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治醫師 陳暢輝

  小兒腹股溝斜疝

  小兒腹股溝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多因胚胎期睪丸下降過程中腹膜鞘狀突未能閉塞所致新生兒期即可發病,是一種先天性疾病男性多見,右側較左側多2~3倍,雙側者少見小兒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

  疾病概述

  腹肌溝斜疝(Oblique inguinal hernia)是小兒最常見的外科疾患之一。

  症狀體徵

  1、典型症狀 是腹股溝和(或)陰囊有光滑、整齊、稍帶彈性的可復性腫物。當小兒哭鬧、站立、咳嗽或用勁使腹內壓增大時,腫物出現或增大,並有膨脹性衝擊感,平臥後即逐漸縮小至完全消失。也可用手指由下向上輕壓腫物,協助腫物還納入腹腔。復位時有時可聽到氣過水聲。復位後,將指端壓置於外環,令小兒咳嗽,即有衝動感覺,指端離開後,腫物往往又重新出現。仔細檢查區域性,患側腹股溝部較對側飽滿,精索較健側粗,陰囊較對側大。

  2、不可還納性腹股溝斜疝 在臨床上可有兩種情況:

  (1)簡單不可復性疝:即疝內容物不能還納入腹腔,但無腸梗阻症狀。常見於引起腹壓增高的疾患,如腹水、腹脹同時合併疝者,以及滑疝等。疝腫物無壓痛,有彈性、具有咳時衝動感的特徵。

  (2)嵌頓疝:即疝內容不能還納並有腸梗阻或腸絞窄症狀,腫物疼痛並有觸痛、硬、而無咳嗽時的衝動。腸管絞窄壞死時,則出現全身中毒症狀,體溫、脈搏增高,少數病人便血,疝區域性有紅、腫、熱、痛等現象。若嵌頓或絞窄的臟器並非腸管而為大網膜或卵巢,也可不出現腸梗阻症狀,但疝區域性有壓痛。

  診斷檢查

  實驗室檢查:一般病症,常規檢查均正常,但如併發全身中毒症狀,可有感染性血象,白細胞顯著增高,甚至血小板減少等。

  其他輔助檢查:可做B 超檢查,明確腹股溝處腫塊性質,可做透光試驗和X 線片檢查,以助診斷和鑑別診斷。

  診斷:典型斜疝有還納現象或還納的歷史者診斷無困難。不能還納或部分還納者,首先應與睪丸鞘膜積液鑑別,主要鑑別方法可靠透光試驗。透光試驗的做法是以手電筒燈泡直接照射腫物時,可見卵圓形腫物全部紅亮,即系鞘膜積液。如果只是燈泡接觸的部位紅亮則為陰性。小嬰兒診斷困難時,首先可行肛門指診,試捫腹股溝內環處是否有疝入的腸管。必要時可以照腹股溝腫物切線位X 線片,X 線透明者為含氣的囊可以診斷為疝。禁忌做盲目穿刺試驗。

  嵌閉疝的診斷多無困難。由於疝的突然不能還納,小兒立即表現腹痛、哭鬧,區域性壓痛、頻頻嘔吐等,則可確診。但小兒肺炎或嬰兒腹瀉等晚期腹脹患兒,也可突然發生嘔吐、便祕等功能性腸梗阻症狀,此時可因腹壓增高而使同時出現的疝不能還納,但實際上並無嵌頓,必須鑑別。如誤診為嵌頓疝而行手術,則給危重病兒增加不必要的手術和麻醉損害,常可促使病情加重。相反,可因腹脹嚴重、腹壓過高而真的發生嵌頓疝,如未做出診斷,常可延誤治療。嵌頓疝的診斷,除靠全身症狀及腸梗阻症狀外,還應注意區域性壓痛、硬度、衝動感及各症狀出現的時間程式,以便進行鑑別。絞窄疝晚期,小兒中毒情況嚴重,區域性紅、腫、熱痛,有時需與腹股溝淋巴結炎鑑別,詳細病史及明確的腸梗阻症狀常為診斷的關鍵。

  治療方案

  小兒斜疝的病因主要是腹膜鞘突管未閉或閉鎖不全及腹壓增高,只要正確處理疝囊,即可治癒。隨著年齡的增長疝塊可增大,並可發生嵌頓、絞窄,故應早期手術治療。

  新生兒及6 個月以下嬰兒疝囊菲薄,解剖關係不清,手術易發生疝囊撕裂、精索損傷,多數人認為,如無反覆嵌頓,手術年齡以6 個月~6 歲之間比較合適。 6 歲以上小兒將入學,如不治療可影響小兒參加體育活動,對精神及身體的發育均有不利。

  新生兒、小嬰兒嵌頓疝應即時手術,因其常合併精索扭轉或受壓,造成睪丸壞死。較大的嬰幼兒嵌頓時間短不超過12h、全身情況良好,區域性疝塊張力不大有彈性,陰囊無紅腫,可給鎮靜藥如水合氯醛,灌腸,並抬高臀部,試行手法復位,疝多可回納,切忌用手強力擠壓復位。嵌頓疝復位後,除有不適合於手術的條件,一般仍應於2~3 天后手術治療。疝帶不適用於小兒,常可壓傷面板,並有發生疝帶下嵌頓的危險。

  預防預後

  預後:一般可復性疝並不影響小兒的生長髮育,6 個月以內嬰兒的小型疝有自愈可能。無併發症的疝一般無病死率。如不能自愈或未予治療則逐漸增大,妨礙病兒行動,並且隨時有嵌頓的可能,年齡越小,嵌頓率越高,危險性越大。

  預防:目前尚無確切預防措施。

  注意事項

  本病無特殊預防方式,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