨抑按自得入(範汪、小品、文仲、備急、千金同)。備急用石灰熬熱布裹熨法,隨按令入(小品、備急、文仲同)。

  3.5.4 脫肛日久的治療 集驗用生鐵3斤水煎外洗(範汪、小品、文仲、備急、千金同)。千金用死鱉頭1枚燒灰敷肛門,手按令入,加灸橫骨100壯;或用精鐵粉外敷,用手按入。

  3.6 通用方

  3.6.1 廣濟五痔方 組成:生槐煎5分,皁角2兩,麝香2分,雄黃2分,莨菪2分,丁香2分,木香2分。用法:製成5丸,薰法,納肛法,每次1丸。主治:五痔。禁忌:魚、熱麩等。效果:立效。

  3.6.2 廣濟蝟皮散 組成:蝟皮6分,龜甲6分,當歸6分,黃芪8分,槐子8分,蛇皮5寸,露蜂房5分,藁本5分,桂心5分,豬後懸蹄甲14枚。用法:為散,口服,日2次,每次一方寸匕,可加至一方寸匕半。備註:用後不瀉利。

  3.6.3 集驗五痔方 組成:蛇蛻皮、龜甲、蝟皮、蜂房、豬左懸蹄甲各等分。用法:隨五痔不同,主藥為3倍。口服每日1~5次,每次方寸匕。也可納肛,也可敷瘡口。主治:五痔。禁忌:病癒後,百日內勿房事。備註:《千金要方》論述詳細,據補禁寒冷、豬肉、魚、房事。

  3.6.4 深師槐子丸 組成:槐子4兩,乾漆4兩,木根皮4兩(椴子),茱萸2兩,秦艽2兩,黃芩2兩,白蘞2兩,青木香2兩,牡蠣2兩,龍骨2兩,炮附子2兩,八角2兩,雷丸2兩,蒺藜子2兩,白芷2兩,桂心2兩,雞舌香2兩,黃芪2兩。用法:蜜丸,口服。主治:燥溼痔。備註:與《千金要方》的槐子丸同。

  3.6.5 千金小槐實丸 組成:槐子3斤,龍骨10兩,礬石1斤,硫磺1斤,白糖2斤,大黃10兩,乾漆10兩。用法:為丸,口服。備註:深師。

  3.6.6 集驗蝟皮丸 組成:槐子3兩,炮附子2兩,當歸2兩,連翹2兩,乾地黃5兩,乾薑2兩,礬石2兩,續斷1兩,黃芪1兩,蝟皮1具。用法:蜜丸如梧桐子大,口服,日2次,每次15丸,可加至30丸。主治:痔,瘻。效果:常用大驗。備註:肘後、備急、文仲、刪繁、千金、古今錄驗同。

  3.6.7 古今錄驗黃芪丸 組成:黃芪5分,青稻子5分,漏蘆5分,炙鱉甲5分,狼牙5分,黃柏4分,犀角8分,斑蝥4分,蝟皮4分,白礬10分,芫青10枚,地膽10枚,蜈蚣10枚,豬懸蹄甲7枚。用法:蜜丸如梧桐子大,日2次,每次2丸,可增加。效果:增加至大便通暢為度。

