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治醫師 陳軍亮

  1、肛周感染的傳變規律與肛瘻的形成

  肛周感染分為腺源性感染和非腺源性感染。非腺源性感染通過充分的切開引流,和合理的治療完全可以治癒,不形成肛瘻,即非瘻管性膿腫。腺源性感染由於肛腺感染後,肛腺的開口又反覆的受到汙染、感染,造成肛瘻的反覆發作,即瘻管性膿腫。而非腺源性感染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理,感染侵犯了肛腺,重複了腺源性感染的病理過程,同樣要發生肛瘻,我們可以認為是,繼發性瘻管。

  也就是說:肛周感染不一定形成肛瘻,但所有的肛瘻都來源於肛周感染。肛周感染髮生的早期侷限於肛門周圍某一個間隙,感染沒有得到控制或再次發作時,首先侵犯相鄰間隙,或通過肌間隙向其它間隙播散,使感染或肛瘻複雜化。總之,肛門周圍的感染總是沿著疏鬆間隙播散的,所形成的肛瘻也總是沿著間隙行進的,其空腔也是在間隙內形成的。有美國學者將肛周膿腫稱為“流動性膿腫”較為形象貼切。

  2、肛周間隙與複雜性肛瘻關係

  通過熟悉肛管、直腸的解剖知識,我們可以知道:在直腸壁外側、肛提肌以上層面,有左、右骨盆直腸間隙和直腸後間隙,在這個層面間各間隙之間的分隔相對疏鬆,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交通,所以形成了包饒在直腸外周形成一個大的環行間隙。同樣,在肛提肌以下層面,有左、右坐骨直腸間隙和肛管後深間隙,包饒在直腸外周也形成了一個相互交通的大的環行間隙。

  而上下兩個環行間隙之間由肛提肌分隔,組織緻密,感染穿透這一層相對困難,所以某個區域性間隙的感染很容易在環行間隙內播散,形成的感染環行空腔,這就是在肛提肌上下層面都很容易形成馬蹄形肛瘻的解剖學、病理學基礎。

  如果感染穿過肛提肌,曼延肛提肌上下兩個大的環行間隙,所形成的肛瘻也將是上下兩層的立體結構,更為複雜。有學者的提出高位複雜性肛瘻的“啞鈴狀”、“葫蘆狀”結構,是因為瘻道侵犯了肛提肌上下兩個間隙。徹底清除在瘻道內所形成的空腔,保護好括約肌是手術的要點。

  3、反覆應用抗生素控制肛周感染是肛周感染向複雜性肛瘻轉變的誘因

  肛腺所形成內口的反覆感染,是肛周感染形成肛瘻並使其複雜化的重要原因。由於抗生素的不斷升級換代,和效價的不斷提高,早期的肛周感染,應用大量的抗生素後,常侷限、包裹於某一間隙內,感染源並沒有消除。再次感染時,如沒有及時控制或病人懼怕手術未能及時引流,感染迅速播散到相鄰間隙,更高階、更大量的抗生素應用後再次包裹。

  如此反覆受侵犯的越來越多,肛瘻必然越來越複雜,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我們認為抗生素的反覆大量應用,是肛瘻複雜化的原因之一。

  4、缺乏經驗的反覆手術使肛瘻變得更加複雜難治

  很多臨床醫生在行高位複雜性肛瘻手術治療時,常有這樣的困惑,一是對深部瘻道、空腔的位置和範圍不能明確,對本次手術的預後沒有把握。二是擔心手術創傷過大,引起肛門失禁。從而決定了手術的目的不明確和手術不徹底,肛瘻反覆治而不愈,破壞了正常的解剖結構。

  對肛瘻的手術切口設計不合理,致使引流途徑彎曲不暢,或引流途徑穿越原來未受感染的肛周間隙,肛瘻不但未愈這一間隙又形成新的支管,手術切口變成新的外口。所以,美國學者約翰・H・彭伯頓指出:幾乎都是由於醫生對該部位解剖不瞭解或者對肛周膿腫及其瘻管的型別診斷錯誤,從而使一個簡單肛瘻因處理不當而變成一個極為複雜的肛瘻。

  肛瘻的手術引流應該做到瘻道、空腔最深處到切口的路程最短,穿越的間隙要呈縱形排列、並且最少,創面要保持整個癒合過程中,自始至終的引流通暢。我們認為:首次治療肛瘻患者的外科醫生具有最好的機會確認瘻管、發現內口和提供有效的治療。若第一次治療達不到目的時,進一步手術可能更復雜,患者將遭受併發症增加的危險。

  5、探查、清創和引流是治癒肛瘻基本手段

  肛瘻的手術治療屬於外科手術的範疇,同樣不可能脫離外科手術的基本原則。肛瘻管道的行進雖有規律,但也富於變化,現有的檢查方法尚不能精細、準確的辨別所有的主、支管道及空腔。手術中對瘻道的探查和辯別顯得尤為重要,如刮匙對瘻道壁搔刮可見到刮不盡的腐爛組織部位,常為與另一間隙交通的支管的開口。

  對瘻道的探查強調在直視下進行,力求觀察瘻道的全貌。清創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新鮮的肉芽組織無障礙的生長,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發現在瘻道內探查未能發現的空腔。清創的過程應仔細的沿著瘻道壁進行,儘可能在所侵犯的間隙內進行,盲目的、粗野的鈍性分離,必然造成原來正常的肛周間隙被破壞和感染,致使肛瘻進一步複雜化。

  肛周的感染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引流而越來越複雜,手術的創面要注意到在整個癒合過程中自始至終的引流通暢。引流路徑直接而不彎曲。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