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內科 副主任醫師 樑永林

  中醫學認為,脾主管運化,一旦某些不利因素影響脾主運化水液的功能,就會導致水溼滯留,人就會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瀉、尿少、面黃、浮腫、舌淡苔潤、脈濡緩等症狀。所以,調節溼熱體質,關鍵還是要從調理脾胃入手,平常注意養脾,不要暴飲暴食,或吃過多油膩、甜食,否則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溼內停”。

  而且,還會招致“外溼”入侵。脾就好像一個國家機器,一旦能力下降,內不能平息內亂,導致國家的各項機能得不到正常發揮,國家就容易出亂子。內亂則容易招致外敵,敵國看見這個國家忙於內亂,便會乘虛而入,大肆入侵,這個國家因此而更亂。人體就好比一個國家,一旦體內有溼得不到壓制,外溼就趁亂而入,“外內合邪”,人就生病了。如果單獨有溼,人體可能表現不出什麼,但若加上了熱,症狀就會明顯。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若是冬天,一堆垃圾放在那裡,我們只是覺得它髒,不好看而已;但若是夏天,垃圾不僅僅有礙觀瞻,還會發出臭味,招來蒼蠅,更影響人們的生活。

  人體水溼就好比冬天的垃圾,水溼加熱邪就是夏天的垃圾了。如果形象地將水溼比喻為人體內的一灘壞水,兀自存放在體內,人只是覺得脹滿而已,最多隻是器官被水泡著非常難受而已;但如果有了熱這個催化條件,壞水中的有害物質,壞水中的有害物質,可能會加速反應,這灘水就徹底成了一灘汙水,人體器官被長期泡在汙水中,怎麼可能不出問題?“熱”是從哪裡來的呢?人體就像被堆得結結實實的麥堆一樣,成為一個相對密封的環境,溼就悶在這個環境裡不斷地化“熱”,如同雨後的麥堆裡面絕對是熱乎乎的,在夏季雨後的麥堆裡溫度尤其高。這就是中醫上所說的溼化熱,從而形成溼熱體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