  3.6.8 單方驗方

  (1)桃葉蒸痔方組成:桃葉1斛,細糠1鬥,胡麻1鬥。用法:燻蒸效果:蟲出當死。

  (2)千金五痔方組成:蝟皮3指大, 熟艾1臥。用法:薰法。效果:三日將息,更薰3度,永瘥。禁忌:勿犯風冷厚味,慎雞、豬、魚、生冷。

  (3)槐酒組成:槐東南枝1石,槐東南根2石,槐白皮1石,槐子1石,季米2石,曲2石。用法:取清飲,日3、4次。禁忌:生水。

  (4)文仲腸痔方:槐木耳,搗末,飲方寸匕,日三次。白薔薇2分,枸杞根2分,搗篩為末,日三次。生地1斤,酒2鬥,適量飲用。枳根皮末每次服方寸匕,日三次。

  (5)備急腸痔方:殼子,敷、導法,文仲、崔氏同。槐白皮適量,坐浴不過三,蟲出。槐白皮粉導法,文仲、崔氏、千金同。藥渣燒灰、礬石為粉。文仲、崔氏、範汪同。

  (6)蝟皮丸:生槐皮10兩,彈子大,納肛,大效,備急、千金同,槐赤雞(槐糯)1斤口服。

  (7)千金痔神方:出處:救急、崔氏、古今錄驗同。槐子,煎,如鼠屎大,納肛主治:痔,瘻,百種瘡。

  (8)崔氏痔方:鯉魚腸,坐法,蟲盡。

  (9)無名(膏)出處:小品,古今錄驗同。藜蘆、大黃、黃連各半兩,鏈木子14枚,桃仁14枚,巴豆4枚,蕁麻(狗蝟)14枚。製法:豬脂成膏。用法外敷。

  4 、《外臺祕要》治療肛門病小結

  4.1 內服藥劑型豐富,藥有專長 內服藥包括丸散湯劑。長期用藥宜丸劑如槐子丸、千金小槐實丸、紫參丸、黃芪丸等,急則用散如五痔散、黃連曲散、白蘞散、黃芪十味散等,湯劑少用,但也取湯用盪滌之功,如薤白湯等。分析採用各藥,特點明顯,藥有專長。治療五痔繼承《千金要方》之用槐經驗,載有槐子煎槐子丸、小槐實丸、槐酒、槐皮膏等,後世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槐角丸,至今仍廣泛使用。

  重視動物藥的應用,提出五藥治五痔的原則,使豬懸蹄甲、鱉甲、龜甲、蝟皮、蛇蛻同治五痔,各有側重,同時提到蜈蚣、蟄蟲、龍骨、牡蠣、鯽魚、鯉魚、鰻魚、鰉魚及腸等,對後世利用動物蛋白治療肛門疾病有啟示作用。

  善用礦物藥,如礬石、芒硝、滑石、硫磺等,對後世開發明礬製劑治療痔病提供充分的證據。 配伍精當,堪稱後世典範。下血失血常用黃芪、當歸,正合後世當歸補血湯之意,至今被沿用。治病求因,寒熱並用,常用枳殼、大黃、芩連配伍炮附子、乾薑、桂心,以收溫髒瀉熱之功,即文中提到的“利”與“不利”之法,如蝟皮散“不利”、“療五痔下血不止方”則“利”,古今錄驗治腸痔方“當下”。

  4.2 外用法效果卓著流傳後世 洗浴法,用槐根、桃根、槐白皮、蔥、亂髮等煎湯,坐浴薰洗。目前儘管所用藥物已不相同,但此法在肛腸病中應用廣泛,成為治療肛門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煙燻法,用桃葉、細糠、胡麻、猥皮、莨菪子、稻草等,燒煙燻肛門,主要用治蟲痔等。目前用之較少,主要是醫療條件及環境的限制。熨法,主要是用大小豆或枳實加熱後放入囊中,坐在上面熨蒸。現代已被各種肛門理療器械如紅外線、微波所替代。

  外敷法,將藥物研成細粉,用豬脂或豬骨髓調成藥膏外敷於肛門區域性治療肛門病,如槐皮膏、蜂房膏、青龍五生膏等。成為日後治療肛門疾病的主要療法。 坐藥,將不同的藥物如槐子、槐白皮、鯉魚腸子、殼子或複方等製成大小合適、形狀不同的塞藥,有的如鼠屎、有的如杏子大、有的如彈丸、有的如棗核大,放入肛門,可起到清熱解毒、洩熱通便、收斂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如蝟皮丸。現代已發展成各種成分不同的栓劑,廣泛應用於臨床。

  4.3 灸法特殊有待挖掘 詳細記載了崔氏灸痔的兩種方法。一為“以繩圊病者項,令兩頭相拄,展繩,從大椎正中量之,垂繩一頭,當脊正下,以墨點訖。又量病者口兩吻頭,接前口吻繩頭正下,復點之,望使相當所三處,並下火,重者各五百壯,輕者三百壯,即愈”。

  一為“令患者平坐解衣,以繩更從大椎骨中向下量至尾椎骨尖頭訖,再折繩更從尾椎骨尖頭向上量,當繩頭正下,即點之,高虢州初灸至一百壯得瘥,後三年復發,又灸之,便斷”。另外,治療脫肛歷年不愈,可“灸橫骨一百壯”。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